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 促进劳动就业
(决策咨询报告40期)
近年来,湖南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空间日益缩小。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不断提升,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劳动就业已是共识。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
“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湖南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基础建设,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推动校企合作,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各类职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高职和中职教育规模扩大。2010年,全省拥有高等职业学校64所,中等职业学校626所。2005年到2010年的5年中,全省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从9.41万人增加到13.14万人,年均增长6.9%;在校学生人数从22.81万人增加到39.24万人,年均增长11.5%;2010年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占全省普通高校的42.3%和37.5%。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30.3万人;在校学生76.48万人,与2005年相比,增加5.92万人,年均增长1.6%。二是技工学校教育规模扩大。2010年,全省共有各类技工学校129所,在校学生17.26万人,比2005年增加5.02万人,年均增长7.1%,其中农业户口的在校学生16.12万人,比2005年增加5.63万人,年均增长9.0%;培训各类社会人员15.19万人,比2005年增加9.44万人,年均增长17.6%。
(二)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率高
湖南的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职业教育“三个对接”,即专业对接产业发展、课程对接岗位要求、人才对应市场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通过采取“企业办校”、“引厂进校”、“学校办厂”、“校企对接”、“半工半读”和“订单培育”等模式,工学结合,专业与产业、岗位对接,使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大大提高。目前,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即使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相对较大的形势下,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据统计,2010年湖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7%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会认可度仍然不高
部分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用于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有的行业或企业应该承担的办学经费也很难到位,这就使得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实习基地等方面无法得到提高和改善,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学生家长受传统观念、自身认知水平和社会上重普通教育和学历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对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持消极态度,把职业教育视为“次等教育”,导致了职业学校生源不足。据统计,2010年,全省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为37.0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仅为30.29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为101.9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仅为76.48万人;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为36.1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为仅28.29万人,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依然存在差距。
(二)部分企业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职业教育为企业贡献了大量的技能性人才,但是目前,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不足,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只想使用由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而不愿意承担一些义务和责任。由于企业的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沟通不足,导致职业院校对企业的需求了解不够,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盲区,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不一致。
(三)基础条件需要改善
近几年来,虽然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总体上有所改善,但距要求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校舍建筑面积9664636平方米,在校生人均为12.63平方米,与普通高中相比,少7.96平方米。其中,教室建筑面积2183827平方米,在校生人均为2.86平方米,与普通高中相比,少1.87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262479平方米,在校生人均为0.34平方米,与普通高中相比,少0.27平方米。
(四)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体现在职业教育的教师数量仍然满足不了需求。从学生与教师数量之比可以看出,2010年,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分别为27.3:1和18.7:1,而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4.2:1。另一方面是“双师型”教师缺乏。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要求较高,尤其需要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教学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但是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加上受经费、教师待遇、编制等因素的影响,愿意到职业院校任教的教师不多。
(五)学生的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高,但是就业质量相对较低。根据教育部职成司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抽样调查资料,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稳定性有待提高,71所被调查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签订1年及以内期限就业合同的人数所占比重,为40.64%,签订1-2年期限就业合同的为35.30%;起薪为1000-1500元的学生所占比重最大,为47.58%,起薪1500-2000元的占比26.95%,起薪高于2000元的仅为15.78%;有9.78%的毕业生起薪低于1000元。享有劳动保险的人数所占比重为77.14%,尚有两成多毕业生没有享有劳动保险。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夯实职业教育基础
首先必须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职业院校的基础条件,加强实训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图书资料的配备,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要继续调整和优化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加大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和整合的力度,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
(二)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职业教育必须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增设涉及新兴产业的专业和课程,例如,增设数字化制造、精密制造、微型制造方面的专业或课程,以适应湖南机械制造行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三)建立政府统筹、校企合作的机制
职业院校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加强合作。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明确规定一定用工规模的企业必须提供岗位供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安排数量充足、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指导学生实践等措施,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与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从而建立政府统筹,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
(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内涵,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提升职业教育内涵重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通过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一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实践性教学,教学内容应以利于掌握实际生产技能和技术为主,教学方法要注重“教学合一”。二是要规范职业教育办学行为,建立健全办学制度。通过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业务管理等。
承办:人口和就业统计处
执笔:廖闻菲
核稿:张映欣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