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湖南促进消费升级研究

(决策咨询报告81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12-2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也是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扩大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近十年来湖南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及主要特点

  (一)消费市场快速发展。2001 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需求增长开始加速,居民收入水平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步走高(见表1)。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4 年突破2 千亿元,而后只用了3 年时间又突破了3 千亿元,2007 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上每年上一个千亿台阶。2011 年在保增长、扩内需与促民生的政策主导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6千亿大关,达到688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比2001年增长3.5倍;人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8元,比2001年增加7311

12001年以来湖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增速

年份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元)

增长速度(%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亿元)

增速(%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2001

2299.5

6780.6

-

-

1541.27

10.7

2002

2397.9

6958.6

4.3

2.6

1712.33

11.1

2003

2532.9

7674.2

5.6

10.3

1897.26

10.8

2004

2837.8

8617.5

12.0

12.3

2162.90

14.0

2005

3117.7

9524.0

9.9

10.5

2474.33

14.4

2006

3389.6

10504.7

8.7

10.3

2869.40

16.0

2007

3904.2

12293.5

15.2

17.0

3419.17

19.2

2008

4512.5

13821.2

15.6

12.4

4222.17

23.5

2009

4910.0

15084.3

8.8

9.1

4913.75

16.4

2010

5622.0

16565.7

14.5

9.8

5839.50

18.8

2011

6567.1

18844.1

16.8

13.8

6884.73

17.9

  (二)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城乡居民的消费重心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等基本消费逐渐转向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及服务等生活改善和享受型消费领域。2001-2011年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年平均占比为36.5%50.5%,分别比1990-2000年间平均占比降低10.8个和9.7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支出年均占比为10.6%4.7%,分别降低1.7个和0.7个百分点;家庭设备及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占比为6.9%4.6%,分别降低2.2个和0.2个百分点;居住支出年均占比为10.1%14.6%,分别提高3.0个和1.0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占比为6.9%6.0%,分别提高3.8个和2.8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支出年均占比为11.4%7.4%,分别提高6.6个和5.1个百分点;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年均占比为13.9%9.8%,分别提高2.3个和0.6个百分点。

  (三)居民消费呈现出城乡二元消费结构特点。农村居民消费层次滞后于城镇居民消费层次,农村居民在消费水平、消费档次和消费能力上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城乡消费存在着明显的升级换代的时间差。2011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2%,比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高8.4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城镇居民;交通和通讯和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占比为8.1%6.7%,比城镇居民相同占比分别低6.6个和4.7个百分点。

  2001-2011年与1990-2000年相比,农村居民相对城镇居民在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年均支出下降较慢,相同支出平均占比较城镇居民分别少下降0.9个和2.1个百分点;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和文教娱乐及服务年均支出提高较慢,相同支出平均占比较城镇居民分别少提高2.0个、0.9个、1.51.6个百分点。

  二、基于ELES模型的湖南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利用2001-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八大类消费性支出数据对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状况分别利用ELES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利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收入和八大类消费性支出数据对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状况分别利用ELES模型进行分析,模型表达式为:

1

  该模型表明,在一定收入和价格水平之下,消费者首先满足其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在余下的收入中,按照的比例在消费第种商品和储蓄之间进行分配,消费者的边际储蓄倾向为,且有

  利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分别估算湖南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ELES 模型参数和相应的参数数据,所得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和表3可知,在显著性水平下,除了农村居民的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项估计值没有通过F检验,较小,拟合优度不高,其他参数估计值都通过了统计检验。整体上,每次回归的都较大,F统计值较显著,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

  (一)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分析。根据表2和表3的估计结果,可求出各项基本需求支出的估计值,结果见表4。表4数据表明,在城乡居民各项消费支出项目中,食品、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和居住的基本需求支出明显高于其它各项,构成了湖南居民基本需求支出的三大项。城市居民这三项的基本需求支出占基本需求支出总数的66.76(其中,食品占32.84%,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占22.54%,居住占11.39);农村居民这三项的基本需求支出占基本需求支出总数的82.50(其中,食品占58.59%,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占17.22%,居住占6.70)

  湖南城乡居民的总基本需求分别为:3444.839元、1485.299元。据统计年鉴,2011年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总支出分别为13402.87元、5179.36元,农村居民的总支出还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总支出。同时,农村居民基本需求支出中除了食品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外,其他各项支出所占比重都很小,这反映了在基本需求构成上的城乡差异。

  (二)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整体看消费倾向,农村高于城镇。根据表2和表3,可分别求出值,即湖南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分别为:0.6400.732。各类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城市居民食品类最高(0.252),其次是交通和通讯(0.100)、衣着(0.075)、居住(0.058);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前四项为食品类 (0.308)、居住(0.166)、交通和通讯(0.070)、衣着(0.066)。这说明随着湖南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用于食品、交通和通讯、居住、衣着、居住等方面的消费支出量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城乡居民收入弹性分析。2001-2011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额及其边际消费倾向,可分别计算出各年城乡居民各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可看出2001-2011年,城镇居民收入弹性大于1的只有交通和通讯,而农村居民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等4项均大于1,且弹性较大,这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改善消费质量的差异,且农村居民改善生活质量的消费项目远多于城市居民。从各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变动趋势分析,2001-2011年间,城镇居民各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除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弹性逐年升高外,其他各项需求收入弹性基本保持稳定;农村居民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等4项,需求收入弹性逐年缓慢下降,而需求收入弹性较低的食品、衣着、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各项的需求收入弹性则逐年缓慢上升。

  (四)城乡居民价格弹性分析。分别计算出2011年城乡居民各项消费支出的价格弹性,如表7和表8所示。所有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弹性都是负数,这说明在没有收入补偿的情况下,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升都会引起居民实际收入的减少。各项消费支出的自价格弹性除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城镇为0.51463、农村为0.27392)较小外,其他各项消费支出的自价格弹性都较大,这充分说明湖南城乡居民对教育文化的重视程度,这部分消费对城乡居民而言属于必需品,呈现出很强的刚性。交叉价格弹性一般比较小,但食品、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价格的变动对其它消费支出的需求影响较大,这说明食品、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价格的变化将带来居民对其它消费支出需求的较大变化。因此,各类商品及服务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还依赖于食品、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价格的稳定。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是近十年来,全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均超过平均基本需求。ELES模型表明,基本需求部分支出与居民生活基本需求有关而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湖南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超过基本需求线,处于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增加的消费支出阶段。

  二是全省城乡居民对各类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不再满足于生活基本需求,而逐渐转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城乡居民在消费结构上呈现食品、衣着、居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等几项占据主导的格局。解决温饱问题后,居民更加重视家庭居住环境的好坏,子女接受教育层次的高低,亲戚朋友间通讯的快捷以及出行的方便等等。

  三是全省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较高,消费对经济贡献率较大。居民的食品边际消费倾向最高,未来几年湖南的餐饮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城乡居民交通和通讯的收入弹性均大于1,与交通和通讯相关行业未来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发展前景良好。另外,农村居民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等3项均大于1。这说明对于农村居民应该重点关注这些行业的消费需求。

  四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失衡导致结构性的消费需求不足。一方面,城乡居民处在不同的消费层次上,城镇居民形成的消费潮流需要农村居民形成的消费潮流来承接和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层次的演进越来越滞后于城镇居民,使得这种转移自身难以实现,从而出现企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与广大农村市场难以启动并存的现象,其根源就在城乡消费结构的脱节。与此同时,城镇居民消费由于边际消费率递减效应作用,本身结构升级困难,从而使经济增长面临结构性需求不足的制约。

  三、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的建议

  (一)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入是影响消费层次升级和消费结构改善的直接因素,也是扩大消费需求的现实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能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增加消费支出,刺激湖南消费品市场发展。要切实增加广大农民收入,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缩小社会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

  (二)加快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居民个人为了应对未来的医疗、就业和养老支出,减少了当期消费,储蓄倾向相对较高,这是城乡居民不敢消费的主要原因。要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为扩大消费提供基础性条件。切实解决好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稳步实现收入增长,防止消费倾向下滑及储蓄倾向的非正常上升。加强对教育投入及收费管理,消除居民对教育收费及其合理增长的不确定感,适当抑制这方面的储蓄增长,增加现期消费倾向。

  (三)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消费。积极开拓有助于提高居民整体生活质量的消费种类和渠道。现阶段,多数已基本进入小康的居民,消费重点仍然主要集中于食物衣着和用品上,对文化、教育、娱乐、旅游、体育、保健、通讯等支出比例低,这与湖南第三产业发展的落后不无关系。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城乡居民在教育、高品位的各类娱乐、旅游、保健、通讯,以及个人投资理财咨询和家庭服务业等方面的消费。

  (四)解决好城乡消费结构失衡的问题。一是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来解决二元消费结构的问题。二是做好城乡市场的消费结构承接和转移工作。目前,湖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滞后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对于城镇居民需求基本释放完毕的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三大项目支出,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实现消费结构承接和转移,不仅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促进整体消费结构升级,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平稳过渡。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消除农村居民消费层次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升级的阻碍性因素。

  (五)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降低消费结构升级的成本。一是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和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二是促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物流服务业的发展。三是建立诚信社会,通过净化消费环境来提振消费信心、降低消费结构升级的成本。四是加快推进消费信贷,促使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适当增加信贷消费。

承办:贸外处
执笔:陈智勇 曾晓林 孟  强 何  达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