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工业平稳较快增长 发展困难依然较多

——前三季度湖南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决策咨询报告50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0-11-0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湖南工业战线抢抓发展机遇,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呈现出先高后稳、整体向好的发展局面。年初,湖南工业经济延续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持续较快回升增长走势,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整体趋稳,以及在宏观调控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下,二季度以来湖南工业经济运行渐趋平稳。在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工业企业发展环境趋紧、生产成本压力增大等问题仍然存在。

  一、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增长趋稳。前三季度,湖南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108.88亿元,同比增23.7%,比去年同期快5.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生产增速呈现出逐月趋稳的运行态势。从季度看,今年一季度湖南规模工业生产同比增长了27.4%,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的较快回升增长走势,并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二季度以来,湖南规模工业生产在略有回落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24.5%22.0%)。分月看,今年各月的规模工业生产增速也呈现出先升后稳的走势,2月份为20.2%,到4月份达到了26.3%,但在6月份较快回落至22%的水平,随后在7—9月维持了这一平稳较快的增速走势。

  1.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规模工业重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799.11亿元,同比增长25.6%,比轻工业快4.9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6.8个百分点;轻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309.77亿元,增长20.7%。其中,9月份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77.16亿元,增长23.0%;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81.34亿元,增长19.8%

  2.主要经济类型企业生产增速高于同期。规模工业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404.99亿元,同比增长26.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5.0个百分点,增速比去年同期快6.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727.06亿元,增长16.5%,比去年同期快11.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9%,比去年同期快9.0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增长19.8%,比去年同期快2.1个百分点。

  3.园区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湖南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562.57亿元,同比增长28.8%,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快5.1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8.0%,比重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湖南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实现增加值201.64亿元,增长23.8%,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快2.0个百分点。

  4.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规模工业统计的43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44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占全部产品总数的78.7%。在主要产品产量中,原煤产量5211.22万吨,同比增长10.0%;发电量861.82亿千瓦时,增长20.4%,其中水力发电量增长23.4%;原油加工量435.53万吨,增长9.3%;水泥5952.31万吨,增长14.9%;钢材1295.76万吨,增长18.6%;十种有色金属186.39万吨,增长29.9%;起重机68.79万吨,增长79.5%;汽车17.91万辆,增长11.2%;卷烟1373.92亿支,增长3.6%

  (二)企业经济效益总体向好

  湖南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形势总体良好。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38.71亿元,同比增长41.7%,增速比上年同期快29.6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81.50亿元,增长54.0%,增速比上年同期快22.5个百分点。

  1.各经济类型企业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371.48亿元,同比增长64.4%,对规模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71.4%;国有企业实现利润62.70亿元,增长34.6%,对规模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7.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52.77亿元,增长27.0%;集体企业实现利润7.68亿元,增长32.9%;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其他内资企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7.7%51.5%

  2.绝大部分行业实现盈利。湖南规模工业38个大类行业中,有37个大类行业实现盈利,有3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扭亏为盈。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大类行业共盈利300.06 亿元,占湖南规模工业的51.6%,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25.70亿元,同比增长90.1%;烟草制造业利润60.22亿元,减少8.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40.22亿元,增长1.2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38.68亿元,增长1.5倍;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35.24亿元,增长76.1%

  3.亏损面缩小,亏损额减少。截至9月底,规模工业企业亏损面为7.9%,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比8月底下降0.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59.83亿元,同比减少21.9%,但亏损额降幅比18月低7.8个百分点,比16月低25.9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工业生产增速虽然在上半年基础上略有回落,但总体上仍保持较高位的运行走势。前三季度,湖南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虽然比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但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达57.5%。在较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共同作用下,湖南工业经济呈现出发展质量提高、区域协调推进和需求增长有力的特点。

  (一)发展方式向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以来,湖南工业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发展要求下,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注重从自身优势出发,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特点明显。前三季度,湖南研发经费支出达89.27亿元;专利授权量达10005项,同比增长81.3%;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2.2%,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明显下降,工业主要污染物中的化学需氧量、砷、镉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7.0%24.4%24.9%;工业集约水平提高,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8.8%,增速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二是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继续向好。规模工业高加工度工业实现增加值1310.13亿元,同比增长33.7%,增速比上年同期快6.8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规模工业的31.9%,比重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81.47亿元,增长28.7%,增速比上年同期快10.0个百分点。三是工业增长的支撑性行业逐步转变。卷烟制造、钢铁冶炼、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行业,对湖南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弱化,而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对工业增长的支撑力量明显提高。前三季度,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2%,拉动湖南规模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拉动增长2.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拉动增长1.7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拉动增长1.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拉动增长1.4个百分点。五大行业共拉动规模工业增长9.9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41.8%

  (二)抓工业氛围浓厚,区域协调发展态势较好今年以来,湖南各级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抓工业、谋发展的氛围浓厚,湖南各市州工业生产同比均实现增长,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态势明显。前三季度,除湘西自治州外,湖南13个市州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且市州间的增速差距不大,13个市州中增速最快的为常德市(26.9%),比增速最慢的张家界市仅快6.5个百分点。分区域看,长株潭城市群、一点一线地区、“3+5”城市群和湘南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8%24.0%24.6%24.0%,增速都稳定在24%25%之间。

  (三)需求增长有力,工业发展后劲趋稳三大需求的较快增长,是工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前三季度,湖南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77.15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27.40亿元,增长40.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9.2%。在扩内需政策的持续带动下,湖南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4117.70亿元,增长18.8%,其中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建筑及装潢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2.1%41.9%46.3%。受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出口持续回升。湖南进出口总额102.97亿美元,增长38.6%,其中出口增长40.1%;湖南规模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80.23亿元,增长41.1%,延续了今年3月份以来的持续增长态势。在市场需求潜力持续释放的刺激下,规模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湖南规模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8.59%

  市场需求的增长,也导致了工业品价格的持续回升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提升。前三季度,湖南工业品综合出厂价格指数为106.11%,工业品出厂价格在去年4月达到阶段性低位后,随即呈持续上升走势,今年前9个月中有8个月的工业品月度出厂环比价格指数均在100%以上。省统计局利用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系统,对湖南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未来趋势判断专项调查的结果显示,有九成的被调查企业预期四季度的生产,将比三季度加快或持平;10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8%,比上月的51.7%上升了2.1个百分点,PMI自去年3月份以来,已连续19个月保持在50左右及以上水平,这显示了工业生产的持续扩张态势,PMI指数和工业主要指标数据在高位回落后的回升趋稳,这也体现了工业经济增长后劲的整体趋稳。

  三、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前三季度,湖南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困难还不少。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发展环境趋紧和生产成本压力上升,对下阶段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仍显趋紧,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外部压力较大。从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看,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且有进一步走高的趋势,在欧洲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下,导致了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的减缓。近期,高盛对未来半年或更长时期的美国经济给出了“相当糟糕”或“非常糟糕”的警示。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将对世界范围内各主要经济体,尤其是对像中国这样的外贸大国的经济增长,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冲击。从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看,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在较长时期内仍然看好,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突出在表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政府的干预而非市场的内在推动、市场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与市场有效需求仍显不足之间的对立存在、产能过剩导致的需求与供给结构性矛盾问题仍未根本解决等方面。
  (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增强,对近期工业增长将产生一定影响。今年以来,国家对宏观经济走势的把握与政策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动调整与被动适应两个方面。从主动调整看,在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指导思想下,我国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定调为“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从长远讲,这是提升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从短期看,“转方式、调结构”必然要经历一个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阵痛性过程。现阶段,国家在“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下,出台了一系列遏制“两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快速增长的措施,规定年内停止审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取消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并实施惩罚性电价,这对高耗能行业比重偏高的湖南工业的冲击将比较明显。从被动适应看,为应对今年持续增强的通货膨胀预期以及楼市价格的快速增长,国家一方面运用金融杠杆收缩市场流动性,央行先是年内三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经5月份调整后达到了17.0%的高位),然后是10月份宣布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持续强化楼市调控政策,上调首付比率、限制三套房、取消优惠利率等措施组合出击,严控房价的过快上涨。这些措施的出台,对工业企业的融资、部分行业尤其是建材及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产生明显影响。

  (三)生产成本压力增大,企业效益增长的空间受到挤压一是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速提升幅度,要明显快于主营业收入增幅的提升幅度。前三季度,湖南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42.1%,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快0.4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为低3.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有17个大类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8个行业增幅差距超过2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用工成本增加。规模工业企业应付工资总额同比增长24.7%,但从业人员同比仅增长8.5%,人均应付工资同比增长了15.0%,其中,造纸及纸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8个大类行业的人均应付工资增幅超过20%。三是企业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增幅与工业品出厂价格增幅的“倒挂”,直接挤占了企业利润。前三季度,湖南企业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4%,比工业品出厂综合价格增幅高3.2个百分点。按照前三季度的生产规模,二者之间的“剪刀差”,直接挤占企业利润总额超过150亿元,影响湖南规模工业利润增幅约40个百分点。在生产成本压力上升的同时,还应看到当前工业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仍是在较低基数上的恢复性增长。与2007年同期相比,近三年前三季度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年均仅增长20.4%;规模工业企业平均利润增幅仅7.2%。生产成本上升和利润在低基数上的恢复性增长,体现了工业经济利润增长的基础不牢,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和再扩大发展能力的不足。

  (四)高耗能行业生产仍保持较高位运行前三季度,湖南规模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1416.12亿元,同比增长20.7%,增幅比上年同期快9.9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4%30.2%,增幅均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7%18.8%,增幅接近20%左右的水平。高耗能行业的较高位运行,与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和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不符,在下阶段仍需引起重视。

  四、几点建议

  虽然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相互交织影响,但湖南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仍然较好,下阶段湖南工业经济整体上仍将维持趋稳运行的态势,但生产增速将在目前的较高平台上略有回落。展望全年,要保持湖南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密切关注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各种因素,着力解决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认真落实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要求,深入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当前,湖南工业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工业生产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只有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真正提升湖南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加速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要大力改造工业传统优势产业,要用先进的、适用的新技术来改造提升有色、冶金、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升行业科技含量和产品更新周期,要在专项财政资金、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加大传统行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要严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两高”行业和落后产能项目的各项政策,要积极推广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的运用,大力提倡节能环保意识,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要借淘汰落后产能契机,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做大做强企业集团。

  (二)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形成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支撑点湖南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七大产业,作为湖南的战略新兴产业,是基于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湖南产业基础的科学认识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阶段,加快培育发展湖南战略新兴产业,重点要把握好几点:一是要明确重点,做好规划。要明确新兴产业涵盖的核心领域及主要产品,找准行业发展方向,集聚能量,有的放矢。要加快新兴产业的行业及产品涵盖范围的研究,尤其是统计体系的研究。在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选择有基础、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避免一哄而上,无序发展。二是要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紧扣需求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引导、整合协调的作用,积极引导优势资源集中,形成竞争合力。三是要创新驱动,引领高端。创新是决定湖南发展新兴产业成败的关键,要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技术引进为辅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瞄准行业的高端、尖端技术进行突破,打造新兴产业的科技竞争力,抢占新兴产业的科技制高点。

  (三)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业企业面临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压力,要加强生产成本控制管理,要通过全面分析企业生产流程,梳理成本环节,充分运用各种管理手段,降低损耗,增加产出,提高效益。完善企业制度管理,形成领导推动、全员参与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良好局面。要密切关注上游产品及原料价格波动,把握好原料购进时机,降低原料购进成本。要大力推行企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工序管理,提高原料利用效率,加快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能力。要大力拓展市场需求,加强市场研究和终端营销,提高市场份额,加快存货周转和资金周转。要注重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形成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承办:工业处
执笔:谭兵农
核稿:张映欣
责编:鲁  喆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