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决策咨询73期
前三季度,湖南认真执行2016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及农业政策,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
一、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一)农业经济稳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核定数据,2016年前三季度湖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75.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实际增长3.4%。分行业看,农业平稳增长4.4%,林业增长7.4%,渔业增长5.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8.2%;而牧业受生猪出栏量下降、猪肉产量下降因素影响,同比下降1.0%。
(二)粮食生产稳中有降。一是夏粮单产增长,湖南夏粮单产为3289.5公斤/公顷,同比增长2.5%。然而,今年以来,农业气候情况异常,灾害性天气先后出现,夏粮播种面积和总量双双回落,播种面积为166.1千公顷,同比下降12.4%,总产量54.6万吨,同比下降10.3%。二是早稻播种面积、单产和总量相比去年均有小幅下降。2016年,按国家有关规定湖南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区休耕水田10万亩以及山丘地区双季稻面积减少,全省早稻播种面积1420.5千公顷,同比下降1.7%;5月低温对早稻后期分蘖和幼穗分化造成了一定影响,单产5872.0公斤/公顷,同比下降1.2%;总产量834.1万吨,同比下降2.9%。
(三)蔬菜、瓜果生产继续增长。前三季度,由于人们饮食观念的改变和市场价格持续看好,农户种植积极性较高,湖南蔬菜、瓜果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一是蔬菜作物保持增长。前三季度湖南蔬菜播种面积为1076.8千公顷,同比增长4.2%,产量为3070.4万吨,同比增长4.4%,其中瓜菜类和豆类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0.6%和8.9%。二是瓜果类水果生产喜人。前三季度湖南瓜果类播种面积为162.5千公顷,同比增长15.9%,其中,草莓、香瓜(甜瓜)、西瓜三种水果同比分别增长44.3%、20.6%、12.8%。瓜果类产量达到460.8万吨,同比增长13.8%。
(四)生猪生产持续走低,价格出现回调。前三季度,湖南生猪存栏4122.4万头,同比下降4.9%。生猪出栏4287.2万头,同比下降3.9%;能繁殖母猪存栏385.5万头,同比下降5.0%;猪肉产量316.5万吨,同比下降4.9%。虽然湖南生猪持续走低,但是由于产能逐渐回升,与上半年相比,生猪出栏降幅收窄了0.6个百分点。价格方面,6月开始,生猪价格高涨态势出现回调,目前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9月全省出栏均价为18.6元/公斤,比5月份降低了10.5%。
(五)家禽和草食牧业行业表现良好。家禽和牛羊产业在湖南发展迅速,特别是规模场生产平稳增长,市场供应稳定。前三季度,家禽出栏(笼)30538.9万羽,同比增长2.8%;禽蛋产量76.2万吨,同比增长3.0%;牛肉产量15.1万吨,同比增长5.6%;羊肉产量7.2万吨,同比增长5.9%。全年出栏牛132.0万头、羊455.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3%、4.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异常天气和病虫灾害频发,不利于农业生产。目前,农田水利设施还不能完全抵抗旱涝等灾害。今年3月以来,湖南气候反常,从早稻播种育秧到7月上旬接近收割期间,全省多次出现大范围连续强降雨天气,导致部分丘块早稻受灾较重,长势较差,空壳率较高。由于降雨偏多,田间湿度大,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中稻病虫害大面积偏重发生。例如张家界永定区,截至7月22日,据当地农业部门统计,永定区23.1万亩中稻发生严重卷叶螟的有9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8.9%;稻飞虱11万亩,占47.6%;纹枯病5万亩,占21.6%;稻瘟病2.5万亩,占10.8%。
(二)多重瓶颈制约生猪养殖发展。一是疫情风险难控。从全省范围来看,每年都会发生区域性的生猪疫情。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了服务养殖生产的配套设施滞后,动物疾病实验诊断、免疫抗体检测等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疫病防控风险仍然存在。二是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有效提高了生猪规模化程度,但标准化程度仍然很低。三是养殖污染治理任重道远。由于长期以来重发展、轻治理,生猪养殖准入门槛较低,存在选址不科学、设施简陋、粪污排放随意等问题,生猪养殖污染投诉和纠纷日益增多。尽管各级在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起步较晚、欠帐太多,治污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
(三)农产品供给关系矛盾依然存在。以畜牧业为例:一是有效供给没能适应需求变化,2016年前三季度,生猪产值在畜牧业中占比为67.8%,草食牧业占比仅为5.7%,呈现出生猪养殖一家独大的特征。这与市场日益增长的草食牧业需求偏好不太相符,导致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二是畜牧养殖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象没有明显改观,区域农业产业结构雷同,使得供给的质量偏弱。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农业综合防灾抗灾能力。一是完善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农村气象监测网,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利用现代化手段,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同时,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能力。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引入和选育抗逆性(耐高温、干旱、盐碱等)农作物新品种,研发应急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灾后快速恢复等相关技术。三是积极推广农业保险,最大程度上减轻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保护农民种田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
(二)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加快调整粮食、蔬菜、生猪、牛羊、家禽、渔业生产布局,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继续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经营,突出抓好良种选育、草畜配套、金融创新、产销衔接等关键环节,着力发展一批规模大、技术精、效益好、辐射强的农业龙头。建立农产品产销信息共享平台,让加入平台的种植企业、农村合作社、菜农、养殖户及时掌握各类农产品销售价格、产销数量等信息。并根据市场变化,定期分析和积极引导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使农业生产的分布更加科学合理、有的放矢,避免一窝蜂似的盲目生产。
(三)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加大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改造,推广应用废水净化技术,实行固液分离、雨污分流,最大限度减少污水量,做好源头控制。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大力推广农牧循环、沼气利用、有机肥加工等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总结推广投资少、效果好、成本低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路径模式。
承办:农经队
执笔:刘 洋 黄少华
核稿:倪凡伟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