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乘势而为 积极培育三大消费热点

(决策咨询80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0-01-0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其中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从湖南的实际出发,扩大汽车、旅游、餐饮三大消费需求是现实选择。

  一、湖南消费结构的演变过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湖南居民消费经历了三次升级。在物质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居民收入水平低,加之受供给短缺的限制,居民的消费热点始终没有真正形成。随着供给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逐渐改变,消费水平不断升级。

  第一阶段是建国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是非常典型的高积累低消费阶段,国家基本包揽了城市居民所有的生活消费,全体国人都过着整齐划一的“票证”生活(或者叫准配给制生活),城镇居民物品性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92%左右,农村居民占98%左右,食品、穿着、日用品等支出占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80%以上,其中食品支出占60%左右。当时人们省吃俭用追求的家庭财富梦想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也就是俗称的“老三件”,此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为8.5%。“老三件”的消费量级基本上是“100元”左右。这一阶段属于“供给决定型”,即百姓的消费需求受限于整个社会能够供给的产品种类、数量的刚性制约,在消费与供给的博弈中,消费完全处于弱势地位,高低收入户之间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无显著差异,呈现典型的平均分配特征。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到90年代末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消费需求的急剧扩张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这轮消费热点来势猛、持续时间长,居民的消费欲望极大地释放出来。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变化是我国居民消费史上的第一次消费革命。也有人将这一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即上世纪80年和90年代,80年代为数量扩张阶段。居民消费的基本特点是解决温饱问题,对改革前长期未能得到满足的消费需求进行量的补偿。因此,人们几乎对所有品类的必需品都有着强烈的需求,集中表现为在原有消费结构下进行平面型的数量扩张。城镇居民这一时期食品支出比重由1985年的57.4%下降到1991年的53.4%,非商品支出由8.3%提高到11.7%,“老三件”的家庭拥有量经过近5年的快速增长后,1985年后处于稳定状况,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新三大件”成为这个时代的消费宠儿,家庭拥有量迅速上升。彩色电视机由1985年每百户城镇居民的12.6台增长到1991年的61.5台,电冰箱由3.3台增长到61.1台;农村居民每百户电视机拥有量由1985年的3.92台上升到1991年的41台。1988-1989年的家电抢购潮最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的特点。上世纪90年代为消费质量的提升阶段。到1999年,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比下降到40.5%,家庭设备支出比重大幅提升,耐用消费品大量进入百姓家庭,除“新三大件”外,空调器、照相机、影碟机、组合音响、热水器成为了新宠,1999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28.03台、35.59架、34.39台、24.62套、52.13台,家用电脑、钢琴、摩托车等也进入了居民的视线,此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为15.6%,其中80年代为14.6%90年代为16.6%

  第三阶段是上世纪末开始到现在的以家用电脑、汽车、住房、通讯为主导的消费升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从物质消费为主转变为非物质消费为主;生存资料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享受和发展资料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体现生活质量阶段的特征,各种高档消费品,如住房、汽车的有效需求上升,对服务消费的需求和质量要求意识大大提高等。

  从目前湖南消费市场看,住房、汽车、家电、金银珠宝、餐饮等消费已形成热点。这一时期,城镇居民食品支出比重趋于稳定,略有下降,但食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肉、禽、蛋、水果、奶制品消费比重上升,在外用餐数日益增多。2008年城镇居民在外就餐人均支出为698.89元,占消费性支出的7%,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比下降到2008年的51.1%。家庭设备、交通和通讯等比重大幅度提升,到2008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电脑43.12台、钢琴1.94架、摩托车16.58辆、摄像机2.41架、汽车4.2辆,其他家电商品进入更新换代时期。此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为14.6%

  二、近两年湖南消费市场热点

  2008年以来,湖南消费市场呈现出迅速发展态势,以汽车、旅游、餐饮为代表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并逐步升温。

  1、住房及相关行业的消费迅速增长。2008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2375.31万平方米,比2002年增长了近4倍。从未来的发展看,城市化和人均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房屋的自然折旧还将带来对住房的巨大市场需求,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住房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湖南于2000年进入城市化中期(城市化率29.75%)加速发展阶段后,城市化率年均上升1.55个百分点,2008年已达到42.15%。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使住房消费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消费的重点和增长点,并且住房消费必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2002-2008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日用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等商品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23.1%23.3%,今年1-11月分别增长29.6%51.7%

  2、汽车进入家庭速度加快。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购买力逐步增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汽车价格逐年下降,推动汽车消费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家庭汽车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汽车正快速步入平常百姓家,湖南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第一,汽车销售持续高涨。据统计,民用汽车拥有量由2005年的82.76万辆增加到2008年的142.67万辆,年均增长18.8%,每年新增量由2005年的89062辆递增到2008年的136570辆,增长1.5倍。2002-2008年,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年均增长43%2009年年初开始,国家诸如燃油税改革、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相继推出,刺激了购车需求的释放。1-11月,全省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37.38亿元,增长41.2%;汽车类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逐步上升,从2002年的1.2%上升到2008年的3.9%,再到今年前11月的5.4%。价格20万元以内的中低档汽车销售火爆,前三季度限额以上企业共销售中低价位轿车102872辆,占全部轿车销售量的91.2%,实现零售额106.6亿元,增长34.3%。第二,轿车快速进入家庭。2008年底私人汽车101.89万辆,是2005年底的1.95倍。2008年,全省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民用汽车拥有量的71.4%,较2000年提高15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8.4个百分点。截至20099月末,全省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达到5.3台,较去年同期增加1.2辆,人均汽油消费量也增长了12.5%。在私人汽车中私人轿车的增长更为迅猛,2005年底,湖南私人小轿车总数只有15万辆,到2008年已经增长到43万辆,年均增长42.1%

  3、家用电器新一轮热销已经显现2005-2008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1%20.4%21.5%15.3%,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从20089月开始到今年年初,其零售增速出现下滑,由22%回落到今年2月的7.1%。随着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回暖的影响,全省家庭设备用品市场日趋活跃,新型、性价比更好的产品如液晶电视、滚筒洗衣机、节能变频空调等成为居民更新换代的首选,新一轮热销又逐步显现。1-11月,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74.43亿元,同比增长28.8%2008年,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12.93亿元,与2002年相比,年均增长50.8%1-11月,全省限额以上企业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14.56亿元,同比增长19.6%

  4、旅游休闲消费升温。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的时候,旅游消费便进入到快速增长时期。近几年,湖南居民旅游休闲消费不断升温。面对金融危机,为了拉动旅游消费,湖南省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湖南人游湖南。今年以来,清明、五一、端午等小长假期间及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出游特别是自驾游游客数量大幅上升,带动了住宿业、餐饮业及农家乐的消费。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额较上年同期增长53.4%,团体旅游与参观游览支出分别增长131.4%36.9%,户均旅游人次增加了60.7%2002-2008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体育及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商品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23.3%18%,今年1-11月又实现了8.3%24.9%的增长。

  5大众餐饮消费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外出就餐的人越来越多。同时在政府的引导与鼓励下,各地餐饮业呈现各种风格、各种类型、不同消费档次的适应居民需求的格局,尤其以老字号餐饮品牌、特色旅游餐饮街区、民族餐饮、主题宴会、农家乐餐饮等为典型代表。2002-2008年,全省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

  三、积极培育三大消费热点

  湖南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过程揭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性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非物质性消费比重提升。在物质性消费中,消费热点在达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状况,并涌现新的热点。近几年来热点的更迭也验证了这一点。从湖南消费结构现状看,城镇居民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落后5-10年,现在应该引导城镇居民提高消费水平,通过提高城镇化率和农业产业化等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来拉近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消费距离,以此来实现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应重点培育汽车、旅游休闲和餐饮三大消费热点的培育,带动其它消费热点的形成,从而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

  (一)培育汽车消费热点,拉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汽车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化大生产产业,它的产业联动效应十分巨大,相关到钢铁、机械、橡胶、塑料制品、贸易、信息等产业,也与金融、交通、保险、能源、旅游等行业密切相关。有关专家分析,汽车产业对上游产业有2.5倍的带动效应,对下游产业有5倍的带动效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发达国家消费支出结构分析,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汽车消费就成为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平均每个家庭有1.3辆车,居民消费支出中的23%与汽车相关。2008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交通支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5%,广东省的28.1%,不及上海的1/5;农村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9.4%,广东省的59.1%,仅为上海的32.5%。城镇居民2008年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6.4%,广东省的20.9%。而同期,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7.6%,广东省的70%,上海的5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的96.8%,广东省的63.7%,上海的34.8%。从湖南高低收入户拥有汽车情况看,高收入户拥有量明显多于中低收入户。今年1-11月,湖南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237.28亿元,仅为广东省的21%,占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的22.1%,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4个百分点,比广东省低7.6个百分点。这进一步表明,湖南省汽车消费潜力巨大,并且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这种消费热点必将演变成市场热点,并以此来带动整个消费结构的进一步改变。当前,汽车消费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成为如家电一般的生活必需品,但成为消费热点已是不争的事实。引导这种热点的发展,有利于整个市场的繁荣和消费需求的释放。

  培育汽车消费热点关键点是要从降低使用成本、改善用车环境、推行公车改革等方面着手,各方面要统筹兼顾,要在规范交通管理、规范汽车服务行业行为和收费、完善汽车保险服务、合理完善城市功能上解决用车者的顾虑。同时要通过合理改革,规范公车使用,严禁公车私,释放汽车购买力。要积极构建汽车+金融的多元化汽车销售模式,刺激各阶层消费者的购车欲望。

  (二)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旅游休闲是关联度大、拉动性强的消费领域,也是开发潜力最大的综合性综合性产业。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已成为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大消费项目。湖南已把旅游休闲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促进文化产业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能开发人们对有形商品的需求,更能开发人们对无形服务的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方式的变化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休闲消费已悄然兴起,逐步成为新的消费时尚。湖南旅游业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我们应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休闲成为新消费热点。

  当前培育旅游消费热点的重点:一是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业各要素均衡发展。湖南旅游业目前最为薄弱的环节是购物。要积极培育旅游产品生产龙头企业,结合湖南旅游特色大力开发不同档次、特色鲜明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食品、图书音像制品和其它消费品,形成品牌化、系列化、规模化的旅游商品生产。在流通领域鼓励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旅游商品销售企业,建设与旅游景区协调的销售网点,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销售网络,积极创新旅游商品的营销方式,举办旅游商品交易会,不断提高省内旅游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旅游创收、创汇。要充分发挥提高旅游服务功能,融“行、游、住、食、购、娱”六大产业要素于一体,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带动交通、通讯、餐饮、商贸、饭店、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开放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二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激活旅游消费市场。要积极开发民族文化,整合资源,有效地将民俗文化与奇美山水结合起来,不仅要吸引旅游者,更要留住旅游者,使游客流连忘返。重点是开发湘西地区民俗文化,提升文化品位,将苗族、土家族等民族的传统活动与旅游活动密切相联,吸引游客的参与,诸如西班牙的斗牛、赶牛,英国的劈树桩等活动。

  (三)培育餐饮消费热点,全力打造湘菜品牌

  餐饮消费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生活和繁荣市场等方面的拉动作用正在逐年加大,是省内消费需求市场中发展最快的行业。2008年,全省住宿餐饮业企业实现营业额、零售额分别为223.55148.76亿元,其中餐费收入142.29亿元。但湖南餐饮消费仍存在总量不足、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一些名店黯然消失,新店变换频繁,传统精髓断承,招牌创新无规,本土特色餐饮业优势不明显,竞争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湖南餐饮业的发展。湘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也是湖南餐饮业的主体。重视发展湘菜产业,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发展服务业,扩大消费,推进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2008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在外就餐支出698.8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8.96元,比广东低683.91元,经测算,如果湖南城镇居民在外就餐支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将直接增加餐饮消费48.12亿元,如果达到广东目前的水平,将增加183.9亿元。

  培育湖南餐饮消费热点,必然要加快发展湘菜产业。湘菜产业的发展要坚持政府引、市场运作,湘菜餐饮牵引工,工绑农业提高产业关联度,是延伸湘菜产业链的重要选择一是要建立和强化产业关联机制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饮业与零售务业密切合,务业结构调整,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以此饮业提供平台、拓展空、增强功能;要引饮业与农产品加工的密切合,加强餐材料加工基地建,不提高工化加工水平,提高餐菜点的科技附加,推新型工;要引饮业与农业密切合,把农业饮业的第一车间新模式(大型餐直接,公司+农户发联营)在村(特是餐材料著名地)创办为直接服植、殖等生基地,以此推进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二是要施湘菜产业品牌新工程。全省各地要选择几家基础较好、前景好的湘菜龙头集聚优势,以斜、金融扶持、土地惠等政策行重点扶植,推、兼、收、上市等渠道模,形成品牌航母,带动产业发展。着力打造能引湘菜潮流、的大型餐“航母”,着力打造餐饮经济产业链并逐步推进湘菜产业融合,推动湘菜产业优化升级,增强湘菜产业竞争;打造湘菜产业的“文化名片”,加快推进湘菜“走出去”、“引进来”湖南的放和交流,提高湘菜的知名度和美,使湘菜拥有更广阔的市场。

承办:贸外处
执笔:陈智勇 曾晓林 刘  雁 彭沧海
核稿:张映欣
责编:鲁  喆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