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决策咨询31期
一、湖南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情况
(一)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承载能力逐步增强。一是园区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湖南新批18家工业集中区,2家综合保税区,截至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园区127家,其中省级及以上开发区82家(包含2家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省级工业集中区45家 ;二是吸纳能力进一步提升。2013年,全省园区共设立各类企业26140家,其中工业企业12593家,建筑业企业605家,批零企业5566家,住餐企业65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07家,房地产企业1100家,其他各类企业4716家,共安排就业243.56万人,比上年增长11.3%;三是项目建设快速推进。2013年,全省园区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865个,比上年增加112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2.14亿元,增长33.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总额的26.1%,占比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项目建设完成1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园区有10家,比上年增加1家。
(二)园区经济增长稳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一是经济总量稳步扩大。2013年,全省产业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4280.81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9046.48亿元,增长24.4%,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34.75亿元,增长29.2%,批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19.86亿元,增长39.2%,住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2.70亿元,增长48.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39.09亿元,增长47.2%,房地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97.85亿元,增长37.8%。二是工业企业主导地位增强。2013年,园区工业企业为园区经济总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省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5%,高于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的47.5%,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园区达9家,比上年增加5家。三是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13年,全省园区实现税收总额717.40亿元,增长14.1%,占全省税收总额的55.3%;实现利润1118.00亿元,增长11.6%,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全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超过2000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705.60亿元,增长24.9%,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443.64亿元,增长28.0%,拥有授权专利12548件,比上年增加2146件
(三)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发展态势良好。2013年,湖南各园区集约发展,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共实现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5682.72亿元,增长26.8%;主导产业集聚度超过75%的园区有59家,比上年增加15家,园区的产业集约化稳步推进,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不断引进大项目,大企业,规模逐步壮大,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如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引进北汽南方生产基地、北京汽车株洲基地第二工厂、北京海纳川株洲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北京光华荣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株洲京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重点项目,总投资逾百亿,带动近200家配套企业。湖南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永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中区和娄星工业集中区等3家园区,大力发展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建立园区循环经济系统,如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已被评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基地和国家低碳园区。三家以仓储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如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湖南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和湖南怀化经济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94.34亿元,增长30.7%,高于全省增幅3.6个百分点,产业特色大大增强了园区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2013年,湖南坚持以项目促招商,以招商促发展,重点引进先进制造、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园区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35个,较上年增加76个,实际利用外资43.62亿美元,增长37.3%,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50.1%;共新签内资项目1604个,增长21.5%,实际到位内资1020.04亿元,增长23.2%,占全省利用内资总额的35.4%;园区集中了全省36.2%的工业项目和43.5%的工业到位资金,引资能力不断增强,如醴陵经济开发区引进的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项目(总投资达27亿元)、宝庆工业集中区引进的九兴控股邵阳连泰鞋业有限公司(总投资9000万美元)等多个重大项目和企业。
(五)长株潭优势突出,各区域保持梯度发展。2013年,长株潭板块27家园区经济增长强劲,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990.60亿元,增长25.0%,占全省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比重为49.4%,上缴税金总额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一半;大湘西板块38家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95.68亿元,增长24.1%,占全省园区的比重为11.5%,总量规模和发展速度均和其它版块存在差距,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湘南板块35家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963.43亿元,增长33.9%,占全省园区的比重为20.5%;洞庭湖板块28家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531.10亿元,增长27.8%,占全省园区的比重为18.7%。
表1:2013年湖南四大板块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 |
|||||||||||||
指标 |
单位 |
长株潭板块(27家) |
洞庭湖板块(27家) |
湘南板块(35家) |
湘西板块(38家) |
||||||||
总量 |
增长(%) |
占比(%) |
总量 |
增长(%) |
占比(%) |
总量 |
增长(%) |
占比(%) |
总量 |
增长(%) |
占比(%) |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2319.5 |
33.4 |
48.3 |
1064.9 |
30.6 |
22.2 |
978.19 |
42 |
20.4 |
438.45 |
26.3 |
9.1 |
实际引进内资 |
亿元 |
306.14 |
10.2 |
30 |
317.39 |
18.6 |
31.1 |
239.91 |
42.9 |
23.5 |
156.61 |
36.6 |
15.4 |
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18.53 |
20.2 |
42.5 |
5.79 |
65.9 |
13.3 |
15.38 |
42.8 |
35.3 |
3.92 |
87.8 |
9 |
技工贸总收入 |
亿元 |
11991 |
25 |
49.4 |
4531.1 |
27.8 |
18.7 |
4963.4 |
33.9 |
20.4 |
2795.7 |
24.1 |
11.5 |
利润总额 |
亿元 |
473.26 |
-0.1 |
42.3 |
248.77 |
20 |
22.3 |
272.62 |
20.6 |
24.4 |
123.35 |
29.8 |
11 |
上缴税金总额 |
亿元 |
396.54 |
17.8 |
55.3 |
118.52 |
-2.6 |
16.5 |
129.49 |
21 |
18 |
72.85 |
14.4 |
10.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
亿元 |
6587.2 |
22.4 |
61.5 |
1621.9 |
20.2 |
15.1 |
1746.6 |
42 |
16.3 |
749.83 |
22.4 |
7 |
(六)不同级别园区协调发展,国家级开发区主导地位加强。2013年,湖南16家国家级开发区(包含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上缴税金总额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占全省园区比重均达到50%以上,带动了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共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2136.03亿元,增长26.3%,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947.81亿元,增长22.9%;上缴税金总额395.59亿元,增长11.4%,占全省园区税收总额的55.3%。66家省级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729.72亿元,增长30.1%;招商引资总额占全省园区的比重超过一半,集聚资金的能力较高。近年来新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集中区在各方面与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还有一定差距,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稍显薄弱,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2:2013年湖南不同级别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 |
||||||||||
指标 |
单位 |
国家级开发区(16家) |
省级开发区(66家) |
省级工业集中区(45家) |
||||||
总量 |
增长(%) |
占比(%) |
总量 |
增长(%) |
占比(%) |
总量 |
增长(%) |
占比 |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955.9 |
34.2 |
40.7 |
2200.8 |
33.7 |
45.8 |
646.56 |
32.6 |
13.5 |
实际引进内资 |
亿元 |
329.98 |
10.4 |
32.3 |
652.29 |
23.3 |
63.9 |
37.78 |
23.8 |
3.7 |
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18.08 |
19.4 |
41.4 |
21.8 |
56.1 |
50 |
3.74 |
40.8 |
8.6 |
技工贸总收入 |
亿元 |
12136 |
26.3 |
50 |
9729.7 |
30.1 |
40.1 |
2415.1 |
20.3 |
9.9 |
利润总额 |
亿元 |
463.29 |
0.02 |
41.4 |
531.45 |
22.9 |
47.5 |
123.26 |
15.6 |
11 |
上缴税金总额 |
亿元 |
396.59 |
11.4 |
55.3 |
247.26 |
16.8 |
34.5 |
73.55 |
20.4 |
10.3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
亿元 |
6679.9 |
20.9 |
62.4 |
3124.7 |
35.2 |
29.2 |
901.07 |
22.2 |
8.4 |
湖南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省经济的领跑者,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资金、土地等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土地使用紧张,集约化水平待提高。据调查,园区间普遍存在核定规划面积小于实际开发面积的情况,2013年,全省园区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核准的近期规划面积为683.27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为742.07平方公里,园区实际管辖范围内已开发面积881.76平方公里,比上年多开发50.95平方公里,用地缺口近200平方公里,说明一部分园区存在用地紧张的情况。而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还有部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内企业分布零散,未形成连片的规模用地,存在用地浪费隐患。
(二)高端产业欠缺,产业层次待优化。2013年,全省以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有81家,园区企业主要以低端加工制造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技术科技含量不高。虽然以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数量占全省比重超过六成,但技工贸总收入仅为9151.53亿元,只占全省园区比重37.7%。目前全省还没有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类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产业缺乏竞争力,发展后劲乏力,不利于园区内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三)创造价值不明显,投入产出比例待协调。2013年,全省园区平均投资强度为54460.82万元 /平方公里,单位土地税收产出强度为8136.05万元/平方公里,而部分园区投入产出效益不明显,投资强度较小,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增长缓慢。全省共有72家园区投资强度低于50000万元 /平方公里,最少的仅为214.5万元 /平方公里。41家投入产出效益较差的园区,每平方公里创造税收少于3000万元,此类园区普遍存在中小企业居多,大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偏少,项目或企业占用相当多的土地,每平方公里土地投资额却不高,产出效益不理想的现象。
(四)横向比较存在差距,总量规模待提升。湖南园区与中部其他省份对比,存在规模质量、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差距。以安徽为例,2013年湖南排名前三位的园区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别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429.22亿元、1773.62亿元和1303.59亿元;而安徽省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技工贸总收入分别达到3194.8亿元、2350.6亿元和1795.7亿元。全省第一梯队园区在总量规模以及经济贡献上的差异显而易见。总体数量、规模和效益等多方面的差距表明,湖南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表3:2013年湖南和安徽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 |
||||||||
省份 |
园区数量 |
已开发面积 |
技工贸总收入/经营(销售)收入(万元) |
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
||||
总数 |
国家级 |
绝对值 |
增长(%) |
绝对值 |
增长(%) |
绝对值 |
增长(%) |
|
湖南 |
127 |
16 |
881.8 |
6.1 |
24281 |
27.1 |
15683 |
26.8 |
安徽 |
175 |
17 |
1599 |
14.5 |
29278 |
21.1 |
15820 |
22 |
表4:2013年湖南和安徽园区高新技术指标对比情况 |
||||||||||
省份 |
园区数量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万元) |
R&D经费支出总额(万元) |
专利申请量 |
专利授权量 |
|||||
总数 |
国家级 |
绝对值 |
增长(%) |
绝对值 |
增长(%) |
绝对值 |
增长(%) |
绝对值 |
增长(%) |
|
湖南 |
127 |
16 |
10706 |
24.9 |
443.6 |
28 |
1.6 |
31.2 |
1.3 |
20.6 |
安徽 |
175 |
17 |
9690 |
22.4 |
194.9 |
26.5 |
5.6 |
27.6 |
3.1 |
16 |
表5:2013年湖南和安徽园区固定资产和招商引资对比情况 |
|||||||||||
省份 |
园区数量(个) |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
实际到位内资(万元) |
|||||||
总数 |
国家级 |
绝对值 |
增长(%) |
占全省 |
绝对值 |
增长(%) |
占全省 |
绝对值 |
增长(%) |
占全省 |
|
湖南 |
127 |
16 |
4802 |
33.7 |
26.1 |
43.6 |
37.3 |
50.1 |
1020 |
23.2 |
35.4 |
安徽 |
175 |
17 |
8433 |
27.4 |
46.2 |
79 |
19.7 |
73.9 |
3500 |
32.4 |
51.5 |
三、促进湖南产业园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南产业园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显,但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不少,各园区应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加快内部载体建设,以项目建设、融资开发和配套服务等工作为重点,大力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全力破解发展瓶颈,切实优化建设环境,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将园区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高度重视园区规划,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园区发展应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执行规划,规划指导建设的原则,重视对园区进行高规格、高品位的全面规划。在园区核定面积与实际开发面积出现矛盾时,要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启动调规扩园方案,避免出现土地管理分散,非法圈占土地和规划跟着项目走等不良现象。注重挖掘土地使用潜力,既要注重集约、合理利用土地,也要清理、淘汰落后企业,加大园区闲置低效土地的清理力度。确保今后发展不走弯路和少走弯路,为园区节约投资、加快进度和提高效益奠定基础。
(二)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坚持招大引强。一是要选择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不断提升产业的规模、品味和效益,加快产业集聚,拉深、拓宽产业链,做活上下游产业。如岳阳市绿色化工产业园围绕炼化企业碳三、碳四资源的综合利用,新引进10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目前园区催化剂产业拥有10家企业,20个项目,30余个品种。二是引进的项目力争与园区的主导产业相符合。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及与主导产业相冲突的项目入园。优选建设周期短,投资强度大的企业或项目入园。三是突出自身产业特色。各地区邻近园区间尽量选择不同的产业定位,防止互相竞争,增加发展成本。四是针对园区的产业结构,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规划重点产业布局。所有入园企业的选址必须遵守园区的产业规划总体布局,按照园区的合理安排建厂生产,最终达到促进园区对外招商和产业集聚的作用。
(三)加强设施和服务建设,提升园区发展潜力。一是加强产业配套项目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硬环境,对园区的生产生活环境进行配套完善,不断增强园区竞争力和吸引力,让企业引得进,留的住。二是突出标准厂房建设。始终把标准厂房建设作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抓手,以标准化厂房为平台,积极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性好的科技型项目和本地微小企业进驻标准化厂房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厂房创业孵化的作用。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创设办事效率最高,办事时间最短,服务环境最优的投资环境,如通过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理清行政审批流程,设立政务大厅和服务窗口,积极组建专业公司代理承办相关手续等方式,实现园区事项不出园,确保新引进企业落地快,落地企业建成快,建成企业见效快。四是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开发推出各类金融服务产品,帮助中小企业成功实现融资难题,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加大与各金融机构的对接力度,确保融资取得更大突破,进一步促进工业和商业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建立独立的融资平台,实行独立的县级财政体制,增强园区自我造血功能。
(四)整合资源转型提质,促进园区优化升级。注重科技强园战略,以科学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突出科技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一是积极创建产业孵化器、研发中心和创业基地,提高园区的培育和孵化能力。二是注重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传统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园区创新发展。如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衡泰机械项目一期投产后,与园区合作共建衡泰数控产业园,吸引了近20家产业链项目签约,填补了衡阳高新区高端机械制造的空白。三是根据各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优势,在避免产业布局和项目雷同的基础上,进一步杜绝同一地区不同园区间各行其是,重复投资等浪费资源的现象发生,积极做好园区规模、特色和效益统筹。四是积极树立循环经济意识,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以固体废弃物处理、废气废渣利用、商务物流和三产服务等产业为基础,创建环保生态园区、物流园区和旅游休闲园区等新型特色园区。
承办:贸外处
执笔:吕 燕 陈 慧
核稿:周颖江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