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前7月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决策咨询34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7-08-21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加强预警研判和科学调度,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得到巩固延续,但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如工业回升基础不牢、服务业相关指标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应引起高度重视。下阶段,要着力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找准与年初预期目标差距,夯实经济向好回升的基础,争取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全省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经济基本平稳。1—7月,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虽比1—6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仍高0.2个百分点。一是新兴产业拉动有力。7月份,汽车制造骨干企业广汽三菱、长丰集团生产分别增长49.7%和220.7%,电子信息制造龙头企业蓝思科技生产继续保持25%的增长,全省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行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7.1%和21.6%。二是重点传统产业势头向好。烟草制品业5、6月份连续两个月生产增长15%以上。7月份,省中烟公司生产增速仍达到7.8%,好于预期,较好地支撑了全省工业稳定增长;钢铁行业去产能成效显现,经营效益显著改善,湘钢、涟钢、衡钢三大钢铁企业生产合计增速较上月加快20.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对当月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为2.9%,比上月提高3.8个百分点。

  (二)投资后劲逐步增强。1—7月,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49.57亿元,同比增长12.6%,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回升。一是工业投资趋稳回升。全省完成工业投资5070.30亿元,增长5.5%,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5%,比上半年加快2.1百分点。二是民间资本活力增强。全省完成民间投资8671.96亿元,同比增长12.9%,比上半年加快1.4百分点,增速为2016年2月以来最高,比上年同期快11.3个百分点。总量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8.8%,比一季度提高3个百分点。三是重点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全省完成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生态环境投资分别增长16.5%、29.5%、16.1%、20.1%和16.5%,均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四是楼市运行平稳。受调控政策影响,长沙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1.2%,但三四线城市受棚改货币化补贴政策刺激,仍保持较快增长。1—7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4106.95万平方米,增长15%,比上半年快0.2个百分点。7月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2358.7万平方米,下降28.4%。受商品房销售整体较旺带动,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5.1%,比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是2014年3月以来次高增长水平。

  (三)消费市场总体稳定。1—7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3.8亿元,同比增长10.8%。一是汽车相关消费稳定增长。1—7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增长7.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1.8%。这两大类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的40%以上,是稳定消费的主要力量。二是居住改善型消费较快增长。1—7月,限额以上单位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27%,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增长14.5%,家具类增长23.7%。上半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0.9%和8.8%。三是餐饮消费较旺。1—7月,限额以上单位餐费收入增长12.9%,其中网络送餐增长70.2%。

  (四)先行指标支撑有力。一是工业用电量回升明显。7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6%,而6月份为下降7.8%;1—7月,工业用电量增长2.3%,比上半年快1.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品价格稳中有升。7月末,国家统计局重点监测的流通领域50种重要生产资料产品,价格比6月末上涨的占88%。其中,钢铁、有色、化工类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三是货物运输明显加快。1—7月,全省完成货运量增长9.7%,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分别加快1.6个和6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增长6.4%,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11.4%和11.1%,同比加快7.5个和6.7个百分点。

  (五)财政金融稳健向好。一是财政收入增速回升。1—7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4.10亿元,同口径增长7.6%,增速比上年同期快1.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快1.4个百分点,扭转了此前连续3个月下滑的势头,其中7月份增长25.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5%,比上半年快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同比下降2.5%,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41.6%,比上年同期降低了4.3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快速增长。1—7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16.17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民生支出增长21.4%。二是存贷款余额增速小幅加快。1—7月,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6295.49亿元和30635.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和15.0%,增幅比上半年快2.2个和1.3个百分点。

  (六)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一是就业工作有序推进。1—7月,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9.22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70.3%;失业人员再就业21.11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70.4%;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80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78.0%。二是大中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7月份,长沙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株洲市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三是就业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全省“四上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在岗职工同比增长5%。其中,第三产业职工人数同比增长8.7%,比第二产业快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同比提高0.73个百分点。

  二、需要引起重视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回升基础不牢。一是部分基础行业仍然低迷。7月份,煤炭、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等采选业生产同比下降均在10%以上,且降幅未现收窄迹象。石油加工业7月份生产状况较上月有所改善,但生产同比仅实现微增0.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生产同比下降0.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生产下降4.8%,生产增速均较上月回落。受今年以来投资增长减缓等因素影响,水泥制造业增速回落明显,加之7月份连续高温不利基建投资施工,当月生产下降了2.1%。二是新兴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难度加大。今年以来,装备制造业对全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主要支撑作用,尤其是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快速增长起到的支撑作用更为突出,随着这两个行业同期基数的扩大,后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部分支柱产业难以持续较快增长。烟草制品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今年5、6月份,全省烟草制品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其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对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烟草制品业全行业运行景气度不高,去库存压力较大,后阶段在市场需求没有明显改善、生产计划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难以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四是工业投资增速仍然偏低。工业投资对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但2016年以来,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下滑,从40%以上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35%以下,占比仅34.3%。工业投资增速从2016年7月开始一直处于个位数增长,并呈下降趋势,1—7月虽有所回升但仅增长5.5%,增速比全部投资低7个百分点。另外重大工业在建项目个数减少,1—7月,全省在建重大工业项目同比下降9.7%。

  (二)服务业增速下滑。今年以来,以规模以上服务业为代表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呈现回落态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同比增长15.7%,比1—5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3.1个和1.4个百分点。一是新兴领域增长幅度有所回落。上半年,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73.09亿元,增长12.9%,比去年同期下降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2.07亿元,增长7.1%,比去年同期下降7.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46.75亿元,增长9.3%,比去年同期下降6.3个百分点。二是主要行业景气度不高。湖南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结构相对较为集中,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33个行业类别中,前五个行业占比接近70%。五大主体行业不同程度的下滑导致了服务业增速回落。其中商务服务业、电信及广播电视传输服务、道路运输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分别比1—5月回落5.1个、0.1个、2.8个和5.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在“限娱令”、新兴媒体快速崛起以及体制改革等因素冲击下,被誉为我省明星产业之一的“广电湘军”发展遭遇一定困难,广播电影电视制作业一直处于负增长、零增长和微增长之间,今年前6个月最高增幅仅为3.3%。三是盈利能力偏弱。受营业成本居高不下的影响,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利润率为8.8%,居全国第14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今年1—2月、1—3月、1—4月、1—5月和1—6月,营业成本增速比营业收入分别快3.3个、5.3个、5个、4.6个和3.2个百分点。多数行业处于微利状态,三成行业和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营业亏损状态,企业盈利面和行业盈利面仍未明显改善,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利润主要依靠几大支柱行业,不利于行业提质增效。

  (三)内需增长动力不足。一是内生性投资动力缺乏。2016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间投资领域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全省民间投资增速经历了明显回落到逐步回升的过程。1—7月,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9%,增速虽回升较快,但是在上年同期低基数的情况下的恢复性增长(2016年1—7月增长1.6%);总量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8.8%,比最高峰(2014年占比65.6%)低6.8个百分点,显示市场内生性投资动力缺乏。加之重大项目增速放缓,投资增长后劲乏力。1—7月,全省在建重大项目同比增长7.7%,完成投资增长9.1%,增速低于全部投资且呈持续回落态势。二是全省消费增速放缓。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由一季度的11.4%,逐月回落至当前的10.8%。且近几年来,受大电商平台快速发展以及本土消费品工业发展不足等因素影响,我省购买力外流逐年加大,2015年为775亿元,2016年为1080亿元,今年上半年为612.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24.7亿元。三是房地产开发有下行压力。长沙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短期内无放松迹象,销售下降的趋势将继续维持,占全省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长沙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继续扩大,将拖累全省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发展,而三、四线城市销售火爆的局面随棚改政策红利的释放将难以为继。1—7月,全省商品房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个和13.2个百分点,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后市有观望情绪。

  三、下阶段经济走势预判及工作建议

  从国际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全球经济保持周期性复苏;最新公布的摩根大通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触及今年4月份以来最高位;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已上升至5月初来最高水准,这些都表明世界经济正在复苏好转。从国内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多家国际机构也纷纷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其中,IMF今年第三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6.7%,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4,连续10个月保持在51以上,显示出制造业持续扩张;7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且持续位于54.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显示非制造业继续稳中向好。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增长较快,将进一步改善市场预期,带动企业扩大生产经营。下半年我国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综合分析判断,尽管我省下阶段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随着市场主体预期不断改善,发展信心不断增强,经济企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回升向好的态势有望进一步延续。下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科学研判,积极作为,精准发力,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增长的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加强预警研判和督促调度。由省委、省政府领导组织各有关部门加强预警研判,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协调行动,继续适时把握重要行业、重要指标的动向,如烟草、装备制造业、房地产、金融、税收、电力、大宗农产品生产等,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提出工作措施,推动目标任务落实。对照全省目标,加强目标过程性考核,在督查考核中找准问题所在,以便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地。加强对影响经济运行全局的重点任务、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督查督办。如选择重要经济指标排名相对靠后、重点工作任务进度相对滞后、有关问题相对集中的地区进行实地督查,坚决纠正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的问题,以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抓好重大项目的落实落地。主动做好党中央、国务院各项相关政策的对接工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从抓机遇、促发展的角度,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提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产品竞争力大、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储备,真正形成“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机制。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加大对项目的督促、跟踪、检查力度;特别是对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积极协调帮助解决,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达效,为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对各类重点产业项目、重大民生工程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资金、土地等方面要优先安排、重点保障,确保按时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达效,为全省经济增量提速提供坚强保障。

  (三)优化实体经济营商环境。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特别是家毫书记、达哲省长的亲自推动下,我省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为实体经济降低成本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但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企业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营商环境也是竞争力”的理念,全面落实各项惠企利企政策,推出更多含金量高、接地气的振兴实体经济新举措,尽可能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商事制度、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等改革,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完善权责清单、服务清单,下大力气推行和落实行政审批事项限时办结制。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应成立一站式服务机构,为来湘落户企业提供快速便捷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四)激活民间投资活力。今年以来,我省民间投资虽然增长回升明显,但与历史高位相比,仍有较大潜力。要切实抓好《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消除制约民间投资扩大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破除资本所有制歧视,给予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同等待遇,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用硬措施真正打破“玻璃门”、拆除“弹簧门”、突破民间资本发展的“天花板”。完善民间投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民间投资的融资力度,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深入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切实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工程等领域的门槛,培育新的投资热点。

承办:综合研究室
执笔:刘崇斌 黎雁南 朱继无 伍春阳 邹阳 谭兵农
核稿: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