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湖南能源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关系研究

决策咨询68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11-27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能源是维系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及政治经济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湖南经济快速增长,GDP连续九年保持2位数增长,能源供需平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结合湖南全社会能源平衡表权威数据,利用有关统计资料对湖南的能源蕴藏情况、能源供应、消费需求情况及供需矛盾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确保能源安全,实现湖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湖南能源资源及生产现状

  (一)能源蕴藏情况

  湖南煤炭资源不足、水能资源充足、油气资源贫乏、新兴能源前景广阔。 

  1、煤炭资源。湖南煤炭资源不足,煤层薄,连续性差,66.3%属于不稳定煤层,地质构造、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难以大规模开发。据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省保有煤炭资源储量28.9亿吨,其中基础储量6.6亿吨,资源量22.3亿吨。其中,烟煤和无烟煤占了煤炭产量的98%以上,煤质较差,发热量一般在2500-5000大卡之间,灰份大,发热效率低,污染严重。 

  2、水能资源。湖南属大陆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丰沛,加之河网密布,地势高低不平,河流落差较大,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全省水能蕴藏量为1570万千瓦,占全国水能蕴藏量总量的2.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为1327万千瓦,占全省水力蕴藏量的84.5%,占全国开发利用总量的2.5%。同时年度内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径流量与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7月,这4个月的径流量一般占年径流量的50-70%,而其他8个月份则属枯水季节,水资源相对不足,水能出力受限。 

  3、油气资源。湖南是一个无油、无气的资源消耗型省份,油气资源完全依赖省外调入。2012年,湖南从省外调入原油455.11万吨,进口原油469.44万吨,从外省输入天然气18.76亿立方米。 

  4、新能源。湖南具备较为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但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总体产业化程度不高。近年来,湖南正大力建设多元化新能源体系,太阳能、风能、沼气能发展较快、页岩气能处于起步阶段。 

  (1)太阳能。太阳能以其清洁、安全等显著优势,成为关注重点。据相关资料表明,湖南省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非常大,年太阳能理论储量约为1.25万亿千瓦左右。当前湖南太阳能利用主要停留在城乡居民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温室大棚以及光伏发电和光伏产业制造等层面。截至2012年底,湖南省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为175.6万平方米,太阳温室大棚2893万平方米,太阳房10.2万平方米。 

  (2)风能。湖南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洞庭湖附近周围地区和雪峰山及湘南、湘西山区。截至2012年底,全省风力发电装机数量86台,装机容量为13.7亿千瓦时,发电量为2.32亿千瓦时。 

  (3)沼气能。湖南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适宜发展沼气。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产沼气约为9.7亿立方米,湖南农村拥有户用沼气池约234.1万户,大中小型沼气工程约1.7万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约0.2万处,秸秆沼气池约1.2万个。 

12012年湖南沼气池情况

年产沼气(万立方米)

农村户用沼气池

234.1万户

90236

大中小型沼气工程

1.7万处

6343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0.2万处

193.7

秸秆沼气

1.2万个

455

  (4)其它能源。湖南页岩气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约9.2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0%,可采资源量达1.5万亿到2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北的洞庭湖区和湘东南,目前正在进行页岩气勘探前期工作,页岩气未来将成为“气化湖南工程”的重要气源。 

  (二)能源供应情况

  近年来,湖南在加大能源生产供应力度的同时,也加大了从省外调入能源,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2012年,湖南省能源供应现状如下: 

  1、一次能源增长较快。湖南一次能源产品主要是原煤和一次电力,2012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0017.6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6%。其中,原煤生产量为7981.21万吨标准煤,增长10%;一次电力为 2036.63万吨标准煤,增长23.9%。 

  图1:2012年湖南能源生产结构图

  2、省外输入能源有所下降。2012年,净输入湖南各类能源6740.3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0%。其中,从省外净输入5879.3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9%,主要是电煤输入减少;从国外净进口能源86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0.1%。 

  3、能源生产结构单一。湖南一次能源产品主要是原煤和一次电力,产品结构单一,2012年,原煤生产量占全省比重的79.7%;一次电力占全省比重为20.3%。 

  4、能源自给率较低。2012年,湖南一次能源自给量为10017.64万吨标准煤,而全省能源消费量为16744.08万吨标准煤,一次能源自给率仅为59.8%,全省能源消费的40.2%仍需要从省外调入或进口。且全省人均拥有一次能源产量1.51吨标准煤,虽比2011年增长10.9%,但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2%。 

  二、湖南能源消费情况 

  (一)能源消费需求现状

  1、全社会能耗增速减缓。2012年,全省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16744.0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6%,比2011年增速回落5.2个百分点。其中,煤品燃料、油品燃料、天然气、一次电力、其它能源分别消费10182.61万吨、1878.52万吨、249.40万吨、2994.32万吨、1439.23万吨标准煤,增速分别为-3.3%、5.6%、22.5%、28.0%、10.4%。 

  2、各产业能源消费有增有减。一是第一产业能耗较快增长。2012年,湖南第一产业能源消费量为932.5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0%,比全省能耗增速快5.4个百分点,在全省能源消费量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达5.6%,比2011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二是第二产业能耗增速下降。2012年,湖南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为10978.1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2%,比2011年回落7.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能源消费量为10605.97万吨标准煤,下降0.5%,比2011年回落6.9个百分点。三是第三产业能耗增长较快。2012年,湖南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为2444.0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0%,比全省能耗增速快7.4个百分点,占全省能源消费比重的14.6%,比2011年提高1个百分点,比重上升。 

  3、居民生活用能快速增长。2012年,全省居民生活用能达到2389.4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3.9%,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4.3%,比2011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能源973.80万吨标准煤,增长14.7%,乡村居民生活消费能源1415.59万吨标准煤,增长13.4%。 

  (二)能源消费主要特点

  1、能源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单位GDP 能耗”是从投入和产出的宏观比较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单位GDP能耗越低,说明使用能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越高。2012年,湖南单位GDP能耗为0.832吨标准煤/万元,比2011年减少0.062吨标准煤/万元,能源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2、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比下降。在全社会能源消费中,三次产业消费结构为5.6:65.6:14.6,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0.2个、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回落2.5个百分点。 

  3、能源消费品种得到优化。近几年来,湖南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能源消费品种得到优化。2012年,全省一次电力消费量比重为12.2%,比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煤品燃料消费量比重为60.8%,比2011年回落4.4个百分点。两类能源品种比重的“一升一降”说明全省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 

  4、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率,反映了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2012年,全省在能源加工转换活动中共投入各类能源7020.24万吨标准煤,投入量比2011年减少254.33万吨标准煤;产出各类二次能源4817.38万吨标准煤,比2011年增加115.77万吨标准煤。2012年,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68.6%,比2011年提高4个百分点。 

  5、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了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比例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味着经济增长利用能源效率越低,反之则越高。2012年,湖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2,比2011年减少0.36。由此可见,随着节能降耗工作的不断推进,湖南的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能源供需的突出矛盾 

  (一)能源供需缺口大,能源对外依存度高

  据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湖南GDP如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年平均能耗增长速度将在6%以上,据此预测,到2015年,湖南能源需求总量将超过1.8亿吨标准煤。由于湖南能源自身的产量有限,能源缺口将越来越大。 

  1、原煤刚需缺口增大。2012年湖南原煤生产量为7981.21万吨标准煤,消费量为9547.96万吨标准煤,缺口达1566.75万吨标准煤,缺口主要以电煤为主。由于外省调入长距离运输成本高,导致湖南电煤价格较高,缺口较大。 

  2、成品油供需矛盾凸显。2012年,湖南生产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分别为232.83万吨、28.31万吨、342.54万吨和25.82万吨,而消费量分别为388.93万吨、35.22万吨、501.62万吨和61.23万吨,缺口分别达155.97万吨、6.84万吨、158.89万吨和34.64万吨,缺口量分别占到了生产量比重的67.0%、24.2%、46.4%和134.2%。随着国际石油价格高企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预计未来湖南成品油难以满足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 

  3、电力供需总体偏紧。近几年,湖南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带动全社会电力需求持续增长,2012年,全省用电量达到1345.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发电量为1213.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用电量增速比发电量高3.2个百分点,电力缺口达到131.6亿千瓦,占全省用电比重的9.8%。目前,全省燃煤发电企业受“市场煤价、计划电价”影响,储煤积极性不高,电煤库存又受市场影响较大,丰水季节有限调度水电,火电备用闲置较多,利用小时数低。迎丰度夏最大负荷时段,火电装机容量不够,电力供应紧张。迎丰度冬时段,水电出力低,火电高负荷运转,电煤供应紧张。水电火电的比例失调,导致丰枯矛盾尖锐,缺电呈现季节性的特点。同时,湖南购买外省电力的形势也不容乐观,调峰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用电结构发生的变化,使居民用电、第三产业用电及非工业用电大幅度增加,造成电网峰谷差呈逐渐加大的趋势,季节调峰和分时调峰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剧了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 

  (二)清洁能源占比偏低。2012年,湖南煤品燃料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量比重达60.8%,在全省能源消费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同时从发电量构成看,2012年,全省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比重为62.7%,由于火力发电主要以燃煤为主,发电结构体现了明显的高碳特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其结果是导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量排放,引起城市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2012年,天然气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量比重仅为1.5%,而发达国家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则普遍高于20%。其他能源消费中,油品燃料消费比重为11.2%,一次电力为17.9%。清洁能源利用率比重非常低,导致湖南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图2:湖南能源消费结构 

  四、提升能源供需水平的对策建议

  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提升能源供需水平对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立足传统能源、开发新能源

  1、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立足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重点要放在煤炭利用的使用效果,把煤炭 “吃干榨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同时,统筹煤炭资源勘探,加大勘探投入,稳定产能产量。加强省际间合作,积极开拓省外煤炭供应市场,加快蒙西铁路、安张衡铁路等运煤通道建设,提升北煤南运,海煤入湘通道,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重点煤炭储配企业,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矿产地煤炭现货储备网络,提高煤炭应急供应保障能力。 

  2、充分利用水能,优化电网结构。充分认识湖南水力资源优势,实施深度开发,优化调度管理,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使丰水期富余电量消纳,减少水电弃水电量。积极引入外省电能,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加强省内主干网架建设,提高电网的受电、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建立经济、高效、稳定的电力供应体系。 

  3、积极发展新能源,完善新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洞庭湖区域,衡邵盆地,张家界等地区石油、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和利用工作,力争在短时期内实现湖南页岩气开发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风电技术,在湘南、湘东南、湘西南和洞庭湖区等建设一批风电场;有效推动生物质能利用,建设一批生物质能发电厂。落实新能源发展政策,对新能源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能源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新能源产业体系和市场及服务体系,促进新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1、坚持低碳化发展。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从而带来最大的整体效益。湖南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条件,要在全省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再盲目追求高速度,不再拼投资、拼能耗、浪费资源。强调科学发展,坚持低碳化发展方向,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在工业内部,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是远高于其他低耗能行业平均水平。要加快低能耗产业发展步伐,降低高耗能行业的比重。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以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等生产型服务业,加快提升商贸、餐饮、社区服务、旅游、娱乐等生活型服务业,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控能耗增量 

  1、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挖掘节能潜力,技术进步是实现工业节能的关键,并且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可以使低效率、高污染的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的高能耗设备,优化生产系统,运用先进合理的生产流程挖掘节能潜力。针对能源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创新能源转换环节的技术支撑,减少能源转换中的损失。 

  2、严控能耗增量。通过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国家控制的钢铁、铁合金、焦化等13个行业准入条件,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根据行业情况,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落实国家差别电价政策,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

承办:能源处
执笔:赵  昊
核稿:周颖江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