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基础产业群发展问题研究
(决策咨询77期)
在经济市场化、一体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地区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单个产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集群特别是基础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所谓基础产业,就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供给”地位的产业,由于其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和带动性功能,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和支撑,因此,基础产业的发展现状,不仅决定了一个地方社会经济活动的水平,而且反映了其整体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从产业集群的视野来观察,目前湖南基础产业群主要由农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五大产业或行业构成。正式由于这五大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才有效支撑了近年来湖南经济总量的稳步提升和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因此,要使湖南经济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运行质量,加强对基础产业群发展状况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一、湖南基础产业群发展现状分析
(一)基础产业总量不断增加,占GDP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但基础产业发展不平衡,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初步测算,2008年全省基础产业实现增加值6609.33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为59.2%,分别比2005年增加3315.01亿元,比重上升8.6个百分点。从基础产业贡献率来看,基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58.2%增加至2008年的73.8%,上升了15.6个百分点。但目前基础产业发展不平衡,具体行业占GDP比重变动差距较大,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等基础工业增加值2976.44亿元,在GDP占比中达到26.6%,比2005年上升10.9个百分点;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2007.4亿元和1625.49亿元,分别占GDP的18.0%和14.6%,比2005年下降1.3和1个百分点。
(二)农业在湖南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农业产品加工率不高,市场竞争性不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湖南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全省实现农业增加值2007.40亿元,在全国居第6位,在中部六省中居2位,仅次于河南。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2805万吨,在全国居第9位,在中部居第3位。2008年全省肉猪出栏5153.1万头,在全国居第2位,在中部居第1位。但目前湖南农业产品加工率不高,市场竞争性不强。湖南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的产值比例仅为1︰0.9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1:3左右的发展水平,甚至低于全国1︰1的平均水平。部分农产品产量,比如油茶等,长期居全国之首,但由于加工水平不高和加工能力不足,导致相关品牌在全国难以称雄。
2008年中部六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位次表
(三)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等基础产业在湖南工业中居主导地位,但产业规模偏小,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能源利用率不高。目前,湖南工业已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特征。2008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3570.84亿元,其中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312.97亿元,占比达到64.8%。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基础产业企业入围“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占湖南入围企业的68.2%。从三大基础工业行业内部发展情况来看, 2008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分别为680.26亿元、1162.92亿元和469.8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429.04亿元、695.69亿元和174.55亿元。应该说,湖南基础工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好。但与兄弟省份比较,仍存在产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问题。在“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湖南入选的5家基础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之和比湖北东风汽车公司1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还少77.13亿元。与此同时,湖南基础工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水平较高。2008年湖南能耗为1.225吨标煤/万元GDP,全国为1.102,这一能耗水平是广东的1.71倍,是江苏的1.53倍,说明湖南能耗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经济发达省市的能耗差距更是明显。
湖南规模以上基础工业发展情况
(四)生产性服务业获得长足发展,但内部结构亟待优化。近几年来,湖南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基础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25.49亿元,是2005年的1.6倍。全省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单位接近2500个,平均总收入超过1亿元。但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问题,结构不优直接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减弱,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2008年部分行业亏损严重,其中保险业、邮政业、航空运输业亏损面更是达到50%以上。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人才问题的制约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湖南基础产业群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我们通过对GDP和基础产业间的协整分析,对农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基础产业群各构成行业进行VAR模型分析,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
1、基础产业是湖南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推力
选取1999-2008年间原始数据,利用协整理论,通过EVIEWS软件建立 ECM模型如下:
其中LGDP、LJCCY表示取对数后的GDP和基础产业增加值,E为误差修正项。
从模型结果分析,湖南基础产业发展与GDP之间存在较强的长期均衡关系,基础产业弹性系数达到0.94,表明基础产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拉动GDP增长0.94个百分点。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基础产业不仅是湖南经济持续发展的稳定基础,更是湖南实现富民强省、跨越发展的重要推力。
2、必须高度重视基础产业群之间发展的协调性
选取1999年-2008年数据,对基础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取得性以及模型的合理性,这里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采用规模以上工业数据,原始数据趋势图如下:
从基础产业结构图可以看出,其中农业和能源工业增长最快,原材料工业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其他三大产业体系增长相对较缓。为研究各产业体系间相互影响的力度,我们采用VAR模型对比进行分析。分析中为消除时间序列中异常值的影响,对各变量采取对数变换,并将基础产业的各构成行业指标数值代入模型,利用EVIEWS软件计算得出VAR(1)模型矩阵方程如下:
其中: 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NY代表农业增加值, SC代表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YCL代表原材料增加值;NYGY代表能源工业增加值,ZBZZ代表装备制造业增加值; L表示对数变换。
根据上述模型我们可得出如下的各产业集群之间的相互影响弹性系数矩阵(横向表示本期各变量受前一期各变量影响力强弱):
从上表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五点结论:
第一,基础产业内部各产业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尽管影响力度的大小不一,但通过共同作用,对湖南经济的发展速率和发展方向产生影响。
第二,由于机械化的推进使得农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科技兴农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等原材料产业的需求不断加大,因此,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能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的发展。
第三,由于煤炭、电力开发应用,石油燃气的加工供应对钢材、橡胶等基础性原材料需求比较大,因此,能源工业的发展对原材料业有较强的依赖作用。
第四,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受农业、能源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影响较大,表明目前我省工业发展还是以对原材料初加工为主,对能源和市场的依赖性较强。
第五,装备制造业受原材料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影响较强,表明湖南装备制造等重型工业的发展对原材料供应和配套服务设置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从上述结论容易得出一个观点,即湖南基础产业群之间存在一个环环相扣的紧密联系,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对其它产业健康发展带来影响。湖南基础产业的发展要在培育特色的同时,注重协调推进的整体效应。
三、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全面打造基础产业群发展新动力
目前,我省基础产业群发展有着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通过“一化三基”战略思路的确立,“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的实施,为基础产业群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村村通系统工程的实施和武广铁路、邵永高速等交通设施的改善为基础产业群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环境;三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基础产业群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宏观环境;四是基础产业群各产业间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交互式发展系统,使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发挥经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宏观经济政策更加行之有效。
因此,我们应当把握当前发展基础产业的种种机遇,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做大做强基础产业,实现基础产业群的跨越式发展。具体而言,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走湖南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提高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1、坚持科技兴农,充分发挥农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当努力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积极推进大宗优质农产品的良种繁育、有机生态种养,加快超级稻、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
2、因地制宜发展地方农业,加大对农业欠发达地方的扶持力度。我省地理环境复杂,丘陵、湖泊众多,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不利于农业大生产的发展。但同时我省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农业生产品种繁多。因此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应当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注重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因地制宜使农业生产品种多元化,结构合理化。
3、大力发展农产品精加工产业,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目前我省农业急需解决农产品加工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问题。路径上,应注重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系统,从财税、贷款等多方面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利用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知名品牌,让更多的湖南农产品走出去,充分发挥农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第二,工业发展要在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注重能源的合理利用。
1、坚持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举道理,在大力扶持大型重工业企业、技术领先企业优先发展的同时,注重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挖掘潜力,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使工业既成为带领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又成为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
2、加大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目前我省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遭遇一个双重矛盾,一方面能源工业在基础产业中增长最慢,另一方面以初加工为主的高能耗行业增长迅速,在基础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而制约了本就能源资源紧缺的我省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在注重对诸如核电站、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借助各种宏观调控手段,调整能源利用结构,通过对高耗能行业的限制和对低耗能行业的扶持这一紧一松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行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逐步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从基础产业实证分析结果看,生产性服务业对我省能源、原材料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力度十分巨大,但在我省基础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并不占有主导地位,且在基础产业中所占比重呈一种逐步下降趋势。要解决这一问题,着力点应放在三个方面:
1、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提高现代农业水平。从良种服务、农资服务、农技服务、培训服务、信息服务、流通服务等方面着手,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优质服务。从我省实际出发,着重推广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为农业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养、产品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2、发展现代金融业,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中小企业、私人企业、个体工商户在我省还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因此要尽快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业务创新,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资金、技术等难题。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运行效率。要将外省的资源引进来,让湖南的产品走出去,前提是有一个发达的现代物流。这方面,可以发挥行政引导功能,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化进程,构建仓储、信息等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承办:核算处
执笔:黄陈武
核稿:张映欣
责编:鲁 喆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