调结构 促发展
——大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
——大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
(决策咨询72期)
大湘西地区地包括张家界、怀化、邵阳、大湘西州和永州的江华、江永两县,属于传统的老、少、边、山、穷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近年来,大湘西地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大大湘西开发战略,努力克服自然、基础条件不足,经济发展加速。但与全省平均水平和优势区域经济发展比,其发展潜力有待挖掘,发展实力亟待增强。
一、经济发展加速,基础得到加强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5—2008年,大湘西地区经济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1.8%。2008年,大湘西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3.73亿元,增长11.6%,经济总量占全省的13.7%。今年前三季度,大湘西地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0.85亿元,增长12.4%,比2008年全年快0.8个百分点。其中邵阳、张家界、怀化和大湘西州分别增长12.6%、13.0%、12.9%和10.0%,永州的江华和江永分别增长13.9%和13.0%。
大湘西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26.2:29.0:44.8 调整为2008年23.1:33.7:43.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降低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今年前三季度大湘西地区一、二、三产业分别为244.16亿元、414.64亿元和552.0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长17.8%,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7个百分点。
(二)工业发展提速,占GDP比重提高
2008年大湘西地区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48.21亿元,占大湘西地区GDP比重为29.2%,比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377.45亿元,增长18.7%。今年前三季度,大湘西地区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发展明显提速,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92.96亿元,增长19.8%,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7个百分点。
(三)投资高位运行,增幅超过全省
2005-2008年,大湘西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高位运行,年均增长29.5%。其中,邵阳、张家界、怀化和大湘西州年均分别增长36.4%、14.5%、30.2%和23.2%。2008年大湘西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9.07亿元,占全省的14.0%;增长32.6%,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0个百分点。2008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74.24亿元,增长37.6%,比全省平均水平快4.4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73.83亿元,增长49.1%,比全省平均水平快4.8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增幅与全省持平
2005-2008年,大湘西地区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3%。2008年,大湘西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316.23亿元增加到526.58亿元,总量占全省的12.8%,增长22.4%。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28亿元,占全省的12.5%;增长19.3%,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3个百分点。其中,邵阳、张家界、怀化和大湘西州分别增长19.4%、18.9%、19.9%和17.9%,永州的江华和江永分别增长19.4%和19.2%。
(五)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2005-2008年,大湘西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连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20.7%,比地区生产总值快8.9个百分点。2008年,大湘西地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9.01亿元,占全省的9.5%,增长20.4%,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2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8.23亿元,增长17.3%,比全省平均水平快4.5个百分点。其中,邵阳、张家界、怀化和大湘西州分别增长11.8%、20.9%、30.8%和0.5%,永州的江华和江永分别增长16.5%和29.6%。
(六)城乡收入增幅稳定,与全省差距逐渐缩小
在大湘西地区干部和群众的努力下,城乡收入增长稳定,与全省差距逐渐缩小。2008年大湘西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556元增加到10180元,年均增长11.1%,其中2008年增长12.9%,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5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0元,增长9.9%,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0个百分点。2008年大湘西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232元增加到2898元,年均增长9.5%,其中2008年增长10.8%。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94元,增长9.0%,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1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
近年来,大湘西地区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长株潭地区和湘南地区等区域,差距仍较大,发展急需提速。
(一)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
一是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逐年下降。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14.2%、2006年的14.0%、2007年的13.9%,下降到2008年的13.7%,呈连续下滑态势。其中2008年,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1533.73亿元,占全省比重13.7%,远远低于长株潭地区占全省比重(40.9%),也低于湘南地区占全省比重(20.9%)。二是经济增长速度慢于全省平均水平。2005—2008年,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慢1.0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大湘西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4%,比全省平均水平慢0.7个百分点,比长株潭地区慢1.8个百分点,比湘南地区慢2.0个百分点。三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加大。2005—200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7个百分点。大湘西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全省的差距由2005年的4538元、2006年的5256元、2007年的6462元、扩大到2008年的7911元。
(二)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层次低
从工业总量情况来看,2008年大湘西地区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10.5%,远低于长株潭地区的47.9%,也低于湘南地区的20.2%。从工业效益来看,今年1-8月大湘西地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35.71亿元,不到湘南地区的一半;规模工业利润总额15.33亿元,仅为湘南地区的两成。从产业结构来看,2008年大湘西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23.1:33.7:43.2,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分别比全省、长株潭地区和湘南地区高5.1个、14.9个和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偏低,分别比全省、长株潭地区和湘南地区低10.7个、18.8个和 7.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比全省、长株潭地区和湘南地区低7.4个、9.6个和4.2个百分点。
(三)投资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从投资总量看,2008年,大湘西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14.0%,比长株潭地区的46.5%低32.5个百分点,比湘南地区的18.6%低4.6个百分点。从人均投资看,2008年,大湘西地区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44 元,比全省平均水平的8873元少3929元。由于投资规模偏小,大湘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2008年末,大湘西地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576公里,仅占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01公里的28.8%;城市化进程较慢,2008年大湘西地区城市化率只有32.58%,比全省城市化水平低9.57个百分点。
(四)财政实力较弱,城乡居民收入较低
大湘西地区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虽然近年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但是起步慢,总量小,目前财政实力较弱。2008年,大湘西地区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9.6%,比湘南地区的13.6%低4.0个百分点。人均地方财政收入390元,远远低于全省的1056元和长株潭地区的214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0元,比全省低3641元,比长株潭地区低66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98元,比全省低1614元,比长株潭地区低3970元。
三、抓住机遇,调整结构,加快发展
当前,实施大湘西地区开发战略,是抢抓国家西部开发战略机遇,推进大湘西地区加快发展,促进我省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大湘西地区要抢抓发展机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一)抓好当前农村经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更新发展观念,结合大湘西地区特点,改造传统农业,依托自然资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一是稳定粮食生产。精心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充分利用国家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良种推广补贴等政策,推动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农作物种植,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壮大特色支柱产业。突出抓好粮食、油茶、柑桔、猕猴桃、烟叶、茶叶、中药材、生猪、竹木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对优势特色产业进行结构战略性调整,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突出培育扶持老爹公司、大廉牧业公司、九天食品公司等对农户带动力强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切实解决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突出问题。四是加大培训引导力度,实现返乡农民工百分之百转移再就业。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工业经济主导作用
大湘西地区工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结构相对单一,规模较小,易受外部因素制约,主要工业为钢铁有色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容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在加速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大力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大食品加工业、建材业、能源加工业以及金属冶炼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出比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传统中小企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扶持中小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努力打造“小巨人”。另一方面,培植新兴产业,壮大优势产业。立足现有工业,发挥大湘西地区丰富的山地资源、中药材资源、水能资源的比较优势,着力发展以水电、石煤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以绿色食品、旅游纪念品为主的旅游商品、以加工黄姜、杜仲、黄柏、五倍子为主的生物医药三大特色产业。做好以锰、锌为主的高能耗、高污染矿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开发以微细铝粉、镁基合金为主的新型材料产业。
(三)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有力拉动
目前,大湘西地区仍处于“造血”不强的阶段,经济发展对投资的依赖性较强。2008年,尽管大湘西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3.31亿元,增长45.8%,增速高于全省,但总量只占全省14.0%,比湘南地区低4.6个百分点;人均投资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39元。这种情况,对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湖南大大湘西开发战略明显不相称。因此,一定要加强重大项目的立项和争取工作,实现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当前,大湘西地区的交通格局有所改善,主要通道的快速发展,无疑有益于大湘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一个时期的投资是争取产业投资,重点是工业投资。日前,大湘西地区工业基础还比较落后,工业投资力度还不大,今年前三季度,大湘西地区工业投资207.24亿元只相当于长株潭地区的28.6%和湘南地区的57.9%。投资向工业倾斜无疑为增加工业经济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四)提升旅游品质,促进经济发展
大湘西地区在很多外人眼中,空气清新,文化底蕴深厚,步步是景。这是大湘西地区的先天优势,在做好旅游这篇文章时,要搞好整体布局,实行整体谋划,挖掘内涵,实现“大湘西的风景”向“风景大湘西”过渡。一方面要保护好已开发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搞好旅游配套服务;另一方面要赋予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新的内容,让大湘西地区的历史、风情、风景充分展示出来,这不仅包括精品旅游线的建设和开辟,而应是全民共建、全方位挖掘、全舞台展示的综合发挥,让大湘西地区的悠久历史、浓郁的民族之风充分显现出来。具体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按照发展“大旅游”的思路,积极发展文化、科教、工业、生态、观光、度假等特色旅游。二是整合旅游资源,开拓精品旅游线路,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三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四是优化旅游环境、促进旅游经济的更大发展。五是精心策划一些重大活动,加大旅游宣传推介。
承办:综合研究室
执笔:邓海龙
核稿:朱继无
责编:鲁 喆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