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水效率提升 节水成效逐渐显现
——对湖南2011年规模工业用水情况分析
(决策咨询报告26期)
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已经势在必行。2011年,湖南规模工业企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两型社会”,打造“绿色湖南”号召,优化用水结构,提升用水效率,新水利用率达到94.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重复用水量达到56.99亿立方米,接近工业取水总量,工业节水成效凸显。
一、规模工业用水主要特征
(一)取水总量增速减缓。2011年,湖南规模工业企业取水总量为67.3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3%,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陆地地表水为60.84亿立方米,增长7.4%;地下水2.95亿立方米,增长17.7%;自来水3.21亿立方米,增长17%。湖南规模工业取水总量中,陆地地表水占90.3%,自来水占4.8%,地下水占4.4%。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等六大行业取水总量靠前,分别为30.73、22.89、2.31、2.11、1.9和1.04亿立方米,六大行业取水总量占全省规模工业取水总量的90.6%,其中电力行业取水总量占45.6%。
(二)各市州工业取水差距较大。2011年,岳阳、长沙、益阳、衡阳、湘潭、株洲六市取水总量均在6亿立方米以上。其中,岳阳市规模工业取水总量最大,为11.71亿立方米,占全省规模工业取水总量的17.4%,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3+5”城市群规模工业取水总量达56.45亿立方米,占全省规模工业取水总量的83.8%,其中,地表水51.61亿立方米,自来水2.59亿立方米,地下水2.2亿立方米。“3+5”城市群规模工业水消费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0.08亿立方米)、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5.65亿立方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6亿立方米)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1亿立方米),这四个行业工业取水总量占“3+5”城市群工业取水总量的87.2%。2011年,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市规模工业取水总量较少,分别为0.63亿立方米和0.58亿立方米,仅占全省规模工业取水总量的0.94%和0.86%。
(三)电子、有色、石油石化行业取水总量快速增长。随着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2011年以来,国内市场铜、电解铝、铅、锌现货持续上涨,国际国内市场原油的价格居高不下,相关行业产品大幅增长。湖南规模工业企业中,电子、有色、石油石化行业取水总量增长明显。详见下表。
2011年湖南规模工业分行业取水情况表
行业名称 (按取水总量排序) | 企业数 (个) | 取水总量 (亿立方米) | 比上年增长 (%) |
电力 | 258 | 30.69 | 13.22 |
轻工 | 2930 | 3.12 | 15.06 |
化工 | 1633 | 2.42 | 5.94 |
冶金 | 710 | 2.28 | 9.91 |
有色 | 949 | 1.20 | 35.48 |
石油石化 | 19 | 0.95 | 23.45 |
建材 | 1293 | 0.89 | 19.98 |
煤炭 | 783 | 0.78 | -47.42 |
机械 | 1928 | 0.78 | 10.31 |
纺织 | 462 | 0.52 | 5.99 |
医药 | 270 | 0.25 | 20.01 |
电子 | 254 | 0.08 | 64.92 |
(四)重点耗能企业取水总量平稳增长。2011年,全省年耗能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积极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水耗,全年取水总量44.12亿立方米,增长11.9%,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
(五)工业废水排放转增为降。湖南规模工业企业在注重节约用水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的整治力度,工业废水排放显著下降。2011年,湖南规模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为3.41亿立方米,下降4%,比上年同期(增长3.5%)减低7.5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量为全省规模工业取水总量的5.1%。
二、规模工业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循环利用普及面不广。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量日益增大。在用水日益紧张的形势下,使用循环水系统是必要的,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需要。2011年,湖南规模工业企业中,没有水循环利用的企业占到全部企业的88.4%,这部分工业企业取水量达到31.7亿立方米,占全省规模工业取水总量的47.1%;循环水使用量大的企业偏少。2011年,循环用水超过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只有30家,但其循环用水量却占到全部规模工业循环用水量的95.2%,另外98%的企业循环用水则只有4.8%。
(二)废水排放问题仍很突出。2011年,湖南规模工业有1012家企业实现废水减排,减排废水0.61亿立方米。其中,232家企业通过增加或改进废水处理设备实现废水零排放。有1558家企业增加废水排放,增排废水0.47亿立方米,其中473家是没有采取废水处理措施的新进规模企业。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工业取水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工业用水价格机制,对水价实施分类计算。用水企业要合理的缴纳水资源费,适当拉大各级水量间的差价,利用经济杠杆激励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发挥其最大社会经济效益。二是要着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是保护水资源的根本出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紧紧抓住当前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的机遇,在制订和落实工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科学调整工业结构和用水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发展。
(二)积极推进科技节水和循环用水。一是积极开展工业节水科研工作,积极引导先进节水设备和节水技术的科技创新,提倡少用水或不用水工艺,提高工业节水的科技含量。二是逐步开展节水型工业试点,有计划地推进工业节水行动,坚持以科技节水改造为重点,特别是对工业用水大户,推广落实行之有效的科学节水措施、方法和生产经验,由点到面推向全省,全面实现科技节水。三是建立湖南工业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用水、节水信息进行采集和评价,实行计划用水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四是从政策上引导,经济上扶持工业企业改善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装备,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不断提升工业用水循环化水平。
承办:能源处
执笔:杨 耒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