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湖南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决策咨询67期
进入第三季度,全省经济总体稳中有进的态势未变,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显现,企稳向好的势头不如预期。对照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完成任务的难度依然较大。后阶段,必须下定决心,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力促全年经济工作目标较好完成。
一、稳中有进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领导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实现稳中求进。前三季度,湖南省多数指标依然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稳、进、新、升、实”的新特点。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是经济增速企稳。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虽比去年同期增幅仍低1.1个百分点,但与今年上半年增速持平,较一季度仅增长7.3%的水平回升了0.3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6.7%的水平,居全国第14位,较上半年前移3位。三次产业增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第一产业随着粮食、生猪等大宗产品产量减产幅度的逐步收窄,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保持增产,其增加值同比增速由一季度、上半年的2.3%和3.0%,回升到前三季度的3.2%;第二产业得益于汽车、电子信息、医药等制造业生产增幅的逐季走高,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一季度、上半年的6.2%和6.5%,回升到前三季度的6.6%,对冲了建筑业增加值增幅有所下滑的势头,使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保持了6.4%的增速;第三产业中由于房地产、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上半年的10.0%和9.5%,回升至前三季度的10.0%。二是物价涨跌趋稳。一方面,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7%,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去年四季度以来涨幅偏高的猪肉和鲜菜价格涨幅回落明显,其涨幅分别由上半年的26.3%和27.3%,降为20%和12.7%。另一方面,工业品出厂价格则开始止跌回升。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虽仍下降2.5%,但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钢铁、有色产品价格出现回升,9月份已分别出现了6.6%和5.2%的涨幅。三是就业总体平稳。由于吸纳劳动力较多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力实施,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4.68万人,同比多增0.44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2.4%。长沙、株洲等城市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前8月统计,规模工业企业、规模服务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分别增长1.2%和5.2%。四是对外贸易回稳。前三季度全省出口总额同比仍减少15.2%,但降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收窄26.3个和14.5个百分点。其中,8、9两月已止跌转增,分别增长14.3%和49.5%。
(二)改革任务有效推进。一是过剩产能得到削减。前三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1.7%,铁合金下降21.5%,混凝土机械下降10.8%,卷烟下降3.9%。二是去库存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6.8%,持续快速增长。9月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3.6%,比年初累计减少116万平方米。纺织、石化、冶金等重点工业行业库存明显下降。三是去杠杆有进展。8月末,规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2.7%,比6月末降低0.6个百分点。四是降成本有突破。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实施,服务业减税效应显现。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税负为3.56%,比1—5月下降0.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下降2.2%,同比回落4.6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3元。由于成本有所降低,加之工业出厂品价格降幅逐渐收窄,企业效益出现回升。1—8月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增长9.2%,连续四个月回升,比上半年高2.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势良好。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8%,为2015年以来最高增幅,比上半年加快0.8个百分点。五是短板领域有补强。前三季度,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30.4%,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24.7%。
(三)新的动能加快成长。全省全面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前三季度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4%,高加工度工业增长11.5%,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5.8个和4.9个百分点。市场需求稳定向好的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9.7%、14.8%和12.5%。1—8月高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5%和18.5%,比1—7月加快0.9个和2.7个百分点。二是“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大类行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68.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5%;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1.9%,快递业务量增长55.8%。三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1—8月,全省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9%和28.1%。
(四)结构层次稳步提升。一是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型迈进。前三季度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继续保持显著高于全省经济平均增速的势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8.1%,比去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1%,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其中,除传统的商贸、住宿、餐饮、运输业增长相对平缓外,房地产业、金融业增速分别达到8.1%和8.0%,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更高达17.9%。二是工业向中高端推进。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产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0.9%和37.7%,同比提高1.1个和1.7个百分点。反映产业集聚程度的省级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达61.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规模工业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综合能耗同比下降了4.6%。三是促转型投资增长加快。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初步扭转二季度以来的持续放缓走势。其中,促进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领域投资增长较为突出。如: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5%,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投资增长37.3%,大幅高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速。四是消费转型升级加快。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加快0.4个和0.2个百分点。初步测算,消费增长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9%,比去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楼市升温,改善性购房需求释放,带动居住家装类商品加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中,居住类商品增长32%,同比加快14.2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0.7%,家具类增长32.5%。受益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等因素影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5.1%,比上半年加快2.8个百分点。
(五)民生建设工作扎实。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5%和8.9%,剔除消费物价上涨影响,实际增幅仍接近经济增长。二是居民消费支出踊跃。前三季度全省对城乡居民的商品零售增长11.3%,餐饮住宿销售增长14.3%。另据抽样调查显示,全省城乡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8.3%和19.8%。三是民生投入加大。前三季度全省财政对民生的支出增长24.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民生投资增长46.5%。保障房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36.47万套,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农村危房改造10.19万户,完成年度任务的84.9%。四是精准扶贫扎实推进。前三季度,全省落实帮扶项目37.6万个,落实帮扶资金35.29亿元。
二、运行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分析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轨迹,呈现出一季度“低开”,二季度“回升”,三季度“持平”的走势,其中8、9两月还出现了部分指标掉头回落的波折,一些行业和领域企稳向好的势头不如预期,值得高度重视的主要有:
(一)工业生产回升遇阻。8、9两月规模工业增速未能延续二季度以来稳步回升的势头,9月与8月对比,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由6.9%降为6%。与之密切相关的工业用电量降幅由5.6%扩大至18.3%,铁路货运量累计仍下降7.7%,工业税收由增长1%转为下降1%。工业经济依然面临严峻的困难。一方面是市场需求依旧疲弱。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虽然同比实现持平,但此前已连续52个月下降。全球性的产能过剩、订单不足,依然制约着工业经济回升。另一方面是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到位。前三季度,全省第一大支柱烟草制品业增加值下降10.6%,近4年来持续下滑的工程机械行业增加值仅增长1.9%,钢铁、有色、化工行业增加值仅分别增长2%、7.5%和3.9%,这五大行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的比重合计超过30%,但对整个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9%。同时,作为新增长点的电子信息、医药制造、轨道交通等行业占比尚小,且经过前几年的较快发展,目前正回归常态发展轨道,还不足以支撑整个工业的平稳增长。
(二)粮食生猪减产较多。粮食、生猪和蔬菜是湖南农业三大主要产品,但今年以来除蔬菜产量保持增长外,其他两大品类产量均出现减产,且减产幅度未见明显收窄。一是粮食产销两端承压。生产方面,受灾害天气频发、农业劳动力老化以及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区休耕(10万亩)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全省早稻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同比分别下降1.7%、2.9%和1.2%,而晚稻播种面积同样欠理想,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可能出下滑。销售方面,受外来大米、重金属污染等不利影响,粮食市场整体比较低迷。此外,油料作物和棉花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也都呈现下降势头。二是生猪持续减产。虽然受供求关系改变,今年以来全省生猪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但由于前两年养猪亏损严重、环保治理要求升级,中小规模养殖户淘汰较多、大型养殖场压缩产能,今年生猪生产仍未见明显回升。前三季度,全省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3.9%,存栏量下降4.9%,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5.0%。特别是存栏量的持续下降,预示着今后半年乃至更长时间生猪出栏都难以止跌转升。主要受粮食、生猪减产影响,前三季度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仅增长3.2%,为近年来同期的新低,居全国第19位。
(三)投资增长后劲乏力。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疲软、市场准入放开不够、重大项目支撑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投资增速整体呈持续回落走势,尤其是民间投资、工业等实体经济投资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虽然仍领先全国增速5.2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1个和0.7个百分点,在全国的排位由上半年的第5位,逐步回落至当前与湖北并列第6位。其中,全省民间投资仅增长2.9%,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2.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4.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回落3.1个和6.7个百分点。同时,从体现投资增长后劲的施工项目数和到位资金来看,其增幅也都在5%以下,这也进一步说明要确保后期投资平稳增长的难度不小。
(四)财政金融稳中有忧。从财政看,受经济增长持续下行影响,加上“营改增”减税效应持续释放,今年以来全省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回落。前三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仅增长4.8%,比去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低8.4个和5.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仅增长1.2%,而非税收入增长15.1%,非税收入增量占财政总收入增量比重达81.7%。同时,全省财政支出增长了18.8%,在增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财政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的能力受到很大制约。从金融看,一方面,全省存款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企业活期存款快速增长(前8月同比增长32.5%),说明资金投入实体经济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实体企业生产低迷、金融机构放贷趋紧,全省贷款增速持续下滑,前三季度全省新增贷款同比少增98.29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1%,创近20个月新低,且贷款主要投向房地产领域、基础设施等政府主导型项目,仅房地产领域新增贷款占比就达36.1%,而实体企业有效贷款需求明显不足,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短期贷款同比少增333亿元,工、商业新增贷款减少反过来又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制约当前经济企稳向好的原因分析
近两月来,湖南省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不如预期,客观分析是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比较突出的因素主要是:
(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对我国经济影响较大。湖南虽地处内陆,经济外向度相对较低,但受沿海地区出口减少,国内产能过剩加剧等方面的间接影响不可轻视。9月2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2016年和2017年全球GDP增长预估进一步分别下调至2.9%和3.2%,并表示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观点基本一致。9月27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2.8%下调至1.7%,降幅近三成,并预计今年将成为2009年以来全球贸易增长最慢的一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正面临增长大幅放缓的严峻考验。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下降1.9%,而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下降幅度达12.9%,其中出口额下降15.2%。全省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仅增长4.8%,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
(二)国内经济发展换档。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1950—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1990年回落至4.26%,1991—2012年更是降至0.86%。1961—1996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2012年仅为4.07%。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二战后连续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长的经济体只有13个,排除小国家外的其它10个大经济体都从第三个10年开始减速,第四个10年能保持7%以上增速的只有台湾,其余经济体基本都掉到了4%以下。而中国目前已进入高增长的第四个10年,高增长之后的“换挡”将是未来中国的大逻辑。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高储蓄和高投资持续下降、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面临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多重风险叠加等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处于“L形”调速换档之中。2015年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已回落至6.9%,今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放缓至6.7%,虽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也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速,但同比又回落0.3个百分点。与今年上半年比较,前三季度全国31个省市区中,经济增速回升的有13个,持平的有7个,继续放缓的有11个,其中总量居全国第一、二、四位的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均有不同程度放缓。
(三)产业结构仍然不优。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与其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前,受国家计划影响,湖南主要发展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重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不均衡。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施非均衡发展政策,发展重点转向东部地区,湖南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深层次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转型发展任务较重。虽然多年努力调整,但第一、二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表现为“三个偏高三个偏低”的特点:即农业、高耗能产业、传统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2015年,湖南第一产业占比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其中粮猪比重偏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第三产业占比则低6.6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为33.5%,比全国高1.9个百分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1.5%,仅比2011年提高1.4个百分点;出口产品中的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不到15%,远低于32.8%的全国平均水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为10.5%,比全国水平低1.3个百分点,而烟草、化工、有色、建材、工程机械等传统行业的比重则超过36%。多元支撑的发展体系没有真正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慢。2015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9.7%,“十二五”期间仅提高1.9个百分点。金融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四大短板之一;交通、物流、信息、商务等服务业发展也不快。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重工业、高耗能产业、传统产业受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发展大幅减速,对湖南省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但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因比重较小,不能完全对冲下滑动能。因此,产业结构不优是当前湖南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全省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四)创新发展活力不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发展动能面临转换,必须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因此,科技创新已成为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从整体情况看,近年来湖南省科技创新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总体创新能力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差距,科技创新不足、创新环境待优化等薄弱环节依然存在。2015年,湖南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4.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6位、中部第3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3位、中部第3位。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不快。2015年,全省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在中部地区低于河南(79家)、安徽(64家)和湖北(45家)。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2015年,全省签订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5.4亿元,仅占全国的1.1%,不到湖北的20%和安徽的60%。另外,科技优势领域与支柱产业发展错位,能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不够。
四、下阶段工作建议
下阶段,全省既要对面临的困难作充分准备,也要对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趋势充满信心,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稳增长措施,对照全年各项发展目标,抢抓四季度生产和投资、消费的黄金期,找准位置和不足,倒排工作时间,集中攻坚,重点突破,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争取全年各项工作取得最好结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力促工业转型升级。当前,要加大对工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帮扶力度,力促其走出困境。从长远看,要以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湖南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加速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坚决淘汰冶金、有色、建材等领域落后、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不断增强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强引进工业项目审核把关,围绕优势产业强链补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新建投产企业摸排力度,深挖规上标准企业,尽快形成经济新增量,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继续落实好已推出的降成本措施,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减轻负担。
(二)加快投资建设进度。进入四季度,施工条件好转,湖南省投资进入增长高峰期。要以抓好项目管理、强化要素保障为重点,想方设法加快项目进度,特别是对进度滞后的政府性投资项目,要及时分析、排除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确保按期达产增效。加强项目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加快配套资金拨付进度,与金融、债券、基金、保险等机构衔接沟通,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大项目特别是带动系数大的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做好项目储备,推动一批协议项目落地开工,增强投资发展后劲。
(三)激发民间资本活力。今年以来,湖南省民间投资增长持续低迷,增幅为多年来新低。要切实抓好《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消除制约民间投资扩大的体制机制性因素,破除资本所有制歧视,给予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同等待遇,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打破“玻璃门”、拆除“弹簧门”、突破民间资本发展的“天花板”。完善民间投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教育、能源环保及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培育新的投资热点。
(四)增强金融服务能力。9月末,湖南省本外币存贷比为65.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比年初新增1255.39亿元,同比多增823.73亿元,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重点建设、技术改造、“三农”、小微企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薄弱领域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债务融资工具特别是项目收益票据等创新金融产品的推广应用,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改善金融服务。规范同业、信托、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清理不合理收费,缩短融资环节,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五)加大农业支持力度。今年,湖南省早稻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均有所减少,既有不利气候的影响,也与湖南省部分水利设施带病运行、地力退化以及主动实施轮耕、休耕有关;生猪生产领域仍存在存栏生猪、能繁母猪、优质仔猪数量少等情况,这些都将影响全年农业的增长速度。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保险“绿箱”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与其他补贴协同作用,稳定大宗农产品生产。
(六)及早谋划中长期目标。为实现湖南经济长期向好发展,必须抢抓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机遇,结合湖南实际,顺势而为:紧盯当前,全力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着重解决当前结构不优和活力不足的问题;瞄准中期,要抢抓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整体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高端升级转型;放眼长期,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增长驱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承办:综合研究室
执笔:张世平 黎雁南 朱继无 李跃辉 周 凌 邹 阳 谭兵农
核稿:倪凡伟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