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利润低速增长 多因素影响盈利能力
—上半年湖南规模工业经营效益状况分析
决策咨询50期
一、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经营效益情况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7%,增幅比上年同期低2.0个百分点,比2012年低2.4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97.98亿元,增长5.0%,增幅比1-5月低1.6个百分点,比2012年全年低5.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3位,中部第5位。
(一)利润增速低位徘徊,近两年来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去年三季度以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逐步回暖,湖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也有所好转,利润增速出现短暂回升。但进入2013年,受国内外经济放缓、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影响,回升态势没有得到巩固和延续,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利润增速低位徘徊,近两年来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8月份,全省规模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4%,为全年最低,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然后从9月份增速开始逐月回升,到12月份累计增长1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省利润增速出现明显下滑,2-6月累计增速分别为6.8%、6.2%、6.9%、6.6%和5.0%,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4个、5.9个、4.5个、5.7个和6.1个百分点。
1.中小微型企业利润增长,大型企业利润下滑。上半年,全省中小微型企业实现利润391.59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比大型企业高9.3个百分点,比规模工业平均增幅高14.1个百分点。其中,中型企业实现利润105.64亿元,增长9.8%,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实现利润285.95亿元,增长22.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9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实现利润206.39亿元,同比下降14.2%;
2.消费型工业利润增长较快,生产型工业低速增长。受市场需求影响,上半年,全省消费性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3.42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9个百分点,比生产性工业快12.6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利润分别增长26.7%、20.5%、18.0%、10.8%和9.3%,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1.7个、15.5个、13.0个、5.8个和4.3个百分点。生产性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4.56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
3.非公有制企业利润平稳增长,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下降。上半年,全省非公有制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25.49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比国有控股企业高8.0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8.51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0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39.79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亏损总量的61.4%,亏损面达26.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9.6个百分点。
(二)大部分行业保持盈利,重点行业利润减少
1.大部分行业仍保持盈利。上半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有38个大类行业实现盈利。其中,27大类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达到69.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扭亏为盈;10个行业利润同比减少。利润增速超过20%的大类行业有16个,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283.7%)、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41.2%)、其他采矿业(200%)和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80.8%)4个行业利润增幅超过50%。
2.利润总额居首位的大类行业盈利大幅减少。上半年,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91.93亿元、62.47亿元、47.94亿元、37.96亿元和33.76亿元,这五个行业共实现利润274.06亿元,同比下降11.1%。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下降39.2%;烟草制造业利润增长9.3%,比2012年低15.2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5%,比2012年低23.9个百分点。
表1 全省规模工业重点行业利润情况 | |||
行业名称 | 2013年上半年利润总额(亿元) | 2013年上半年利润增速(%) | 2012年 利润增速(%) |
全省合计 | 597.98 | 5.0 | 10.5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91.93 | -39.2 | -11.1 |
烟草制品业 | 62.47 | 9.3 | 24.5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47.94 | 16.6 | 8.2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37.96 | 36.5 | 5.4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33.76 | 9.5 | 33.4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30.53 | 4.5 | 14.8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25.46 | 1283.7 | 扭亏为盈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5.33 | 2.1 | 21.0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23.06 | 27.3 | 54.5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2.05 | -1.7 | 7.8 |
(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有升有降
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4位,中部第4位,分别比河南、江西和湖北低2.8个、0.5个和0.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2.4%,比全国汽车制造业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4.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个百分点;造纸和纸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
2.总资产获利能力较强。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0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资本保值增值率115.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2位,低于河南(140.8 %)。总资产利润率为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中部第2位。
3.资产利用效率较高。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为3.70次/年,同比提高0.03次/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4次/年,居全国第2位,中部第2位,仅低于江西(4.00次/年)。
二、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原因分析
(一)需求趋紧,产品销售收入增速下滑明显
从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看,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665.05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比上年同期低2.0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低2.4个百分点。企业生产扩张减速、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减慢,企业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具体看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03%,比去年同期低0.54个百分点。近几年我省盈利额度大、增长速度快的几个行业市场产品销售增长速度下降明显。上半年,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34.42亿元,同比下降8.4%;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87.30亿元,同比下降4.5%;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88.42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比上年同期低7.9个百分点;金属制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1.59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幅比上年同期低6.0个百分点。
(二)竞争加剧,产成品价格不断下跌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加之钢铁、水泥、新能源等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工业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同时,工业产品出厂价格的持续走低,反映出工业品市场需求较之产品供应总体下降,工业品销售困难的现状。上半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跌1.7%。全省规模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跌,占全部大类行业的53.7%,比1-5月高4.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10.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跌7.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跌6.3%、造纸和纸制品业下跌3.1%。某石化企业反应,今年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下降,5月份与4月份相比由于产品价格因素使企业利润减少6277万元。
(三)成本上升,企业经营困难加剧
1.产成品与原材料价格倒挂。上半年,全省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高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0.3个百分点。上半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65.05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比2012年低2.4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1.3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0元。
2.人工成本上升。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只增长了7.4%,但应付职工薪酬却增长了15.0%。某电子企业反映,该企业员工平均月薪达到了每月3800元,平均日薪上涨了25%,员工工资占该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上涨了4.4个百分点。同时,企业员工流动性高,人员置换成本增加。某企业反映,今年春节企业流失了近30%的熟练工人,而一个新员工生产的产品要完全达到标准和良品率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的熟练过程,从而导致企业产出效率和产品良品率不高。
3.税费占比过大。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税金合计为829.98亿元,同比增长10.5%,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税金合计比利润总额多232.00亿元,而全国税金合计比利润总额少5758.57亿元。
(四)应收账款增长较快,资金周转困难
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应收账款为2164.66亿元,同比增长20.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6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5.8%,比2012年高9.4个百分点。从对2232家规模工业企业上半年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专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对于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34%的企业选择“资金紧张”,排第3位。与一季度相比,选择“资金紧张”的企业占比提高了5.0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增加、流动资金占用,加剧企业运行困难。
三、提升经营效益的几点建议
(一)建设创新体系,推进产业升级。当前,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效益增幅下滑,工业运行明显趋紧,但这也是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的难得时机。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完善、发布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支持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成熟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改造。着力培育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研究提高相关行业准入资质,提高其质量、安全、环保、能耗等方面的标准,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装备、产品和能力。
(二)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要高度重视提升民企和小微企业为大型企业协作配套的能力,引导民企和小微企业与大工程、大项目、大企业发展协调配合,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形成产业链不断延伸、配套功能不断增强、大小企业相互配合支撑发展的新型工业发展体系,构筑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加强成本控制,推动企业苦练内功。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努力增收节支、节能降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特别是加强资金和成本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承办:工业统计处
执笔:周 玲 谢 凡
核稿:刘 雁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