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湖南经济转型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决策咨询87期
当前湖南正处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和转方式、调结构的双重任务,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未来发展中赢得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才能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湖南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一)科技创新投入稳步增长
1、研发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2014年,湖南全社会共投入研发(即研究与试验发展,也称R&D)经费367.93亿元,比上年增加40.9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较上年回落了1.2个百分点; 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36%,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十二五”前四年湖南省R&D经费年均增长18.5%,强度提高0.2个百分点。
表1 “十二五”前四年湖南省R&D经费投入情况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
R&D经费(亿元) |
186.6 |
233.2 |
287.7 |
327.0 |
367.9 |
R&D经费投入强度(%) |
1.16 |
1.19 |
1.30 |
1.33 |
1.36 |
分执行部门看,企业R&D经费增速高于全社会R&D经费增速。2014年,湖南各类企业R&D经费支出为32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的87.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等学校经费支出26.90亿元,增长2.7%,占7.3%;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6.80亿元,下降0.2%,占4.6%;其他事业单位经费支出2.34亿元,增长7.7%,占0.6% 。
分经费来源看,政府资金投入继续上升。2014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中,政府资金为50.09亿元,比上年增长8.7%;企业资金307.42亿元,增长13.0%,占全社会R&D经费的83.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境外资金1.18亿元,增长17.2%;其他资金9.24亿元,增长17.7%。
分地区看,2013年R&D经费超过10亿元的地区有长沙、岳阳、株洲、湘潭、常德、衡阳、娄底和郴州8个市;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有长沙、湘潭、株洲和岳阳4个市。
2、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113.5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每万人口中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169人,增长2.5%。2014年湖南省专利申请44194件,比上年增加2858件,增长6.9%;每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10.1件,增长5.6%。2014年,规模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2203家,比上年增加289家;有R&D活动企业占比达到16.1%,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企业家对创新活动对企业发展作用的评价中,认为起了重要作用的企业家占22.0%,认为起了一定作用的占61.8%,仅有16.2%的企业家认为不起作用。有51.2%的企业家制定了创新战略目标。
3、科技创新人力投入进一步增加。2014年,湖南省共有研发人员16.25万人,比上年增加1.15万人,增长7.6%。按投入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10.74万人年,比上年增加0.40万人年,增长3.9%。其中基础研究人员7028人年,增长3.0%,试验发展人员8.72万人年,增长4.6%。全省各类企业共有R&D人员11.90万人,比上年增长10.8%,占全部R&D人员总量的73.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政府研究机构R&D人员0.83万人,增长2.3%,占5.1%;高等院校R&D人员3.10万人,占19.1%。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占其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2.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4、企业创新活跃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2014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2014年间,湖南省被调查的21377家单位中,有8860家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占比达到4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3723家企业中,有6904家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占比达到5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表2 2014年企业创新调查企业创新活跃度情况
|
企业数(个) |
有创新活动的企业 |
|
企业数(个) |
比重(%) |
||
全 国 |
645553 |
266382 |
41.3 |
湖南省 |
21377 |
8860 |
41.4 |
工 业 |
13723 |
6904 |
50.3 |
建筑业 |
255 |
135 |
52.9 |
服务业 |
7399 |
1821 |
24.6 |
(二)各项科技产出明显提高
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1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147.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7%。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继续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较2013年增加1158.2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各大领域中,电子信息技术、高技术服务业、航空航天技术和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四大高新领域实现增加值1301.49亿元,比上年增长31.3%。这四大高新领域的增加值占比由2013年的24.0%上升为25.3%,近年来,全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提升传统产业的素质和层次,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分行业看,2014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国家高技术行业分类的企业实现增加值1110.56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19.9%上升为21.6%,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1262.21亿元,增长8.5%。
2、企业技术创新成效明显。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共投入新产品开发经费315.11亿元,比上年增长6.5%,新产品开发投入强度(新产品开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94 %,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共开发新产品项目9758个,比上年增长7.4%随着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加强,成效显著。2014年,湖南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收入分别为6666.86亿元、6310.37亿元和409.97亿元,分别增长10.8%、10.2%和82.9%。规模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出口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19.0%、18.8%和1.2%,分别比上年提高0.7个、0.8个和0.5个百分点。
3、科技成果不断增加。2014年,湖南省省级以上科技成果947项,比上年增加45项,增长5.0%;各类科技论文54504篇,比上年增加288篇;拥有发明专利16958项,比上年增加2763项,增长19.5%;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3项/万人,比上年增加0.4项/万人;三种专利批准26637项,比上年增加2245项,增长9.2%。2014年,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4879项,合同成交金额97.93亿元,合同金额增长了27.1%,平均每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00.7万元,比上年增长70.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项,比上年增加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比上年增加1项;省科技进步奖175项,比上年增加5项。
(三)科技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持续向好
1、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全省实现GDP 27048.5亿元,增长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287元,增长8.7%。地方财政收入2262.79亿元,增长11.4%。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2元,比上年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70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0元,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62002元/人,比上年增长9.0%。
2、科技进步贡献率平稳增长。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在经济增长中由科技进步导致的增长所占的比重,是反映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反映经济发展方明确中提出,到2015年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要达到55%。经测算2014年(根据2009-2014年相关数据测算的五年平均值)湖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9%,比2013年提高0.4个百分点。
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1.6∶46.2∶42.2,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7%,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47.5%和47.2%。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3%,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896.3亿元,增长10.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生活和环境改善稳步发展
1、两型社会建设扎实有序推进。根据《2014年长株潭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报告》测算结果显示,2014年,长株潭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总指数为106.2。经济社会、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3个评价领域发展水平较上年均有提升。其中,经济社会领域指数在3个领域中最高,为111.7,对总指数贡献3.5个百分点;其次资源节约领域指数为104.8,对总指数贡献1.4个百分点;生态环保领域指数为103.0,对总指数贡献1.2个百分点。2014年,湖南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2.6%,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标率91.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有效地推动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4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达到737.59亿元,增长24.6%;人均计费邮电业务量为1098.6元,增长23.7%;宽带用户744.91万户,增长5.9%;每百户宽带网络用户数36.5户,提高1.9户/百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拥有数5664.82万部,增长3.2%;每百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拥有量84.4部,提高2.0部/百人。
3、科技发展不断改善居民生活。2014年,全省等级公路长度达到21.13万公里,增长2.3%,全省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有等级公路1.0公里,增加0.02公里/平方公里。2014年,全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665.89亿元,增长10.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8525元,增长10.6%。科技的发展使得居民生活越来越便利,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二、湖南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情况看,湖南省科技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总体创新能力和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全社会科技创新不足,创新环境仍需优化等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
(一)科技创新覆盖面有待扩大。2014年湖南省共有R&D调查单位数16646家,其中有R&D活动单位2626家,有R&D活动单位占全部单位的15.8%;作为湖南R&D经费投入主力的企业比重更低,只有14.5%,在年报统计的137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1520家没有研发活动。
(二)科技投入强度有待提高。2014年湖南省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36%,远低于全国2.05%的平均水平。在六省中位于第三名,落后于安徽的1.89%和湖北的1.87%,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省份。R&D的投入强度不够,难以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会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和竞争力一直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
(三)政府资金占比有待提升。2014年,湖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50.09亿元,占比为13.6%,远低于全国21.6%的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仅排名第4位。政府资金是企业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先导,政府投入比重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策对湖南科技的引导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的开发应用。
表3 2014年中部六省政府科技投入情况表
省份 |
政府资金(亿元) |
政府资金占全部R&D内部支出比重(%) |
湖南 |
50.09 |
13.6 |
湖北 |
97.84 |
19.2 |
安徽 |
85.42 |
21.7 |
河南 |
45.50 |
11.4 |
江西 |
26.01 |
17.0 |
山西 |
20.33 |
13.4 |
(四)科技资金使用效率有待加强。近年来,湖南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引导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原则性规定多,可操作性措施少,相互之间缺乏配套衔接,降低了政策效应。一是政策缺乏系统性。如:制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多局限于所得税方面,对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延期纳税、专项费用扣除等间接优惠方式运用较少,形式单一,无法适应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要求。缺乏对企业在降低风险、鼓励技术创新、提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政府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二是政府采购政策没能很好地支持本地企业创新。政府采购主要用于购买国外和国内大型企业的产品,对省内产品采购比例小,没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调控功能,对本省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有限。
三、提升湖南经济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作用的对策建议
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才能为湖南转方式调结构提供重要支撑。
(一)进一步提升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通过制定促进科技创新的宏观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宏观管理、加大财政研发投入、强化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以及加强创新主体互动等措施,来加速推进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进程。国内各省市尤其是东部发达省市都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加强科技园区建设、打造自主创新高地,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增强科技企业融资需求,聚集创新人才、构造智力优势,统筹区域布局、发挥重点城市( 地区) 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并结合湖南实际加以推广,使湖南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二)促使技术进步成为社会的自觉行为。技术进步、自主创新不仅仅是一项国家战略,更是与普通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要把创新变成一种社会文化,融入全体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之中,形成一种崇尚科学、勇于改革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人们把聪明才智都开发出来,转化为社会的财富。一是引导人们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改革意识。二是建立创新的用人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体制。三是积极开展以创新精神为重要内容的思想文化建设。四是推动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使创新所产生的效益惠及百姓。
(三)创新机制,提升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提升政府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根据每年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相应提高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的额度。鼓励市县设立技术创新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建立技术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各部门间科技计划的统筹协调,支持重点由以往的单个企业或技术环节向产业链整体关键环节转变,使用方向上向实体经济、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倾斜,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和效率,形成政策叠加效应。二是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与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优化政府科技资金投向,对科技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对省级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等这样的项目要实行公开招标;改变财政资金无偿使用的传统做法,通过适当增加贴息、后补助、奖励性扶持的比例等措施,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三是引导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技术创新,投向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科技信贷增长风险补偿奖励专项资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吸引更多社会投资。加大金融模式集成创新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有效满足科技型企业多层次融资需求。四是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一是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努力培养一批龙头企业,促使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使企业成为决策、投入、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对成长性较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予以资助,积极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培育自主创新生力军。三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从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四是整合省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将属于不同产权所有、不同地域和行业的各类创新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形成整体优势。五是积极实施高新区“双带”工程。支持高新区带头创新驱动、带头转型升级。六是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五)壮大队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一是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省外海外人才引进力度,造就一批高科技领军人才。二是重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改革科技人才评价、考核和奖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以科研能力、创新成果、实现效益等综合考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科技奖励制度,完善科技人员收入分配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三是培养和造就一支创新型企业家队伍,要从制度、环境、待遇等方面完善企业家培养制度、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像对待科学家、经济管理学家那样给予他们特殊的待遇和保护。
(六)认真落实现有扶持和优惠政策。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调整税收优惠政策。要把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上,明确政策适应主体,通过税前抵扣、税收减免和加速折旧等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二是建立激励科技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大力研制和开发重大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三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通过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引导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风险分担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等。
承办:社科处
执笔:蔡冬娥 阳小林 刘 峰
核稿:倪凡伟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