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湖南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决策咨询14期
今年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延续去年发展态势,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下阶段,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然向好。
一、主要特征
(一)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80.56亿元,同比增长18.0%,比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快7.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2328.15亿元,增长20.8%。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数由去年一季度的2222家增加到2681家。企业平均增加值由2829万元增加到291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过亿元的425家,过10亿元的27家,过20亿元的13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05家、3家和2家。
(二)多数领域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高新领域看,一季度,八大高新领域中,电子信息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技术服务业、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六大领域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其中,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增长尤为迅猛,实现增加值84.55亿元,同比增长77.4%,实现销售收入231.59亿元,同比增长78.2%;实现利税15.83亿元,增长53.0%。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逐步深入,带有明显“两型”特征的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技术服务业和航空航天技术五大高新领域共实现增加值170.62亿元,增长52.8%。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1.9%,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成为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增长动力,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外资企业增长迅速,内资企业增速趋缓。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54.81亿元,同比增长85.5%;实现销售收入144.98亿元,增长102.5%,增加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由4.5%上升至7.0%,增长速度最快。内资企业实现增加值691.67亿元,增长13.7%;实现销售收入2084.14亿元,增长17.1%,分别比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速低4.3个和3.7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由92.0%下降至88.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34.07亿元,增长44.0%,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由3.5%上升为4.4%。
(四)龙头企业影响行业,部分大类发展迅速。从国民经济行业大类来看,规模前十的行业大类中,增幅前四位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7.20亿元、14.91亿元、42.16亿元和90.02亿元,同比增长86.5%、43.6%、33.5%和30.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以蓝思科技和胜添电子等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增速最快。而高新技术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由于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产量下滑,仅实现增加值146.84亿元,下降12.8%,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5.5%下降至18.8%。
二、主要问题及走势研判
(一)专用设备制造业持续走低拉低产业整体增速。从国内市场看,前几年投资拉动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给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随着投资增速放缓,国内市场需求快速萎缩。从2012年二季度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呈逐级下滑态势。另外,近年来,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加大投入以及业外资金纷纷进入该领域,企业间的产品同质化现象特别严重,产能结构性过剩更加突出,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发展困难加大。一季度,全省专用设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12.8个百分点,拉低高新技术产业增速10.5个百分点。
(二)产业整体层次较低。湖南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关键技术、零配件主要靠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产业附加值较低。目前湖南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总量扩张阶段,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偏少,产业综合素质偏低。从高新技术企业拓展市场的方式来看,产品贸易方式仍居主导地位,技术转让、专利授权等方式较少。
(三)政策支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重视对大型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相对缺少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合理的政策扶持;偏重于对业已发展起来的前景比较明朗、风险比较小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缺少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但目前存在较大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重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土地、设备、厂房、材料、资金等有形的经济技术资源的投入,缺少对诸如知识、信息、企业文化、形象品牌等无形资源的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尚未消除,体制环境上缺少流畅的信息沟通交流和运作体系,创新投入、税收激励、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相对不足,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和规范引导。
虽然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大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一季度出现负增长,但从短期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一大批重大项目,随着时间推移,政策的拉动效应将传导到位;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专用设备制造业还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另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因此,下阶段,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然向好,初步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可实现2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三、对策建议
(一)建设创新体系,提供服务支持。一是加快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政府支持,构筑创业、技术、研发、产业、技术转移、培训、信用评估等综合配套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创新载体,提供良好的科技、政策、人才、中介、管理等创业服务。二是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积极推动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建立研究院,争取成为国家企业技术(工程)中心。三是创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湖南中小企业众多,中小企业各自的研发实力都较弱,通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等重点领域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行业内企业参与、以制定行业标准为途径、以共同研发为关键的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二)培育产业主体,推动增量发展。一是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承担主体,企业数量的多少,层次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在企业培育和扩张数量上再下功夫。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实现工艺创新和产品更新,使之迅速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后备力量。二是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发展高新技术不能没有传统产业做依托,而传统产业的生命力蕴含在高新技术中。要通过高新技术的采用与辐射,使传统产业高新化,催生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换,逐步实现企业质变。三是大力发展孵化器。加快发展以企业为主体、投资多元化、实行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各级政府应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引导各类非政府组织、企业和自然人利用社会资金和闲置房屋参与孵化器建设。
(三)扶持中小企业,培育新增长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数量是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主体。在大型企业增长速度下滑的情况下,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未来的新希望。政府可在财政投入、信用担保、土地政策、户籍政策等方面给予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更多的扶持,使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能更快地成长,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储备新的增长点。
承办:社科处
执笔:刘 峰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