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上半年湖南服务业加快发展

(决策咨询报告53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1-08-1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服务业现代化、专业化、品牌化,全省服务业呈现出增长快速、盈利增加、结构趋优等特点。

  一、湖南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状况

  1、发展速度加快,企业规模扩大。1-6月,全省服务业共实现增加值3585.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9%,拉动全省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5.4%。

  全省13142家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4097.45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9461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17.95亿元,同比增长24.0%;3681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事业单位实现收入479.50亿元,同比增长22.1%。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服务业企业59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02家,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48家,营业收入5-10亿元的企业51家,营业收入1-5亿元的企业494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16家、3家和83家。

  2、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利润较快增长。除房地产开发业外,其他服务业行业经营效益呈较好的发展态势,全省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房地产开发业)共实现利润总额331.08亿元,同比增长28.4%,比上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189.48亿元、62.08亿元和49.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6%、31.0%和17.6%。

  3、从业人员稳步增长,从业报酬不断提高。全省限额以上服务业共吸纳从业人员201.59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7.37万人,增长3.8%,其中企业114.89万人,增长5.1%,行政事业单位86.70万人,增长2.1%。各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人数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6.6%、6.6%和5.8%。1-6月,限额以上服务业应付工资及福利合计373.63亿元,同比增长39.9%,其中企业应付工资及福利支出222.48亿元,同比增长49.5%;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及福利支出151.15亿元,增长11.6%。

  4、国有经济占主体,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快。全省限额以上服务业国有经济实现收入1328.29亿元,吸纳从业人员109.06万人,分别占全省限额以上服务业的32.4%和32.7%。股份合作经济发展较快,实现收入99.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1%,高出全省限额以上服务业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

  (二)行业特征

  1、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向好,呈现增长加快,贡献增强的态势,促进了服务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606.1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4.8%,较上年同期增长10.6%;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完成收入2326.54亿元,同比增长36.4%,高出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收入增速12.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等主要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加快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突出。

  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实现增加值366.41亿元,增长11.0%;限额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收入179.95亿元,同比增长21.8%。从业务完成量看,全省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换算周转量2015.4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6.2%,与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比,增幅分别提高4.4和3.3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合计15.81亿元,同比增长21.2%。

  全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184.85亿元,同比增长18.5%,高出全部服务业7.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完成收入200.69亿元,增长10.1%。电信业务总量合计195.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4%。限额以上计算机服务业快速增长,实现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02.30亿元,同比增长42.1%,在全国位居第四,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8个百分点,其中软件产品收入78.74亿元,增长45.2%。

  全省金融业增加值291.34亿元,同比增长6.2%,限额以上金融业完成收入850.45亿元,增长26.5%,其中银行业实现收入574.82亿元,同比增长37.6%。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515亿元,增长17.9%,快于全国1.1个百分点。

  2、新兴服务业欣欣向荣,亮点突出。由于对新兴产业培育和支持的政策措施不断落实,在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农林牧渔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也是欣欣向荣。旅游业发展持续向好,收入居全国前列。1—6月,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10079.85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87.67万人次,同比增长8.7%,接待国内旅游者9992.18万人次,增长22.0%;实现旅游总收入694.21亿元人民币,规模在全国居第六位,同比增长24.3%,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入境旅游创汇3.76亿美元,增长42.2%,国内旅游收入668.62亿元人民币,增长23.7%。限额以上农林牧渔服务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实现收入4.78亿元,吸纳从业人员0.19万人,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62.3%和5.7%。

  (三)区域特征

  1、地区聚集效应依然明显,长株潭地区发展迅速。长株潭地区拥有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5733家,占全省43.6%,限额以上服务业收入2502.62亿元,占全省限额以上服务业收入的61.1%,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6.2%,高出全省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

  2、其他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大湘西地区比重下降。截至6月,除长株潭外,限额以上服务业收入增长超过全省23.8%的平均增速的市州仅有郴州,为28.9%,而益阳和岳阳增速相对较慢,分别只有17.0%和17.6%。大湘西地区共有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1954家,单位数占全省14.9%,比去年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服务业收入412.00亿元,占全省限额以上服务业收入的10.1%,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0.3%,低于全省平均速度3.5个百分点。

  二、湖南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速度偏慢,比重偏低。服务业水平高低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市产业形态快速升级的需要。湖南服务业发展仍存在增速慢,比重低的问题。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85.17亿元,增长11.0%,低于全省GDP增速2.4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增速6.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9%,与北京、上海等国内发达地区60%-80%的水平相距甚远。

  (二)亏损企业数增加,部分行业利税呈负增长。全省限额以上服务业亏损企业达278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23家,亏损企业占限额以上企业的23.6%。部分行业效益有所下降,利税出现负增长,其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下降2.3%,证券业下降46.6%,新闻出版业下降68.1%。

  (三)地区间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加剧。长株潭地区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比重提升。其中尤以长沙市最为明显,其限额以上服务业实现收入2050.66亿元,占全省的50.0%,同比增长27.0%。

  (四)服务业组织管理相对落后,发展潜力难以充分挖掘。目前,湖南服务业规划布局、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低,部分经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不能较好地适应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代物流、信息科技、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匮乏,部分行业还存在无序竞争或垄断经营、市场化程度低等现象,影响了服务业发展潜力的充分发挥。

  三、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针对我省上半年服务业发展形势及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我省服务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尽管服务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仍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不相适应,特别需要各部门的重视和扶持。一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时期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根本上改变重工业轻服务业的传统观念,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把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推进工业与服务业两轮驱动,形成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良性发展的互动机制。二是加大落实扶持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力度,特别是对新兴服务业要在立项、资金投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着重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积极创建公开、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

  (二)科学谋划,提档升级,发挥产业集聚和示范效应。根据全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现有服务业企业、产业和区域发展基础,科学谋划,实现重点突破,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聚集,完善园区配套服务,突出产业特色,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园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在项目、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明确目标方案,制定评价考核办法,扶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促进全省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提档升级。

  (三)深化改革,挖掘潜力,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目前,湖南服务业单位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具有带动性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必须通过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培育和引导大中型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扩大有市场潜力企业的规模。积极支持中小服务业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和扶植中小型服务业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增强我省服务业规模,彻底改变我省现在服务业“小、散、弱、差”和经营方式陈旧、功能单一的被动局面。

承办:服务业处
执笔:谢占鳌
核稿:张映欣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