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上半年湖南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决策咨询39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4-08-0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开拓消费市场,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全省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湖南消费品市场能否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仍然需要多方继续努力,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商贸企业更是面临难得的机遇与巨大挑战。如何战胜困难,取得先机,是摆在商贸企业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稳中有升。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8.44亿元,同比增长12.9%,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分月度看,1-2月、3月、4月、5月、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2.5%、12.7%、13.1%、13.1%和13.3%,呈逐步上升趋势。 

  (二)批零住餐继续发展,行业分化明显。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行业继续发展,但受宏观经济政策等大环境的影响,行业分化明显。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法人单位销售额仅增长9%,比上年同期低4.6个百分点,增速有所回落,主要受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行业仅增长3.3%的影响,而这个行业的销售额占到限上批发业销售额的43%;零售业法人单位销售额增长15.6%,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呈平稳上升趋势,这主要受益于食品饮料和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行业的快速增长,这两大行业商品销售额分别上涨28.2%和24.2%;住宿业法人单位营业额增长1.2%,比上年同期高4.7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增长8.4%,比上年同期高5.7个百分点,呈企稳回升趋势。但大型住宿餐饮企业仍然不容乐观,根据对全省从业人员超过200人的规模较大的161家住宿餐饮企业分析发现,有116家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员,比去年同期减员9513人,营业额同比下降的企业有93家,下降幅度超过20%的有30家,下降幅度超过10%的有65家。 

  (三)市场热点不断轮换,分类商品冷热不均。近年来,全省消费品市场热点不断轮换,前些年炙手可热的商品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迅速降温,有些偏冷门的商品却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变得越来越热门。从商品类别来看,上半年,全省消费品市场热点如下:首先,汽车消费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限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531.81亿元,同比增长19.8%,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个百分点。目前全省汽车车拥有量超过400万台,平均每天增加近1600辆,其中私家车占八成以上。拥有驾照的人员达700万人,其中26-35岁的年轻驾驶员占近四成。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以及未来可转化的需求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全省商品消费的重要支柱。其次,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消费市场持续扩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老百姓越来越重视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等消费,与之相关的市场持续扩大。上半年,全省限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实现零售额185.55亿元,增长20.2%,比上年同期高5.4个百分点。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3.9%,书报杂志类增长18.9%,中西药品类增长18.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2.6%。 

  受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市场自身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不少领域纷纷降温,主要表现为:一是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有所放缓。近年来,受家电消费刺激政策的影响,市场逐步趋于饱和,加上家电产品更新换代频繁,产品不断降价,导致全省家电类零售额增速逐步放缓。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家用电器类增长12.9%,比上年同期回落11.4个百分点。二是居住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快速回落。受房地产宏观调控、投资放缓等经济政策效应影响,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老百姓观望情绪浓厚,与之相关连的行业逐步受到影响。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居住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3.27亿元,同比增长5.2%,比上年同期低15.9个百分点。其中,建筑材料类下降11.6%,比上年同期低24.6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16 %,比上年同期低17.2个百分点;五金、电料类增长24.1%,比上年同期低4.5个百分点。三是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低速增长。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389.97亿元,同比增长8.5%,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已由前些年高增长区间,进入低速增长时期;据对中石化等相关企业调查,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成品油价格进入平稳期,涨跌幅较小,另一方面,受投资放缓影响,导致柴油销售呈现负增长。四是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速回落较大。随着黄金市场的降温,消费者逐步趋向理性,黄金市场风光不再,而去年疯狂的黄金抢购潮推高了基数,导致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速快速回落。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金银珠宝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4.51亿元,同比增长6.5%,比去年同期低46.6个百分点。 

  (四)网络购物迅速发展。在网络购物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全省网购市场迅速发展,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法人单位网上零售额7.23亿元,同比增长103.4%。网上零售额排名靠前的快乐购、快乐淘宝是深受居民喜欢的本土电商企业。 

  二、消费品市场持续平稳增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内外需求不断扩大、民生保障继续改善,这些因素都为消费品市场增长提供良好环境。据测算,未来几年,全省每年人口的自然增长、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将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个百分点左右,释放出来的巨大的消费需求,将促进消费总量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这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将给全省消费品市场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在工业、投资等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减弱,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限上商贸企业作为消费品市场的主体因素对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限上商贸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好坏。据调查,目前限上商贸企业主要存在运行成本上涨快、同质恶性竞争加剧、网络零售冲击传统零售业态较大等挑战。 

  (一)企业运行成本上涨较快。目前,企业运行成本上涨较快,严重压低了企业利润,主要表现为: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快。如以农产品原料为主的餐饮行业,受原材料价格影响特别大,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从而挤压了营业利润。据国家统计局湖南省调查总队数据,1-6月,湖南CPI涨幅为2.3%,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其中,鲜瓜果、鲜菜、蛋、牛肉、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3.2%、6.2%、4.7%、16.6%、5.5%;二是商铺租金不断攀升。近年来,商铺价格上涨迅速,商铺租金也是水涨船高,企业租赁商铺营业,租金的上涨直接侵蚀掉企业的利润。三是人员工资上涨较快。一方面是企业招人难,一方面企业留人更难,不少企业反映现在的一线员工每年涨薪10%都难得留下,优秀人才更是存在被高薪挖走的可能,企业为了留住员工,必须年年加薪。近两年来,住宿餐饮行业不景气,部分企业的利润下滑甚至亏损,不少企业纷纷通过减员降低成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渡过难关。 

  (二)同质恶性竞争加剧。近年来,住宅地产调控政策逐步收紧,房地产开发商纷纷从住宅地产开发转向尚未受到严格调控的城市综合体开发。例如长沙市城市综合体发展迅速,据世联行最新发布的《2013中国50城市综合体战略地图》报告显示,2015年长沙将迈入2000万平方米综合体规模城市阵营;长沙市2014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城市商业综合体就有37个。城市综合体集商务、购物、酒店于一体,一般还具有公园广场或者便捷的交通,极大的方便消费者并提高了效率和生活品质,但是长沙的城市综合体大多追求大规模及高端定位,大量的相同产品和定位将会带来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不少企业表示,目前大量的高档酒店和百货商场亏损,如果不进行控制和引导,整个行业将会大面积亏损,很多企业将会倒闭。 

  (三)网上零售冲击传统零售行业。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服务业正在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深远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购”成为流行,素来不落潮流的湖南人,网购消费也没有落伍,购买力相对惊人。据支付宝提供的数据,2013年,湖南支付宝网上支出金额达到200多亿元,占全国的2.41%,排第11位。但是,截至2014年6月份,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只有61家单位含互联网零售业务,实现网上零售额仅仅7.23亿元,全省限上网上零售额只占到全国限上网上零售额的0.4%,明显低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社零总额3.7%的占比;全省限上网上零售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16%,明显低于全国1.46%的占比。在中部六省中,这一数字也是明显低于湖北和安徽。这表明,目前湖南限上批零行业电商单位较少、占比较低、发展不充分,全省存在严重的购买力外流。购买力的外流直接冲击的就是全省零售行业。不少零售行业企业表示,随着网购的兴起,诸如服装鞋帽、小家电、手机电脑、化妆品等产品受冲击非常明显,不少百货商场甚至自嘲为消费者的试衣间,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将会面临发展的拐点。面对网上零售的冲击,湖南贸易企业还未找到抵御的好办法。究其原因,一是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域发达的轻工产业带来的性价比高的产品,以及便捷的物流和集聚的商贸环境等优势,让湖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相对的劣势。二是电商竞争激烈。现在知名的电商企业都已经历上十年的发展和积累,逐步形成了几大巨头,在信息化时代,这种竞争是激烈残酷的,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继续提升消费能力,提高消费意愿和预期,改善消费环境。一是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老百姓有钱消费。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比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二是加大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减少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使居民敢于消费。三是着力培育消费热点,把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和扩大汽车、健身、文化、旅游、信息等消费热点,使老百姓乐于消费。四是加大监管力度,大力整顿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使老百姓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二)稳定物价水平,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加大对“三农”投入、支持力度。如成立专业的农业服务机构、引入深加工业企业、成立专门的帮扶基金等,帮助农业生产者抵御风险,防止出现诸如天灾绝收、增产不增收等严重挫伤农业生产者积极性现象。二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住宅价格涨幅过快拉高了居住成本,使较多居民不敢大胆消费,巨大的消费潜力不能得到释放。商业地产价格高启导致租金上涨,最终转移到商家和消费者,导致商家运行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消费者面对高物价,要么减少消费,要么转向物美价廉的网络消费,这些都不利于消费发展。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提高企业竞争力。一是合理规划,避免酒店、商场等设施重复建设,同质恶性竞争。同区域城市综合体进行差异化定位,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大对公益性流通设施的投资;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流通领域,在财政、土地政策上给予支持;降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运营成本,支持中小企业联采分销、共同配送、特许经营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三是有针对性的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电商平台,打造专业物流,配送高端产品;整合优质产品依托第三方平台打造优质品牌,形成合力;完善电商生态系统,形成生产、运输、推广、销售、服务一体的电商产业园,鼓励和扶持新型电商企业,大力引进电商人才以及培训机构,为电商企业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承办:贸外处
执笔:孟  强
核稿:周颖江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