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决策咨询52期
2016年,环长株潭城市群仍然是湖南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带动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城市发展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把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和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省的76.8%、71.3%、75.1%和73.2%。
一、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环长株潭城市群又称“3+5”城市群,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1.5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5个省辖市在内的城市聚集区,行政区域总面积9.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5.9%。其中,长株潭三市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层,国土面积2.8万平方公里,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五市为长株潭三市的辐射层,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16年末,区域内常住总人口4163.73万人,占全省的6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208.28亿元,占全省的80.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30384元和14593元。
(一) 核心城市人口集聚效应明显,城市结构不断优化
从市辖区常住人口看,长沙超过400万人,100万—200万的有5个(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益阳)。随着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核心城市城区规模逐步扩大,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拓展。长沙市市辖区建成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株洲、衡阳、岳阳超过100平方公里,湘潭、常德、益阳介于50—100平方公里。长沙市的都市区是城市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的主要集中区,空间结构为“一主、两次、六组团”,“一主”即城市主体,“两次”即岳麓片区和星马片区,“六组团”即暮云组团、金霞组团、坪浦组团、空港组团、黄黎组团、高星组团。紧靠着长沙县的这些乡镇,将会直接享受到长沙发展的规划福利,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城市群功能定位明确,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环长株潭城市群战略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之一。核心城市长沙,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中心;副核心城市湘潭、株洲,分别是湖南核心工业城市和红色旅游城市、南部中国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将城市群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重点,以产城融合为抓手,大力推进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带、常德千亿装备制造产业走廊、益阳船舶制造基地和城陵矶新港区、津澧新城、益阳东部新区建设,将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产业基地,打造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和滨湖型城市组团。做大做强衡阳市、娄底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衡阳西南云大经济圈协同发展,建设大衡山特色城镇带,加快建设娄底城镇带和娄双高附加值"两型"产业走廊、娄涟冷现代制造业走廊。加强与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及三省省会城市的合作共建,促进毗邻城镇在功能布局、产业建设、生态环保等方面协同发展。
(三)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城市间分工协作趋于合理
2016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创造了全省约80%的地区生产总值、70%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80%左右的工业产值。其中,长株潭三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242.99亿元,比上年增长5.0%,总量占到全省的42.8%;实现GDP 13712.15亿元,增长9.3%,占全省的41.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个百分点。长沙近年来通过“兴工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时期,2008-2016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比同期的GDP、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快2.4、10.8和3.2个百分点。工业多点支撑格局形成,2016年烟草制品、工程机械、电子信息设备、化学制品、有色金属加工和汽车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0.2%、14.4%、10.4%、9%、6.4%和7%。在这一时期,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业、信息软件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科学技术研究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壮大,成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株洲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业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带动下,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湘潭重点支持了湘钢、湘电、江麓、江南、江滨等重点企业围绕供给创新,推进企业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实现了存量扩张,同时以传统冶金、化工、建材、矿山装备、电力装备、食品为重点,推动了新一轮的技术改造。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作为省域次中心城市,正由市域或市际影响力的城市向具有省域或省际影响力的城市发展。
(四)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6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66.4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占全省的73.2 %。先后建成了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公路铁路交通、通信、电力、饮水和水利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城市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长沙市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不包括房地产)1312个,完成投资2773.6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1.4%。随着地铁交通网络逐渐成型、湘江新区面貌焕然一新、老旧汽车火车站相继改扩建、主城区高架快速路的加快建设等,长沙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长株潭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使株洲和湘潭与省会长沙“1小时经济圈”形成,连接三市的高速公路、快速公路也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密集网络。另外,随着长益高速复线、长张高铁、长沙高铁西站的规划建设,环长株潭城市群的交通通达度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五)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消费品市场活跃
2016年环长株潭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4元和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93元,增长8.4%。其中,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294.1元、36828.1元和31607.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8.4%和8.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448.2元、16918.9元和16575.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8.2%和8.0%。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全区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6年环长株潭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91.86亿元,占全省的75.1%,同比增长11.7%。
二、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规划缺乏延续性,发展方向不明确
以长沙为例,早年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已初见成效,三地初现融城趋势。但随着2014年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的设立,市政府又将各种资源大量投入了湘江以西进行开发建设。向南还是向西,至今仍然没有明确规划。其他城市虽然也出台了城市总体规划,但存在一定贪大求快、与城市群总体发展方向不一致的问题。
(二)城市间存在一定的行政壁垒,影响联动协同发展
从国内外主要城市群的发展经验看,各城市间密切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特征,政府的规划协调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当前来看,环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尚没有明确的规划,各个城市及各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也一定程度存在。这就导致了城市群之间产生恶性竞争,降低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三)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农村人口进城意愿不强
虽然近年来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和发展有了较大进步,但城镇化率还只有60%左右,常德、益阳、娄底城镇化率不到5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世界大型内陆城市群如美国芝加哥城市群,国内发展较早的珠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都在80%以上,这说明环长株潭吸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制度和服务发展还不够完善,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四)建设项目缺乏深入研究论证,资源利用效率低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后,省、市各级地方政府调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来支持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特别是在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研究论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如长株潭城际铁路开通后,由于票价不合理、高铁和公路竞争等,导致上座率一直不高。而长沙到益阳常德方向却没有高铁,公路运输能力有限,交通条件亟待改善。
三、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建立统一的规划协调机构、机制
无论是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还是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都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区域性组织来规划协调。如英国早在1964年就创建了“大伦敦议会”,专门负责大伦敦城市群的管理与发展问题。1990年来,大伦敦地区又先后引入了战略规划指引,以维持整个城市群战略规划的一致和协调。环长株潭城市群应该由省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区域性政府组织,并对规划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对有关问题、利益进行协调,为环长株潭城市群长期协同发展提供保证。
(二)加大人才吸引,最大限度为人才提供便利和支持
现如今,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就要努力做到多管齐下,量才使用,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多层次的吸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2017年,长沙发布《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对新落户并在长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另外,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新进该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用真金白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投资创业环境
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城市群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环长株潭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在交通、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建设上还存在短板,不能完全满足城市群发展的需要。要通过综合制度创新,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加快城市群吸纳资金、技术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步伐,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能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长株潭城市群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群的持续发展能力。
(四)做大做强核心城市,推动城市群联动发展
城市群作为一个区域组织,其空间载体是由发挥中心职能和经济组织职能的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城市所组成的城市体系。也就是说,在城市群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城市,它以极强的带动辐射功能影响着城市群的每一个体。如以纽约为核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洛杉矶为核心的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东京为核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核心的英国伦敦城市群,都是以核心城市带动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典型模式。所以要做强以长沙为核心的中心城市和各城市的核心城区。要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域范围,通过扩张、注入、融城等方式,扩大长沙市区范围,增强长沙综合实力,使长沙真正成为区域的“领头雁”,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要大力发展核心城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商贸、旅游、文化、金融、科技中心,成为推动各城市快速发展的核动力。
(五)发展“两型”社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两型”建设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意识,培养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理念,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和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淘汰落后技术和生产方法,开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示范区。从而美化城市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群,增强城市群发展的吸引力。
承办:农经队
执笔:周 迅
核稿: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