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南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
(决策咨询报告03期)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围绕“扩内需、促消费”,从多个方面着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消费品市场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09.03亿元,同比增长17.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2%。
一、消费品市场主要特征
(一)消费品零售增速有所放缓
随着短期刺激消费增长政策效应递减,尤其是汽车和住房两大消费热点降温,以及受通胀预期、楼市调控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速有所回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
(二)城镇市场拉动作用明显
2011年全省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154.5亿元,增长18.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54.53亿元,增长16.5%。全年城镇和乡村市场零售额分别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90.4%和9.6%,相差80.8个百分点,增幅的差距虽然由上年的2.8个百分点缩小至1.6个百分点,但城镇市场作为消费主体,对全省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三)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2011年,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2889.52亿元,增长 30.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7个百分点,比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12.7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9.9%提高到今年的42.4%,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四)商品零售快速增长
2011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商品零售2635.54亿元,增长31.0%,比上年回落6.9个百分点。
吃穿类商品销售增速平稳。2011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的商品中,吃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26.42亿元,同比增长30.6%,比上年低5.4个百分点;其中,肉禽蛋类、水产品类和蔬菜类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8.7%、37.2%和34.4%。穿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56.92亿元,同比增长30.1%,比上年加快3.5个百分点。其中,服装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0.9,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日常用品零售额增长31.2%,比上年高1.8个百分点。
住行类商品消费降温。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汽车消费政策作用下,住、行类商品销售增速回落。2011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的商品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2.8%,增幅比上年回落16.4个百分点;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9%、36.6%和31.1%,增幅同比分别回落23.6个、7.8个和8.2个百分点。
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随着近几年汽车市场的火暴,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带动了成品油等相关类商品消费的增长。2011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的商品中,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2.9%,增幅比上年加快7.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商品零售增长的重要力量。
金银珠宝类商品消费保持高速增长。随着CPI一直高位运行,抗通胀商品备受消费者青睐。2011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的商品中,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1.5%,近两年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
(五)餐饮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155.5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正餐、快餐、茶馆、咖啡店、酒吧分别增长25.9%、28%、24%、25%、17.8%。
二、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的主要成因
(一)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国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如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消费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自全省启动家电下乡以来,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省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量1178.82万台,销售额265.54亿元;其中2011年,下乡家电销售量累计达518.87万台,销售额达131.0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9%和40%。
(二)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6万人,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82.67万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844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567元,增长16.8%。全省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信心不断增强,为城乡居民消费的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新进展。2011年全省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2274.3亿元,增长30.9%;9个方面3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城乡低保补差和五保供养标准稳步提高,并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全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06.25万人;全省新增廉租房11.54万套等等。这些措施对中低收入家庭生活消费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城乡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生活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新变化,带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不断推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403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在交通通信和衣着消费方面,人均消费支出增幅较大,分别增长了28.2%和17.3%;农民生活消费中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比重在逐年上升,2011年湖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79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在居住条件、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人均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4.8%、22.6%和35.1%。
(五)会展经济及旅游、商务等活动的带动。2011年全省共举办各类节会活动621场,其中各大场馆举办各类商品展览会82场。全省旅游业进入快速增长期,来湘旅游人数大幅增加,预计2011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27万人次,同比增长19.9%;接待国内旅游者2.48亿人次,同比增长22.0%;实现旅游总收入1782亿元,同比增长25.0%。旅游、商务休闲活动的不断活跃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
三、2012年消费品市场展望
2012年,外部环境不容乐观,较2011年不确定性增加,欧债危机继续扩散,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经济仍将处于低迷;国内方面,经济运行有所放缓,消费品市场受到影响难以避免,预计2012年全省消费品零售市场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增速将有所回落,增幅将在16%左右。
(一)有利因素
1、经济社会长期向好将催生更多的机遇。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全省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当前湖南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环长株潭、湘南、大湘西三大区域经济板块,相继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构成支撑我省发展的三大支点。“四化两型”建设全面推进,为湖南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消费需求视为扩大内需的主要方向,省委省政府把扩大内需作为实现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将给湖南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2、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及惠民利民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收入的稳定增长使财富积累达到一定规模,居民消费已进入释放期,在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不断加强的同时,居民的消费信心也不断增强,消费能力大幅提高。
3、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不断转变推动消费品市场增长。网购、信用消费、旅游休闲等不同的消费方式发展很快,对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不利因素
1、收入相对较低影响了居民的购买力。一是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虽然稳步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低2966元,增幅低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低410元,增幅低1.1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达到12277元,比上年扩大1333元,收入差距扩大制约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2、CPI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欲望。2011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5.5%,高于全国涨幅0.1个百分点,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但物价同比仍在上涨,继续保持在高位。虽然物价的上涨助推了零售额大幅增长,引发市场交易额快速放大,但同时对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从长期看,物价指数居高不下,加大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负担,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加之股市、房市不容乐观,财产性收入减少,居民对预期收入不确定,同时住房、医疗、教育等家庭保障性支出压力较大,导致消费意愿不强,使即期消费下降,最终将抑制广大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进而影响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发展。
3、新的消费热点未全面形成影响了消费快速增长的动力。2011年国家取消了对购置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家电“以旧换新”年底结束等促消费政策的弱化,同时汽车、家电等热点商品消费进入调整期,新的消费热点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影响了消费快速增长的动力。
4、消费环境不优制约了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者信心。消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长期以来是影响消费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年相继曝光了瘦肉精、毒豆芽、速冻食品、毒红薯粉等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消费安全问题仍然突出。此外,一些商品掺假售假,一些餐饮企业使用地沟油、潲水油,滥用色素,部分超市使用虚假价签,一些著名零售企业虚价打折、返券促销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市场设施落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导致居民对部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使居民消费安全感进一步降低,导致消费者心有余悸,不敢消费,也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四、对策建议
(一)加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是要确保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向劳动者倾斜,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要建立最低工资年度调整机制,确保低收入者根本利益得到保障。三是要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
(二)继续培育汽车、旅游、餐饮三大消费热点。今年以来的汽车零售额增速回落,是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退出以后市场的一种正常反应,是市场的一种理性回归,而且这种回归有利于结构调整。另外,尽管全省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增速同比出现了回落,但是支撑汽车消费快速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湖南汽车消费依然处于快速进入家庭的阶段,消费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一是从人均GDP看,据世行研究,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汽车消费进入增长时期,并在达到3000美元时进入高速增长期。2011年,全省人均GDP为4618美元,表明湖南车市应保持高速增长。二是从潜在需求看,全省机动车驾驶员持证人数以及待考人数,远远超过汽车保有量数,一旦购车条件成熟,“本本族”就将迅速转化为“有车族”。培育汽车消费热点关键点是要从降低使用成本、改善用车环境、推行公车改革等方面着手,各方面要统筹兼顾,要在规范交通管理、规范汽车服务行业行为和收费、完善汽车保险服务、合理完善城市功能上解决用车者的顾虑。同时要通过合理改革,规范公车使用,严禁公车私用,释放汽车购买力。要积极构建“汽车+金融”的多元化汽车销售模式,刺激各阶层消费者的购车欲望。
其次,旅游休闲是关联度大、拉动性强的消费领域,也是开发潜力最大的综合性产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方式的变化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休闲消费已逐步成为新的消费时尚。湖南旅游业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我们应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休闲成为新消费热点。一是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业各要素均衡发展;二是积极开发民族文化,整合资源,进一步激活旅游消费市场。
第三,餐饮消费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生活和繁荣市场等方面的拉动作用正在逐年加大,是省内消费需求市场中发展最快的行业。要着力做好湘菜产业这篇文章,着力打造餐饮经济产业链并逐步推进湘菜产业融合,推动湘菜产业优化升级,增强湘菜产业的总体竞争力,从而引导和带动餐饮消费市场快速增长。
(三)继续抓好价格调控工作。要建立健全重要生产生活资料的调控预案,确保储备到位;要加强价格监测预警,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准确性;要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严格清理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收费,重点扶持一批大型“菜篮子”基地和平价蔬菜、猪肉供应点,采取农超对接、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等办法,减少流通费用;要构建稳价安民的长效机制,继续完善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机制,并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扶助困难群众生活,确保民生利益。通过保供稳价来释放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欲望。
(四)构建诚信消费环境。当前的重点是要抓住“衣食住行”等与广大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领域,完善消费市场的信息系统和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同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和维护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
(五)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尽快提高各种社会公共产品的水平和覆盖范围,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性住房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承办:贸外处
执笔:曾晓林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