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农业生产有序进行 非农产业蓬勃发展

(决策咨询报告45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1-08-0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湖南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全省农村工作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主线,积极应对旱涝急转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稳定春夏粮油生产,稳定畜禽养殖,推动农民增收,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巩固良好开局基础,上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平稳发展的运行态势。

  一、上半年农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

  1.农业生产有序进行。上半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925.7亿元,同比增长3.0%。主要特点:一是早稻生产来势较好,春夏播面稳中略增。据初步统计春夏粮食播面3339.84千公顷,较上年增长0.4%。随着我省水稻“扩双增面”行动的深入推进,水稻“单改双”呈加快之势,双季稻适宜区一季稻“插花”现象得到遏制。全省早稻种植面积1795.58千公顷,增长0.7%,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面积719.07千公顷减少2.7%。据农业厅农情调度结果显示,早稻直播得到有效控制,全省早稻直播面积控制在186千公顷左右,比去年减少38%。目前,从各市州情况来看,早稻长势很好,预计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据全面统计,春夏油料播种面积120.41千公顷,减1.3%;棉花播种面积187千公顷,增长4.9%二是春粮面积不断扩大,夏收粮油增产增收。据全面统计,春夏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9.81千公顷,增长6%,总产60.8万吨,增长7%,单产增长1%。马铃薯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达99.95千公顷,增长9.3%,总产39.2万吨,增9.3%。油菜籽播种面积1167.27千公顷,增长7.2%,总产179.93万吨,增长8%,单产增长0.8%;其中,双低油菜面积、总产增长均达到14.5个百分点。春粮、油菜市场价格看好,马铃薯基地收购均价每公斤2.5~3元,比去年提高20%以上;油菜开秤价每公斤5元左右,比去年均价增加0.8元。三是造林任务超额完成,支柱产业发展加快。据林业部门统计,上半年,全省完成造林394.51万亩,造林面积为计划任务的125%。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62个,2435万人次义务植树1.26亿株。油茶产业投资16.89亿元,新造油茶62.5万亩,高标准垦复抚育67.9万亩,分别为计划任务的128%130%。完成花卉种植面积98.85万亩,销售额43.56亿元。新造毛竹50万亩,低改复垦45万亩。四是生猪养殖稳中有降,渔业生产发展减缓上半年畜牧部门进一步加大养殖业发展支持力度,动物疫情保持稳定,但由于去年以来生猪生产持续低迷,生产恢复需要一定周期,生猪出栏数量仍有下降,存栏数量有所增长。据畜禽监测统计,上半年生猪期末存栏数4190.8万头,增长2.8%;能繁母猪存栏425万头,增长2.0%;生猪出栏2838.2万头,减少3.6%。猪粮比价为7.21,处于相对合理水平。渔业生产受旱涝灾害影响,发展减缓,上半年淡水产品产量103.87万吨,增长3%,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

  2.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较快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预计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14元,增长21.1%扣除价格影响因素,实际增长14%,增速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主要增长来源:一是外出务工形势较好。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624元,增长22.9%,对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9.4%。其中:在省内务工获得的收入943元,增长26.5%;在省外国内务工收入593元,增长15.6%二是农产品生产价格大幅上涨。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28.1%,这是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湖南农产品价格涨幅最高的时期。四大类农产品生产价格全面上涨,农、林、牧、渔业产品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8.8%8.5%29.9%22.5%,特别是稻谷平均生产价格达到2.54/公斤,创历史新高。据畜牧水产部门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活猪均价每公斤17.54元,也达到近两年生猪价格最高峰。上半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为1405元,增长17%,对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3.3%。其中,人均从一产业中获得的现金收入为806元,增长17.6%三是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受益土地征收和财政补贴项目增加,上半年农民人均得到的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为485元,增长27.9%,对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7.3%其中,农村居民得到的救济金、养老保险金、各种政策补贴等惠农收入人均92.6元,增长26.2%

  3.非农产业继续发展一是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据乡镇企业局统计,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701亿元,增长27.1%,增速高出全年21%的预期目标6.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出5.9个百分点,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粮食、畜禽、果蔬三大千亿产业分别完成加工销售收入367亿元、226亿元、105亿元,增速均在28%以上,总量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41%,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136亿元,增长27.2%,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销售收入的67%,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二是观光农业提质增效。全省休闲农业企业接待游客2876万人次,完成经营收入38.4亿元,增长26.3%,比去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全省休闲农业发展氛围日趋浓厚,如怀化市今年投资开发的5个休闲农业项目,平均计划5亿元以上,产业基地面积4000亩以上,建成后将有效推动休闲农业提质增效发展。三是森林旅游业发展迅速。全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旅游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39万人次,增长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亿元,增长20%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增收。上半年,农民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收入人均达到598元,增长16.1%

  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据水利厅统计,上半年全省已完成各类水利项目建设总投资44.6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3.78亿元,地方配套完成10.84亿元。从项目分类来看:全省71个中小河流项目段进行了治理,治理工程完成总投资6.9亿元,投资完成率85%;全省2座中型和380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处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总投资0.29亿元,投资完成率99%;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总投资6.36亿元,投资完成率94%;对13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灌溉面积8.5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6万亩,改造工程完成投资2.9亿元,投资完成率88%;蓄洪垸安全建设完成总投资7.22亿元,投资完成率63%

  二、当前农业经济形势值得关注的问题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灾害能力不足。上半年干旱和6月份以来的旱涝急转灾害天气,突显出湖南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础仍然薄弱。近几年水利建设主要集中在江河、水库的治理和农田水利的干渠建设等方面,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资金很难进入各级财政资金预算笼子,用于灌溉的山塘、沟渠淤积,放水不畅,排灌设备年久失修,抗旱设备缺失,成为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中最普遍的问题。民政部门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持续干旱致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72.5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1.17万公顷,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6.83亿元。截至6月30日,洪涝灾害造成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517.85千公顷,绝收面积63.17千公顷。

  2.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增加、国际市场农资价格上涨等影响,我省主要农资价格呈上涨趋势。据省物价局5月监测数据显示,碳铵、尿素和三元复合肥同比累计涨幅分别为20.3%18.8%12.9%。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以种植晚籼稻为例,今年每亩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均会增加,每亩总成本 774.58元,较上年增加74.6元,增幅为10.7%。粮价提升部分基本被抵消,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很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3.畜禽价格快速上扬,后期仍将持续高位运行。全省畜禽产品价格自今年1月份以来一直保持上涨势头,尤其是生猪价格涨幅最大。据畜牧水产局价格定点监测,6月份平均价格:活猪17.54/公斤,同比去年上涨83.3%,环比上涨10.6%;仔猪37.41/公斤,同比上涨139.7%,环比上涨15.2%;猪肉27.08/公斤,同比68.8%,环比9.1%。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饲养成本增加,包括饲料成本、仔猪成本、人工费用、水电费用等各方面成本的增加;二是运输价格上升,受柴油及劳动力格上涨影响,导致运输及中间环节费用增加,影响到产品终端消费上;三是春季疫病防疫形势严峻,疫病时有发生,对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四是国家整体物价上涨效应拉动。当前复杂的旱涝急转形势及灾后动物疫病防空形势严峻等因素的存在,市场供给预期偏紧,预计猪肉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保持高位运行,猪价回落时间预期将延迟。

  4.水产养殖生产偏紧,价格预期上涨空间较大。据水产部门统计,由于前期长时间干旱,湘、资、沅、澧四水流域和洞庭湖水位严重偏低,全省600多万亩放养水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稻田养鱼、种苗场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淡水产品价格呈上涨趋势。下阶段淡水产品生产压力较大,市场供应可能会持续偏紧,省内水产品价格随之水涨船高,给稳定物价造成一定难度。

  三、后阶段工作建议

  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要求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和水利改革试点省份,要把握机遇,努力争取国家支持,切实加强作为农业命脉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眼下特别是要修复和疏通原来的灌溉渠系,建立农村重要水利排灌设施管理和维修制度,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据气象部门预测, 79月期间雨季结束后,有区域性干旱发生,后阶段仍要抓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

  2.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通过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产品质,提升农产品价值,从而达到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政府和农业部门要设立农业信息平台,引导农民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减轻农业生产盲目性;通过办示范点和推广优质高效农业新技术,提高农户接受新技术的自觉性;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减轻优质高效新技术推广风险。

  3.加强成本控制,稳定主要粮食、生猪等主要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一方面,加强对饲料、农资等市场销售行为的监测,严控囤积居奇、变相涨价行为,稳定市场供给价格,通过控制生产成本缓解销售价格上涨压力。另一方面,加强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建设,对产销对接活动予以积极扶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少中间环节产生的成本,引导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产销关系,通过控制流通成本,促进主要农产品的合理有序流通。 

 

承办:农经队
执笔:周  璜
稿:张映欣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