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十一五”湖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决策咨询报告68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0-12-15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进入本世纪,湖南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一化三基”、“四化两型”为切入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稳步推进,进展良好。2000年,湖南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58.2%,到2009年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为79.0%,比2000年提高了20.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9年来年均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十一五”期间,前4年年均提高2.6个百分点,比“十五”期间快0.6个百分点。

  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按照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湖南省2009年全面小康进程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体现全面小康内涵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6个方面均稳步推进,发展势头良好。

  (一)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扎实奋进,大力推行“一化三基”、“四化两型”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年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发展指标的实现程度为64.3%,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20.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3个百分点;2005年提高11.8个百分点, “十一五”前4年年均提高3.0个百分点。2009,人均GDP20428元,比2000年增加15003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4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4%,实现程度为82.8%;城镇人口比重为43.2%,实现程度为72.0%;城镇调查失业率4.3%,实现程度100%

  (二)社会更趋和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另一重要内容。湖南省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高度重视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化解社会矛盾,重视地区、城乡均衡协调发展,社会更趋和谐。2009年全面小康建设社会和谐指标实现程度为85.6%,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3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41.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4.6个百分点;2005年提高19.3个百分点, “十一五”前4年年均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过半的指标有: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419,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96.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07,实现程度94.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为60.3%,实现程度为67.0%,比2000年提高5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6.2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实现程度10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实现程度99.8%。  

  三)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注重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2009年全面小康建设生活质量指标实现程度为82.3%,比2000年提高19.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2个百分点,2005年提高8.1个百分点, “十一五”前4年年均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6.7平方米,已超过了人平27平方米的全面小康目标值,实现程度100%;平均预期寿命指标实现程度99.8%,比2000年提高5.6个百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标实现程度为100%,比2000年提高57.3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为44.5%,实现程度为90.0%,比2000年提高8.6个百分点。

  四)民主法制不断加强2009年全面小康建设民主法制指标实现程度为93.5%,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8.7个百分点,2005年提高6.2个百分点。从反映民主法制的两项指标看,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实现程度为90.0%,比2000年提高23.3个百分点;社会安全指数实现程度为96.4%

  五)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文化产业迅猛崛起是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2009年全面小康建设文化教育指标实现程度为86.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7 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2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5个百分点;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 “十一五”前4年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比2000年提高5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6.5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实现程度为82.2%,比2000年提高8.1个百分点;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8.9%,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55.8%

  六)资源环境得到改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湖南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有利契机,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2009年全面小康建设资源环境指标实现程度为79.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2005年提高7.6个百分点, “十一五”前4年年均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单位GDP能耗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52.3%;环境质量指数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1.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耕地面积指数为96.6%,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

  二、湖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

  (一)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近几年,湖南的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但由于湖南的经济基础较薄弱,经济发展的滞后仍然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从监测结果看, 2009年全省人均GDP20428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为15285元,只完成了全面小康目标值的48.7%,比全国低9.5个百分点,是所有全面小康指标监测值中实现程度较低的一个指标。同时,经济发展中的自主创新能力尚弱,投入强度明显不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2009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1.18%,离全面小康2.5%的目标值相差一半以上,实现程度为47%,是23个指标中实现程度最低的一个指标。

  (二)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率偏低。一是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拉大的趋势。基尼系数由2000年的0.380扩大到2008年的0.414,已经超过了0.4的警戒线,2009年基尼系数继续扩大到0.419,反映收入差距指标的小康实现程度继续呈下降趋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逆向而行;二是居民收入仍然较低,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的小康实现程度为48.9%,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仍是全面小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三是社会保障覆盖率不高。2009年,湖南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的小康实现程度为67.0%,虽然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但离全面社会小康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三)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能耗水平较高近年来,湖南抓住建设“两型社会”实验区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资源环境得到改善。但是,湖南经济结构总体上看仍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能源利用较为粗放,GDP综合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经济发达省市的能耗相比差距较为明显。2009年,全省单位GDP综合能耗小康指标实现程度尚只有52.3%,比上年还下降了11.3个百分点,制约了全省资源环境状况的改善。

  (四)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从湖南14个市州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来看,由于各市州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推进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大体可分成三个方阵。一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推进较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市州。如长沙市2009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为93.5%,有望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株洲市2009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为82.7%,湘潭市2009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为80.1%;二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正稳步推进的市州,如岳阳、常德、衡阳、益阳、郴州、永州、张家界2009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分别为78.2%77.0%74.8%74.1%73.4%72.7%72.5%;三是由于资源禀赋差异有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的市州,如湘西2009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为63.7%,娄底为65.5%,怀化为67.8%,邵阳为69.2%

  三、进一步推进湖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人民共同努力,湖南全面小康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更趋和谐,法制建设、社会保障更加完善,生活环境、素质能力、自主创新等全面提升。然而,由于湖南经济基础仍较薄弱,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社会事业缺口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湖南要确保按期并力争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后期必须全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着力科学发展尽管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省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与全国发达地区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实现全面小康,首要任务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一是要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应注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特别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回乡创业,增强经济活力。三是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四是要发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二)增强经济增长后劲,着力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扶持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示范企业。要进一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料配置,加强技术集成,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改制为企业,建立服务功能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创新新体系建设。要建立科技融资体系,建立服务科技企业的信用保证机构,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相应的信用保证,使企业比较容易获得风险资本与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二是要为人才的培养、发掘和使用创造良好氛围。要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发掘的引进高素质人才。要切实做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将重视人才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并建立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奖励,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推动全民创新,在全社会培养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文化。

  (三)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一是要按照中央关于“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总体要求,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确保收入分配更加公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重点是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稳步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确实需要扶持的得到及时扶持,确实需要救助的得到有效救助,确实需要关照的得到充分关照。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收入水平差异和实际承受能力,以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动并改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努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四)保护资源环境,着力降低能耗。一是要继续加大考核力度,强化节能降耗意识。要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节能降耗责任,履行职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对各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切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二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节能步伐。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防止部分高能耗产业、行业的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引导资源型产业向加工型产业过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能源消耗。

附表:湖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结果

承办:统计科研所
执笔:周曙东
核稿:张映欣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