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唯有源头活水来

——2012年及今年1—5月“四上”企业增减变化情况分析

决策咨询31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07-02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新增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活力之源。今年1—5月,全省共新增四上企业[]511家,其中,1—5月新增三上企业266个,4—5月新增重点服务业企业[]245个。截至5月底,全省四上企业25360个,其中,工业企业12801个,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企业5917个,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4690个,重点服务业企业1952个。综合分析2012年以来新增四上企业情况,基本结论是:新增企业是实现三量齐升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的新陈代谢反映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初步成效,且有利于打造湖南经济升级版;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基本反映了湖南省的经营环境和市场需求总体较好,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呈现出的总体态势是:“四上”企业增减变化总体平稳,新增企业为后期经济发展提供的动力或将有所提升,下阶段“四上”企业增加既面临挑战,也有机遇和潜力。

  一、总体情况分析

  (一)主要特征

  2012年,三上企业统计中,新建成1158个,新成长1440个,退出1457个,净增企业1141个。主要特征有:分行业看,工业是大进大出,零售业是多进少出,批发业是进退相当,住宿业和餐饮业是稳进稳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进比出少(见图1)。分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增减变化活跃,而外资企业呈现净退出状态,值得关注(见图2)。分市州看,新建成企业的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协同,长沙占近3成,湘南地区占近3成,其余各地占4成多;增减趋势在各地的表现是,新建成的比新成长的数量要少的市州较多,新成长的比退出的数量少的市州也比较多,特别是还有张家界与湘西自治州2个市州为净减少(见图3)。



  (二)发展形势

  今年1—5月,全省新建成三上企业266个,比去年一二季度企业合计数多48[],增幅为22%。其中,工业、房地产业企业分别为51个、98个,同比分别少增5个、13个;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企业分别为28个、32个、43个、14个,同比分别多增19个、20个、24个、3个。根据企业成长规律和企业申报审批的要求,今年1—5月新增企业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两年来的经济环境变化和市场形势。如:工业和房地产业新增企业数减少,正是折射了这两大行业的基本走势。而辩证和发展地看,新增企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承载着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能够代表下阶段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有一定的晴雨表作用。也就是说,今年1—5月全省新增企业多增22%,表明为后期经济发展提供的动力或将有所提升,工业和房地产业的新增企业减少预示其发展动力或将有所减弱。

  (三)增长潜力

  当前,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但经济企稳回升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四上企业的扩张既面临挑战,也有一定的机遇。一是工业生产相对疲软,工业企业成长性不足。今年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低迷,企业盈利能力和生产能力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快速扩张的动力,小型企业、新投产企业难以快速扩张,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企业,影响规模企业的增加。二是住宿餐饮消费减速,企业扩张动能不足。受一系列厉行节约政策的影响,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程度制约,住宿餐饮企业发展趋缓,企业难以快速扩张。三是投资扩张将带来新鲜血液。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速,一方面增加了对建筑业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一批新的大项目建成投产,将形成一批新的规模企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此外,去年工业新建投产项目9479个,其中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2178个;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新建投产项目782个,其中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126个。这些投资规模较大的新建的投产项目,一般可成为规模较大的新企业,除一部分项目已陆续成为新建成企业外,今年预计新增四上企业超过1200家。四是企业成长的基础扎实。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仅占全部工业法人企业的17.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仅占全部的6.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仅占全部的17.7%,资质以上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分别占全部的32.2%37.6%。全省达到“四上”标准的企业占比不高,在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下,每年只要1%的限额以下法人企业发展壮大,即可新增四上企业近2000家。

  二、企业成长与发展状况分析

  企业作为经济细胞,如同生物细胞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及消亡的过程。因此,企业可以被看作一个生命体。沿着企业的生长发展链条,从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到项目建成投产,再到作为新建成或由四下企业成长为四上企业纳入常规统计,最后到因关停倒闭而退出统计范围,可以大致分析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状况。

  为了便于描述企业的年龄状况,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大致仿照人的年龄阶段,结合统计上年龄分组的特点,把企业年龄分成5个年龄段,分别称作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以及老年期等5个年龄期(见表1)。

1:企业的年龄段及相应年龄期

年龄段

企业年龄期

0-5

幼年期

5-15

少年期

15-30

青年期

30-60

中年期

60岁以上

老年期

  (一)企业建成分析

  在招商引资环节,2011—2012年全省引进外资项目1232个,2011年到位资金在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383个,2012年到位资金在2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170个,3类项目合计1785个。在项目建设环节,2011年二季度以后开工、2012年建成且总投资额在5千万元以上的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项目1791个,与上述3类招商引资项目的数量大致相当。从新增企业看,2012年二季度以来至今年5月,新增三上企业中开业时间在2年内的有916个,其中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房地产业企业893个,只相当于2012年建成投产重大项目的近一半。综合表明,近两年湖南省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基本对接,但大项目未必能形成大企业,说明投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当然,全省近900家的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房地产业企业,能在两年时间内快速成长上规模,还是能反映湖南省的经营环境和市场需求总体较好,特别是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能够实现“借梯上楼”,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二)企业成长分

  2012年,由三下成长为三上的企业1440个,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97.5%的开业时间在15年内,其中开业时间在0—5年内的单位占71.7%,正处于幼年期(见表2)。这不能代表所有三下企业成长为三上企业的周期,只是说明了已经成为三上企业的发展时间,特别是新成长的三上企业在各年龄期的分布,反映了处于幼年期和少年期的企业更容易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分行业看,住宿业、餐饮业、房地产业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更多的是在开业的头5年内、处于幼年期时就成长为上规模的企业。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联营企业成长为上规模企业的时间,要晚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更多的是在少年期和青年期。分市州看,企业的成长时间分布差异不大,基本上都在开业15年内成长为三上企业,并且0—5年的要多于5—15年的。综合表明,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成长时间有一定差异,但地域对企业的成长影响不大。

22012年新成长三上企业的开业时间分布状况

 

0-5

5-15

15-30

30-60

单位数(个)

比重(%

单位数(个)

比重(%

单位数(个)

比重(%

单位数(个)

比重(%

 

1032

71.7

372

25.8

34

2.4

2

0.1

一、按行业分

工业

405

68.2

173

29.1

14

2.4

2

0.3

建筑业

19

67.9

8

28.6

1

3.6

0

0.0

批发业

165

64.0

87

33.7

6

2.3

0

0.0

零售业

328

75.9

93

21.5

11

2.5

0

0.0

住宿业

36

85.7

4

9.5

2

4.8

0

0.0

餐饮业

43

95.6

2

4.4

0

0.0

0

0.0

房地产业

36

87.8

5

12.2

0

0.0

0

0.0

二、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企业

5

35.7

5

35.7

3

21.4

1

7.1

 

集体企业

3

14.3

8

38.1

10

47.6

0

0.0

 

股份合作企业

3

60.0

0

0.0

2

40.0

0

0.0

 

联营企业

0

0.0

1

100

0

0.0

0

0.0

 

有限责任公司

171

72.8

59

25.1

5

2.1

0

0.0

 

股份有限公司

18

90.0

2

10.0

0

0.0

0

0.0

 

私营企业

803

72.6

288

26.0

14

1.3

1

0.1

 

其他企业

7

77.8

2

22.2

0

0.0

0

0.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7

89.5

2

10.5

0

0.0

0

0.0

 

外商投资企业

5

50.0

5

50.0

0

0.0

0

0.0

 

三、按市州分

 

 

197

67.9

87

30.0

6

2.1

0

0.0

 

 

102

73.4

33

23.7

3

2.2

1

0.7

 

 

44

65.7

21

31.3

2

3.0

0

0.0

 

 

128

77.6

29

17.6

8

4.8

0

0.0

 

 

75

77.3

18

18.6

3

3.1

1

1.0

 

 

118

77.6

30

19.7

4

2.6

0

0.0

 

 

104

63.0

57

34.5

4

2.4

0

0.0

 

张家界

4

57.1

3

42.9

0

0.0

0

0.0

 

 

62

76.5

18

22.2

1

1.2

0

0.0

 

 

58

76.3

18

23.7

0

0.0

0

0.0

 

 

35

81.4

8

18.6

0

0.0

0

0.0

 

怀 

10

66.7

4

26.7

1

6.7

0

0.0

 

 

75

65.8

38

33.3

1

0.9

0

0.0

 

湘西州

20

69.0

8

27.6

1

3.4

0

0.0

 

注:1.本表根据名录库数据整理;2.相对数为四舍五入保留1位小数后的;3.3同此。

 

  (三)企业衰退分析

  2012年,因关停倒闭或规模萎缩而退出三上统计的企业1457个,平均年龄为9.5岁。其中,开业时间在0—5年、5—15年、15—30年、30—60年以及60年以上的企业分别占28.1%59.9%9.5%2.3%0.1%(见表3),主要分布在幼年期和少年期,说明绝大多数的三上企业都处在盛年期以前,成长还很不稳定,比较容易夭折或消亡。分行业看,多数是在青年期以前退出,只有餐饮业在幼年期退出的多于在少年期退出,其余各行业企业在少年期退出的最多。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年龄明显长于其他类型企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青年期退出的最多,随后退出较多的依次是少年期、中年期、幼年期,更可贵的是还有在老年期退出的企业;而其他各类型企业多数是在少年期和幼年期退出,少年期退出的比幼年期对出的多。分市州看,基本上都是在幼年期和少年期退出,并且在少年期退出的明显比在幼年期退出的多。

  对退出三上的企业,将平均年龄与从业人员数、营业收入等反映企业规模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平均从业人员数同企业的年龄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年平均营业收入之间相关分析看,除0—5岁和30岁以上的企业年龄与年平均营业收入为较弱的负相关外,其余各年龄段的企业年龄与年平均营业收入呈偏弱的正相关(见表4)。这表明退出的这些三上企业,年龄越大其从业人员越多,当其在少年和青年时期,年龄越大平均营业收入也越大,而在幼年期和中年期以后,年龄越大平均营业收入越小,这应该反映了退出的三上企业曾经面临的发展瓶颈和困难。

  进一步对退出三上企业的年龄与效率进行相关分析:20岁以上的企业,年龄越大资产收益越低;而劳动生产率与企业年龄为负相关(见表5)。这表明退出的这些三上企业越老,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越低,或许这正是这些三上企业退出的主要原因。反过来说,企业的效率和核心竞争力才是规模企业发展的关键。

  三、企业增减与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企业是构成整个经济社会的细胞,它的变化是市场和政府调控的作用体现,也客观印证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2012年以来,全省四上企业增减变化的突出亮点是:企业的新陈代谢既反映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初步成效,其繁衍增值又将为全省打造经济升级版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因子。具体表现在:2012年度退出三上的企业中,六大高耗能企业167个,占退出企业的11.5%;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以及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在内的9大传统工业行业企业353个,占退出企业的24.2%。而在2012年以来新建成、新成长的三上企业中,从事二、三产业的企业数比为4:6,第三产业的企业数比第二产业的多366个;高新技术企业[]115个,占3.7%;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3大新兴的特色行业企业109个,占3.5%;全省影响力系数前10大行业[]的企业580个,占18.6%,这些新增企业可以为后期进一步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提供较强的拉动作用。

  进一步综合分析新增企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新增企业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2012年全省新增三上企业的资产总计为1210.77亿元;今年1—5月新增四上企业的资产预计全年达734.79亿元。二是新增企业也是实现三量齐升的重要基础和前提。2012年全省新增三上企业的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分别为976.19亿元、24.63万人;今年1—5月新增四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全年预计为248.25亿元,预计年底吸纳从业人员5.18万人。三是新增企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一些市州测算,新增企业拉动经济增长达到2个百分点。特别是通过新增企业,有利于全省逐步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2012年以来全省新增的通用设备和专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和航空航天以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以及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337个,占新增工业企业近三成,这些行业的发展也明显加快。如,1-4月全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增长59.2%,汽车制造业增长23.5%,增速远高于同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水平。

  四、对策建议

  转方式、调结构,最直接的反映是企业的增减变化。湖南推进三量齐升打造经济升级版,从根本动力上看,唯有源头活水来,发展和壮大企业是起点,特别是要加快四上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建议在遵循企业成长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扩大新增企业数量、培育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扶持上规模企业做强做长久、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一)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新增企业数量扩大。根据企业的建成规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抓企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以扩大新进、新建、新投产、新转型的企业数量。一是抓招商引资,强化大局意识、诚信意识、公平意识,完善本地产业配套,破解物流成本偏高等瓶颈制约,以机制招商、以政策扶商、以服务留商。二是抓民间投资,扩大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降低民间投资成本,力促拓展民间投资的市场空间。三是抓实体产业项目建设,增强要素保障、营造良好施工环境,加快工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实体产业建设项目进度,力争早投产、早生产、早达标,早新增为规模企业,早发挥投资效益。四是抓转型升级,出台激励措施、引导政策,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二)强化培育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根据企业的成长规律,中小企业成长上规模越早越好,而这多数需要政府的培育扶持。扶持企业发展,政府传统的做法是补助一点、奖励一点、贴息一点、税费政策优惠一点。这种老办法,面对新形势,效应在下降,受益面也有限,且扶持多、培育少,不具可持续性。根据企业成长的规律,充分放大产业集聚效应,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突破性有效途径。建议通过园区化集聚、集团化经营、靠大做强,整合众多分散的中小企业产业资源,集群发展主导产业,加快孵化企业,实现集聚发展,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

  (三)深化引导服务,促进规模企业持久强大。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长久,关键是要提升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建议按照推进五个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导,优化服务,鼓励规模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大企业大集团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赢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细化目标任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根据企业的衰退规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湖南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的中小企业还相对较多。要以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为重点,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逐步关、停、并、转一批企业,加快湖南产业结构升级步伐。通过淘汰一批、退出一批落后产能企业,为新增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企业腾出发展空间。

  

  


  []四上企业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企业,重点服务业法人企业。前6类(不含重点服务业)企业合称为三上企业。

  [] 4月份,补充审批了去年新成长的重点服务业企业。

  [] 20122季度新增单位审批是在5月中旬完成的。因此,将今年1-5月与去年一二季度对比,有较强的可比性。

  []文中的高新技术企业个数,是根据科技统计中的行业代码目录匹配计算得到。

  []根据湖南省2007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影响力系数居前10位的行业分别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建筑业。

承办:普查中心
执笔:彭沧海  郭开金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