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良好 新兴行业贡献提升
决策咨询76期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充分发挥了在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1-10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
(一)营业收入近2000亿,增幅保持稳步上扬趋势
1-10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033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960.05亿元,同比增长17.7%,比前三季度上升了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在各省市中排名第4位。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529家,实现营业收入795.39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前三季度上升了1.1个百分点(见下表)。
2016年1-10月全国、“中部六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地 区 |
1-2月 |
1-3月 |
1-4月 |
1-5月 |
1-6月 |
1-7月 |
1-8月 |
1-9月 |
1-10月 |
全 国 |
9.6 |
9.8 |
10.5 |
10.0 |
9.8 |
9.4 |
10.1 |
10.3 |
10.6 |
山 西 |
-3.0 |
1.1 |
3.6 |
1.9 |
1.8 |
1.6 |
3.9 |
4.8 |
3.0 |
安 徽 |
9.2 |
6.0 |
8.7 |
10.7 |
12.6 |
12.4 |
12.6 |
12.8 |
13.7 |
江 西 |
14.8 |
13.1 |
12.5 |
13.4 |
12.1 |
12.1 |
12.4 |
12.6 |
13.8 |
河 南 |
8.9 |
8.1 |
9.5 |
8.7 |
8.8 |
9.1 |
9.4 |
9.7 |
10.0 |
湖 北 |
13.3 |
12.7 |
13.3 |
12.2 |
12.3 |
11.9 |
11.7 |
11.9 |
11.5 |
湖 南 |
15.5 |
11.7 |
14.0 |
16.1 |
17.0 |
16.7 |
17.8 |
17.0 |
17.7 |
(二)新兴行业增长贡献不断提升,民生行业势头向好
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1-10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9.1%和56.3%,对全部规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1.8%,比前三季度上升了0.9个百分点。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技术研发行业也有不俗表现,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7.9%、32.6%,对全部规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4.6%,比前三季度上升了0.5个百分点。与民生相关的教育、文化艺术业、体育以及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增幅均在30%以上。
(三)总体盈利能力略有上升,但企业盈利面有所下降
1-10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91.01亿元,同比增长15.2%,比前三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盈利企业2740家,企业盈利面67.9%,比前三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33个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实现盈利,行业盈利面72.7%,比前三季度上升3.0个百分点。从盈利水平来看,仍然还是集中在几大支柱行业,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盈利能力最强,实现营业利润74.70亿元;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52.18亿元;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实现营业利润27.35亿元;三大行业营业利润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的80.7%。
(四)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1-10月,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79.27亿元,增长18.8%,比前三季度上升了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01.35亿元,增长18.1%,比前三季度上升了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2.02亿元,增长14.1%,与前三季度持平;规模以上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99.59亿元,增长18.7%,比前三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
(五)税收维持低速增长,企业税负有所下降
随着5月份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的逐步落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税收增幅明显减缓,减负效应有所显现。1-10月,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19.50亿元,同比下降12.9%,下降幅度持续扩大;管理费用中的税金5.74亿元,增长18.0%;应交增值税43.20亿元,增长10.4%,三项税金之和68.44亿元,同比增长3.1%,比前三季度上升1.6个百分点,落后营业收入增长速度14.6个百分点。1-10月税负为3.49%,比前三季度下降0.04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户均规模偏低,影响服务业整体提质增效
1-10月,湖南规模以上服务业4033家企业营业收入户均值只有0.49亿元,仅为全国户均水平的59.0%,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五位,只比河南高0.04亿元。分行业来看,户均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是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航空运输业、铁路运输业、邮政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等10个行业,其余23个行业户均值均在平均水平下,户均值最低的是体育行业,户均值只有0.07亿元,与民生相关的居民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行业户均值只有0.1亿元左右,表明服务业企业平均规模偏小、经营比较分散。
(二)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长沙以其省会城市的天然优势,无论是单位数量还是经济总量都占据了绝对主体地位,1-10月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64.09亿元,增长16.6%,占全省比重为49.2%。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今年以来长沙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对全省造成较大影响。从行业分布来看,长沙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企业单位数占全省比重超过了60%,显示其新兴业态的增长更具优势,而其他地区主要的增长点仍然是运输业、仓储业以及城市建设等传统产业,且传统产业更易受经济波动和政策影响,从而导致地区服务业增速不平稳,显示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三)基础产业仍显疲弱,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虽然工业整体回升但基础不牢,尤其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仍较低迷,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再加上市场准入放开不够、重大项目支撑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投资增长后劲乏力,与之联系紧密且占比较高的传统服务业动能不足,健康、养老、医疗等服务业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居民消费需求,而新业态、新经济带动作用尚不够明显,对服务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四)市场化程度较低,公平准入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省服务业中,除了批发零售、餐饮、旅游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准入限制较少外,诸如金融保险、电信、邮政、新闻出版等现代服务业中,国有企业仍占据绝对地位,非国有经济面临严格的准入限制,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市场化程度较低,抑制了服务供给能力的扩张,也造成服务业竞争活力和发展动力不足。湖南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增加供给,加大税费、财政、注册、土地、价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但实际上社会资本在上述行业的市场准入、融资服务、税费优惠等方面,仍然无法享受到同等待遇。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打造区域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服务业,应更加有效地完善与优化服务经济发展政策和环境,除了在基础设施、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外,对于影响大、带动作用强、具有示范效应的服务业重点项目还应适当贴息或补助。此外,还应积极贯彻落实“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湖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16—2020年)》,大力扶持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文化产业、健康养老等重点产业,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同时,充分利用“五纵五横”铁路网、“七纵七横”高速公路骨架网等交通优势,加快推进“一核三极四带”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强化内引外联,力争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加盟落户,构建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拓宽融资渠道
今年以来,全省民间投资增长持续低迷,1-10月仅增长3.6%,比上年同期低12.8个百分点,制约民间投资扩大的体制机制性因素还需进一步消除。要降低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准入门槛,创新管理机制,给予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同等待遇,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健康养老、文化、教育、研发设计等新兴领域,逐步形成服务业总体规模扩大,多行业全面开花的良性发展局面。积极开拓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适合服务业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为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提供便利;大力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完善抵质押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切实推进公平准入,扩大对外开放
各地应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服务业公平准入的有关规定切实落到实处,消除社会资本在设立和经营服务业企业中的“玻璃门”和隐性壁垒,有效释放社会资本活力。打破教育、医疗、文化等行业对社会资本的限制,加快公共服务领域对社会资本放开。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放宽对外资的限制,允许外资以独资、合资等各种形式设立服务业企业,允许外资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进入服务业不同领域。
承办:服务业处
执笔:韩建芳
核稿: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