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从《湖南妇女发展规划》的实施 看妇女事业发展的主要成果、问题及对策建议

(决策咨询报告56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1-08-3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妇女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2001年,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文件精神,制定并颁发了《湖南省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简称《妇女规划》)。《妇女规划》从妇女发展的现状出发,兼顾妇女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中期目标,确定了妇女发展的总目标。2010年是《妇女规划》终期年,十年来,随着《妇女规划》的深入实施,妇女整体素质有较大提升,“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广泛得到认可,妇女在政治、经济及其他事务管理中,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和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推进《妇女规划》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010年,省地区生产总值16037.96亿元,增长14.6%(按不变价,下同),比2000年增加12486.47亿元,十年间年均增长 12.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25.5亿元、7343.19亿元和6369.27亿元,增长4.3%20.2%11.7%。比2000年分别增加1540.58亿元、6050.01亿元和4895.88亿元,十年间年均增长4.6%、15.2%和12.1%。按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据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4719元,2000年增加19294元,年人均增长11.9 %各项投入不断增加,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454.06亿元,卫生经费70.93亿元,妇幼保健经费2.89亿元,防治防疫经费7.27亿元,计划生育事务费23.64亿元,与2000年相比,各项投入年均分别增长18.07%、24.94%、21.17%、18.31%和22.22%。农村改水、改厕投入分别为10.87亿元和3.46亿元,2001年(缺2000年数据)增长26.76%和16.33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6元,比2000年增加10347.3元,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22元,比2000年增加3424.8元,年均增长9.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1.2平方米和42.2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19.45平方米和11.28平方米,增长165.5%和36.5%。

  二、社会各领域的进步和改善,进一步促进了妇女事业健康发展

  《妇女规划》涉及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及妇女与环境等6个领域, 38项主要目标。十年来, 38项主要目标,在82项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有36个实现或接近终期目标,目标实现率为94.7

  领域一,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和机会,就业人数增加,劳动权益得到保障

  1、妇女就业人数增加,层次提升。2010年,全省女性从业人数1780.3万人,比2000年增加167.5万人,年均增长1.08,占全省从业人数的比重为44.7%;城镇妇女就业人数565.6万人,比2006年(注:当年新增指标)增加65.5万人,年均增长3.12%;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就业人数170.2万人,比2000年增加0.85万人,年均增长0.05%。从分行业女性就业构成情况看,占两位数及以上的由高到低依次为制造业(21.43%)、教育(19.0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2.24%)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0.78%)。与此相反,传统的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比重则分别比上年下降0.27个和0.25个百分点。其他个体工商户女性经营者人数38.84万人,占个体户总人数的比重与2006年相比,提高23.63个百分点。

  2、妇女人身权利和权益保护基本得到落实。2010年,在全省各企业单位中,执行了《女职工四期劳动保护规定》的为30127家,比2002年(注:为当年新增指标,下同)增加22171家,年均增长18.11%,占企业总数的比重为35.9%,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执行了《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规定》的为30653家,比2002年增加21908家,年均增长16.97%,占企业总数的比重为36.5%,同比提高9.2个百分点。查处有关违反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案件比2000年减少242起,年均下降14.6

  3、劳动和社会保障不断完善。随着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参加基本养老等各种保险的企业女职工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全省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女职工人数按顺序依次为431.89万人、357.6万人和183.77万人,与2002年相比(注:2000年、2001年无数据),分别增加323.84万人、191.58万人和45.29万人,年均增长18.9%、10.1%和3.6%。2003年,湖南省启动了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到2010年,参险女性人数分别为237.35万人和242.48万人,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加156.15万人和151.38万人,年均增长19.57%和17.72%。生育保险覆盖率达99.27%,超过95%的终期目标。

  4、扶贫帮困取得明显进步。2010年,全省投入扶贫资金18666万元,比2000年增加11666万元,年均增长10.3%。从2008年国家提高贫困标准后湖南省农村贫困人口情况看,由当年的171.2万人减少到146万人,下降14.7%。扶贫发展林果、药材、草场等种植业85.2万亩,饲养牲畜、禽类等34.4万头(只),支持湘西地区农业龙头企业100多家,拓展产业基地面积达34万亩。全年发展女科技示范户3600户,发展以妇女为主的扶贫经济实体850个,引导和组织贫困地区妇女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115万人,比2000年增加74.2万人,年均增长10.9%;全年安排贫困妇女就业人数5.2万人,比2000年增加1.5万人,年均增长3.5%。

  5扶残助残取得较大进展。2010年,全省残疾妇女就业人数为53.1万人,比上年增长0.57%;城镇和农村残疾妇女就业率都在75.0%以上,比2000年分别提高10.2个和5.0个百分点。全年实施21个助残扶持项目,辐射带动近万名居家残疾人就业或发展种养业,创办残疾人托养机构62个,托养残疾人9150人;全年有10.6万女性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其中完成白内障手术的2.35万人,安装矫形器、配用助视器等辅助器具的分别为1105人和2086人。

  领域二,妇女干部队伍较快发展,参政议政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

  1、妇女参政议政比例稳中有升。2010年,省人大女代表133人,占代表人数的17.27,其中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女性占比由2000年的9.23提升到21.88,上升12.65个百分点。2010年,省政协女委员145人,占委员人数的19.28%,其中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女性占13.24%,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

  2、各级选配女干部实现或接近实现目标。2003年开始,湖南省省级党委、政府班子配备了1名女干部,实现100%规划目标;在2005年中期评估时,市(州)级党、政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只有93.086.0%,到2008年时都配备了1名女干部。2010年,县级两个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分别为92.690.2%;省、市、县各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分别为44.9%、49.4%和64.2%;在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分别占27.5%和42.2%,符合女性比例不断提高的终期目标要求。

  3、各级后备女干部配备比例都实现目标。2010年,在全省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省、市、县各级后备女干部配备比例分别为21.115.522.3,全部实现规划中提出的1015%和20%以上终期目标。在各企事业单位中,企业职代会女职工代表占代表人数的比重为27.9,参与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的女性比重为13.9,其中监事会女性比重为19.5,比上年分别提高1.9个和9.4个百分点。

  领域三,妇女的文化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文化程度和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1、抓好学前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抓好学前教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确保女性教育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2010年,全省有幼儿园7829所,比2000年增加2356所,增长43.1%。在园幼儿141.91万人,其中女童64.85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79.04万人和35.26万人,年均增长8.5%和8.2%。小学适龄女童净入学率和初中阶段女生毛入学率分别为99.93%和112.15%,较2000年的98.41%和106.19%高出1.52个和5.96个百分点。全省普通中小学在校残疾女生为4315人,比2000年增加2998人,年均增长12.6

  2、高中和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女生48.86万人,2000年增加24.63万人,年均增长7.3%;高中阶段女生毛入学率为85.98%,比2000 提高48.76个百分点。全省职业中学在校女生22.28万人,比2000年增加12.6万人,年均增长8.7%,占在校生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全省技工学校在校女生4.09万人,比2000年增加2.0万人,年均增长6.9%。

  3、高等教育较快发展。2010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女生53.21万人,与2000年相比,增加43.63万人,年均增长18.7%;特别是在校女研究生数量增加较大,达2.44万人,年均增长27.8%。全省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女生达10.02万人,比2000年增加1.09万人,年均增长1.2%。

  4、妇女职业技能培训快速发展。2010年,在全省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中,各类女专业技术人员44.6万人,比2000年增加3.91万人,年均增长0.92%,其中各类中、高级专业女技术人员21.4万人,比2000年增加7.11万人,年均增长4.1%。全年参与农村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非职业技能培训的女性人数达15.22万人,其中每年接受“绿色证书”培训及其他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妇女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参加科技及其他各种技术培训的妇女人数达16万人。截至2010年,农村女农民技术员达58.3万人,年均增长1.11%。全省6岁及以上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8年以上,接近达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领域四,妇女的卫生保健能力不断增强,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1、健康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省建立妇幼保健机构137个,病床8372张,保健医生4485人,较2000年年均分别增长0.2%、14.6%和8.8%。特别是近年来开展“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合格县”和“合格县级产科急救中心”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以及对相对滞后的农村住院分娩补助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卫生院医疗健康保障能力,全省农村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妇幼卫生保健专职人员配备情况也基本达到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

  2、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现象明显减少。2010年,全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0年的66.05%提高到99.12%,上升33.07个百分点;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84%,比2000年上升1.33个百分点。由于住院分娩安全得到保障,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54.81/10万下降到26.7/10万,减少28.11/10万,下降51.29%。其中城市和农村与2000年相比,分别减少20.05/10万和31.73/10万,下幅达到43.35%和54.08%,全部实现规划中提出的下降1/425%)目标。

  3、持续推行农村妇女病免费检查。2010年,全省妇女病检查人数达392.87万人,其中农村232.95万人,2000年分别增长63.2%和47.8%;全省妇女病检查率80.2%,其中农村72.6%,比2000年分别提高51.8个和44.4个百分点。由于加强对农村妇科病检查治疗工作,妇女病患病率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下降0.68个百分点。

  4、计生工作持续稳定发展。2010年,全省采取节育措施的人数达1343.66万人,其中女性1147.26万人,比2000年分别增加87.17万人和80.32万人,年均增长0.670.73。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93、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92.2,分别比2000年提高4个和1.58个百分点。全省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5‰,比2000年下降1.8个千分点,人工流产率0.59

  5、全民健身活动较快发展。近年来,全民健身活动得到较快发展,2010年,全省建立妇女参与健身培训活动的场所(包括健身指导站)达3752个,比2000年增加694个,增长22.7;全年参与培训锻炼活动的妇女人数495556人。另外,还成功举办了湖南省首届“全民健身艺术节”,设置了17个竞赛项目,参赛人数4000多人。通过这些体育健身活动,不仅提高了妇女的健康水平,也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领域五,维护妇女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妇女的合法权益保护基本得到保障

  1、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武器保护妇女合法权益。近年来,湖南省先后制定并出台了《湖南省妇女权益保障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等与妇女生存、保护和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全省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知识知晓率由2000年的60%上升到81.7%,提高21.7个百分点。

  2、建立法律援助机构,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2010年,全省建立为妇女儿童等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139个,比2000年增加58个。从2000年到2010年,累计得到法律援助机构援助的妇女人数达到6.41万人;全省县以上妇联系统接待婚姻家庭信访(电)7907人次,其中涉及家庭暴力2372人次。

  3、加强打击力度,依法保护妇女权益不受侵害。2010年,全省共破获八类主要刑事案件10721起。其中,查获强奸犯罪团伙5个,破获强奸案件782起,破获拐卖妇女案件32起,解救被拐卖妇女38人。全省强奸犯罪受害人和拐卖妇女犯罪受害人占刑事犯罪受害人的比重分别为0.51%和0.02%,比上年下降0.09个和0.04个百分点。

  领域六,积极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妇女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1、妇女生存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生态绿化建设全面发展。全省实有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947.1万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1003.6万公顷,增长5.97%,森林覆盖率57.01%,与2000年相比,提高4.57个百分点。2010年,设市城市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511亿元,比上年增加111.7亿元,增长27.95%;设市城市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48398公顷,比2000年增加25752公顷,年均增长7.8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64%,比2000年提高8.31个百分点。2010年,设市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分别为8.89平方米和12.9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6%和2.86%。

  二是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率75.0%,比2000年提高47.69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00年的51.01%提高到79.0%,提高27.99个百分点;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86.5%,比2000年提高8.15个百分点。2000年相比,农村累计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分别提高51.36个、17.34个和19.83个百分点。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2010达标人口标准提高的情况下,仍然达到69.86%。

  三是文化娱乐环境不断优化。2010年,全省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01个,比2000年增加110个,全年巡回演出31850场次,观看演出的群众21736千人次。与2000年比较,演出次数和观众人数分别增加16836场次和10695千人次,分别增长112.14%和96.87%,表演节目和艺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2010年,全省拥有各种文化馆140个、博物馆和纪念馆81个、公共图书馆124个;拥有各种媒体宣传硬件,广播电台13座,电视台15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5座;广播覆盖人口数6347.78万人,综合覆盖率91.99%;电视基本进入千家万户和边远山区,电视人口数6653.92万人,综合覆盖率96.43%,比2000年分别提高10.53个和5.05个百分点,其中湖南卫视、经视等频道享誉全国,深受观众喜爱。

  2、加强督促检查,不断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一是从源头抓起,确保用品、产品质量安全。2010年,全省共抽查有关妇女用品、产品725批次,平均合格率92.1%。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打击非法制假经营窝点,捣毁源头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治理行动。全年专项打假行动16次,查处各种违法案件6621起;捣毁制作假冒伪劣产品窝点38个,比2000年增长46.15%。

  二是在绿色生活主导下,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近年来,围绕饮食安全的绿色食品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物总量不断增加。2010年,全省设立各种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28个,比2000年增加93个,增长265.7%。其中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75个,生产面积80万亩,无公害蔬菜年产量312.6万吨,比2002年(2000年、2001年无数据)增长20.56倍。

  3、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低保家庭和贫困妇女得到应有的社会救助保障

  一是不断提高社会救助保障能力。截至2010年,全省有各种收养性福利机构2635个,比2000年增加1231个,年均增长6.5%;每万人拥有福利床位19.7张,比2000年增加14.2张;累计收养人数58.78万人,其中女性16.78万人。2010年,新建和改扩建救助管理站17所,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9个,乡镇敬老院186所;新增集中供养对象1万余人,集中供养率达20,年人均集中供养标准3000元。

  二是继续巩固城乡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2010年,城市保障人数148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月人均补差155元,比上年增加15元,增长10.71;农村保障人数267万人,比上年增加5万人,月人均补差55元,比上年增加6元,增长12.24

  三是推行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和慈善医疗援助等“五位一体”的城乡救助工作。2010年,全年发放救助金6.97亿元,比上年增加1.97亿元,增长39.4,救助困难群众44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00万人次。

  4、加强妇女思想品质建设,“五好家庭”建设较快发展

  自《妇女规划》实施以来,全省各地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广泛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2010年,全省“五好家庭”24285个,比2000年增加11400个,增长88.47%。在“五好家庭”主导下,积极引导广大妇女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不断丰富了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内涵,对提高妇女和家庭成员的道德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妇女参政和参与决策管理的比例偏低

  2010年,省人大代表中女代表仅占17.27%,比上年减少0.16个百分点,比2000年减少5.6个百分点,市州级人大女代表也只占14.82%;省政协委员中女委员仅占19.28%,尤其是政协常委中的女性仅占13.24%,比2000年下降1.84个百分点。在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分别只有92.6%和90.2%,机关女公务员比重也只占21.44%。另外,省、市州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分别为44.9%和49.4%,比上年下降了12.2个和6.9个百分点。

  2、女吸毒人数增加,比重提高

  2010年,全省登记在册的女吸毒人数达16894人,占吸毒人数的16.57%。从前几年女性吸毒人数和所占比重情况看2007年及以前都控制的比较好,但自2008年以后又出现较大反弹,分别由2008年的8341人、14.49增加到2009年的14754人、16.392010年女性吸毒人数达前十年中的最高点,比2000年增加4929人,年均增长3.51%。

  3、妇女性病病例增加,比例上升

  2010年,妇女性病病例9331例,比上年增加2578例,增长38.18%,占当年报告性病病例总数的比重51.73%,比上年提高2.64个百分点。病例和所占比重与2000年比较,病例增加384例,比重则上升15.51个百分点,表明女性患病情况在不断升高。

  4、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

  2010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女性为100)115.66,高于20002.65个点。自2000年实施《妇女规划》以来,湖南省每年的性别比都在113及以上,高于在一般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102107)的正常值范围。

  5、城镇登记失业女性人数增加

  2010年,我省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数170.2万人(未含离退休人员),与2000年相比,增长0.5%,人数虽然有所增长,但城镇登记失业女性人数也增加1.04万人,增长7.39%,两相对比,增幅高于就业女性人数6.89个百分点。

  6、侵犯妇女权利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2010年,在全省刑事犯罪被害人构成中,女性34.57%,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从县级及以上妇联接待的家庭婚姻信访(电)看,全年共接待家庭婚姻信访(电)7907人次,其中涉及家庭暴力的事件达2372人次,与2000年比较,分别增长7.2452.93%,从比较情况看出,家庭暴力事件依然比较突出,而且占家庭婚姻信访(电)总人次的比重也提高8.96个百分点。其他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案件也时有发生,2010年,被查处的违反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案件63起。

  四、对策和建议

  为促使以上问题逐步解决,推进全省妇女事业的健康发展,确保新一轮《妇女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促进实现妇女规划各项目标的全面达标,建议: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是基本国策,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克服重男轻女观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一是坚持广泛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彻底改变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二是加大社保力度,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养老事业;三是严格制止孕期性别检查,从源头上消除出生性别筛选的现象发生,确保人口性别比下降。

  2、加大对女干部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她们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能力

  要把提高女干部参政比例纳入到各级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摆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上来,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把工作重点放到女干部的培养教育上,全面提高女干部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她们的创新能力、参政能力和竞争能力,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打下牢固的基础。在选拔、晋升和录用上,要消除性别歧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切实履行能者上劣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女干部。特别是每逢换届选举时要拿出部分正职岗位定向选拔任用女干部,同时要保持女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

  3、拓宽妇女就业渠道,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和培训

  一是加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对女性的职业技能指导、介绍等服务,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妇女的就业能力。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城镇、社区服务业,为广大妇女劳动就业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渠道。三是鼓励和支持妇女自谋职业,积极引导她们兴办私营、个体企业。四是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农村妇女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4、加强对妇女切身利益的保护力度,确保她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和社区精神文明教育活动,树立家庭文明新风尚,特别对“家庭暴力”等危害妇女权益的典型案例,要发挥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予以曝光。另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一切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对拐卖妇女、强奸、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特别是针对吸毒贩毒罪犯、团伙,公、检、法等法制部门要通力合作,采取强硬手段,坚决予以打击,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5、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女性性病病例感染传播

  这是一个全国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要树立从上到下一盘棋思想。全省要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共担责任。一方面加强对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动员和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强力措施加以遏制;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女性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从个体和源头上坚决彻底抑制性病病例的发生和蔓延。

承办:社会和科技统计处
执笔:刘家奇
核稿:张映欣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