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湖南交通运输邮电业发展日新月异,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湖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建设交通强省、大力发展邮政电信事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网、综合服务能力接连迈上台阶,交通运输邮电业为湖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深化供给侧改革提供坚实保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交通运输业跨越式发展,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一)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南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全省仅有单线铁路950公里;主干道、石路面和“晴通雨不通”的土路面一共不足4000公里,且大部分农村不通公路;水运资源丰富但航道基本处于天然状态,通航条件差;交通装备落后,现代交通工具稀有,畜力车、木帆船大量使用;民用航空更是一片空白。经过70年的奋力发展,全省高铁、普铁、地铁、城轨、磁浮高度衔接融合,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农村公路成网成条,水运航道、港口标准化建设持续加强,机场网络已经形成,各种运输方式规模持续扩大,运输效率显著提升。
铁路路网持续扩大,全面迎来高铁时代。2018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5070.14公里,是1949年的5.3倍;路网密度由1949年的44.85公里/万平方公里,提升为2018年的239.38公里/万平方公里。其中,电气化里程达到3962.02公里,电气化率为78.1%。2009年,京港高速铁路武广段开通,湖南省迎来了第一条高速铁路,从此,湖南瞄准舒适度高、速度快的高铁精准发力,高铁建设驶入快车道。2018年末,全省境内有武广、沪昆、衡柳、怀邵衡以及长株潭城际等5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铁路,经停省内10个地级市,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由2009年的606.3公里增加到1729.61公里,高速铁路占比由2009年的16.4%提高到34.1%。同时,湖南积极探索铁路城际运输新模式。2018年末,长株潭城际铁路总里程达到103.76公里,覆盖长沙、株洲、湘潭,大幅提升了城际资源要素流动的效益和水平,带动“长株潭”1小时经济生活圈共享共建共同发展。
公路路网四通八达,稳居“高速大省”行列。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改变道路运输贫瘠的面貌,湖南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持续加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末,公路里程由1949年的3142公里增加到24万公里,增长75.4倍,架起桥梁4.73万座,开凿隧道835处。1994年,长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开启了全省高速公速发展的新纪元,从此全省高速公路里程以年均23.1%的速度增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2018年末,全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79段,出省通道25个,总里程6724.57公里,相当于1994年的153倍,里程数列全国第4位,稳居 “高速大省”行列。与此同时,2018年全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不断加大对贫困县的投资建设,2018年贫困县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4亿元,占全省交通总投资的46.8%。2018年末,全省农村公路(含县、乡、村道)里程达20.21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了15.30万公里,是1978年农村公路里程的4.1倍。公路乡镇通达率和通畅率均达到100%,建制村通达率和通畅率达到99.97%,基本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水泥路,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交通落后的面貌,解决了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水路航道优化升级,港口建设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内河通航里程虽有10913公里,但滩多水浅,没有等级航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省水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通江达海航行网络逐步完善。2018年末,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1968公里,比1949年增长9.7%。其中,七级及以上等级航道里程达到4219公里,占总里程的比重为35.3%,千吨级航道里程共1111公里。全省拥有长沙、株洲、湘潭和岳阳4个规模以上内河港口,其中,长沙、岳阳为全国内河28个重点港口,全省生产用码头泊位1107个,千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107个,基本形成以长江为依托、洞庭湖和湘资沅澧高等级航道为骨架、岳阳港长沙港为主枢纽的内河水运体系。
民航建设成果丰硕,航班航线更趋完善。改革开放前,湖南民航事业缓慢发展,直到1978年,湖南使用中的民用运输机场仅2个,航线仅18条。改革开放以后,民航建设步伐加快,至2018年底,随着岳阳三荷机场通航,全省形成了以长沙黄花机场为中心,张家界、衡阳、常德、永州、怀化、邵阳、岳阳机场相互配合的机场体系,定期航班通航机场达到8个,定期航班航线达到360条。全省共有长沙、张家界2个国际港,国际航线50条,比2008年增加43条;国外通航国家达17个,比2008年增加12个。
(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从业人员持续增长。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就业者。2018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员达到176.54万人,比2000年增长79.1%。其中,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快速增加,2018年达到106.96万人,是2000年的10.9倍,年均增长15.1%。
运输设备量质齐升。2018年末,湖南境内铁路机车数量突破千辆,其中,电力机车691辆,内燃机车325辆。全省民用汽车786.20万辆,较1949年的0.11万辆增长了7146.3倍;2018年全省私人汽车727.45万辆,较1987年的2.64万辆,增长了274.5倍。2018年末,公路营运客车和货车分别达到3.85万辆和31.45万辆,分别是1978年的24.8倍和64.8倍。全省水路运输营业性船舶净载重量430.82万吨位,是1978年的8.1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高速列车、大型客机为代表的运输技术不断突破,网约车、无车承运人等新形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交通运输设备得到长足发展。
运输能力大幅提高。2018年,全省主要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量10.81亿人,货运量23.11亿吨,分别实现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1668.36亿人公里和4404.28亿吨公里,分别是1950年的213.6倍和325.5倍,年均增速分别达8.2%和8.9%。铁路客运增长尤其快速。2018年,全省铁路实现旅客周转量973.54亿人公里,是1950年的142.5倍,年均增长17.6%;其中,高速铁路客运量迅猛增长,2018年完成客运量8187.48万人,实现旅客周转量448.87亿人公里,分别是2009年的177.2倍和116.2倍,年均分别增长77.8%和69.6%。公路货运主体地位突出。2018年末,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3114.85亿吨公里,占全省货物总周转量的70.7%,是1950年的3万多倍。水路货运能力日益提升。2018年完成货运量2.11亿吨,实现货物周转量458.96亿吨公里,分别是1978年7.3倍和20.6倍;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43亿吨,是1978年的44.4倍;集装箱吞吐量67.65万TEU(标箱),是1999年的72.0倍。民航运输优势不断显现。1957年,全省民航仅发运旅客205人,货邮发运量37吨;2018年,全省民航完成客运量达1403.34万人,完成货运量8.13万吨。
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交通运输各部门形成了联动保障机制,在重大节日、突发事件、各种自然灾害面前,切实保障了交通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三)结构和网络不断优化
运输结构持续调整,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公路运输尚不发达,铁路运输一枝独秀,铁路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占全社会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的71.8%,而公路仅占0.8%。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公路路网不断完善,尤其是高速公路飞速发展,公路运输以 “点到点”灵活便捷的优势逐渐占据了运输主导地位,成为货运主要途径。2008年,全省公路货运周转量首次超过铁路。2018年,全省公路货物周转量是铁路运输货物周转量的379.1倍;公路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占全社会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的比重达到58.0%,高出铁路25.1个百分点。
智慧交通加快推进,水陆空立体网络正在构建。全省不断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动传统交通运输向智能交通转变。湖南首条5G智慧高速正在筹建;电子收费有力推进,截至2018年,全省98.8%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支持移动支付,ETC用户达到248万。湖南持续推动“公转铁、公转水”进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建设立体运输网络。长沙、岳阳两港联动,修筑进港铁路专线,深入探索“水铁公”多式联运模式;湘欧班列常态化运营,线路开通11条,联通30个国家;国际航班通航“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31个城市,“四小时航空经济圈” 加快构建,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大。
二、邮政业提质增效,快递业蓬勃发展
(一)基础设施日益健全,邮政网络通达便捷
1949年末,全省仅有邮政局所1534处,其中自办局所176处,邮路总长度3.69万公里,设施有限且集中在城市,农村用邮十分困难。改革开放初期,邮政运力主要依靠铁路客运加挂邮政车厢和汽车货运,寄递效能较低。改革开放后,全省在邮政行业基础设施上持续加大投入。2018年末,全省拥有邮电局所2673处,邮路总长度达到11.45万公里,分别是1949年的1.7倍和3.1倍。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连接城乡、覆盖全国、通达全球的现代邮政网络。
(二)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业务品种丰富多样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基础服务业的邮政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经营规模快速扩大。1978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0.46亿元,2018年,邮政业务总量达到248.24亿元,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63.52亿元。业务品种日益丰富多样。新中国成立初期,邮政业务主要是信函、汇票、包件等;上世纪80年代,邮政业务品种开始趋向多样化,相继开办了贺年明信片、国际国内特快专递、电子信函、邮政汇兑、订销报刊杂志等等;近年来,新业务不断扩展,出现了快递业务、邮政通信业务、智能快递箱业务等新的增长点。
(三)快递业务发展迅猛,服务消费转型升级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革新,资源要素流动加快,物品寄递需求激增,传统邮政寄递业务已不能满足需要,函件、报刊、汇兑等业务逐步萎缩。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整合发展下,流通方式、消费方式迅速转型升级,快递业务迅猛发展。2018年末,全省快递服务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备案末端网点超过6000个,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达到30家。2018年,全省实现快递业务收入80.47亿元,是2012年的4.9倍,年均增长30.3%,占邮政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12年的33.8%提高到49.2%,接近半壁江山;完成快递业务量7.89亿件,是2012年的7.9倍,年均增长41.1%,连续6年保持35%以上的高速增长。快递业借助智能分拣、物联网、现代物流运输,服务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不断增强,吸纳就业作用突出,快递市场充满活力。
三、电信业迅猛发展,新技术催生新动能
(一)基础网络纵深覆盖,全面进入“光网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电信通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迁。新中国成立之初,全省长途电信网络仅有架空明线8203对,杆路5122公里,长沙与各地区相互间的通信联络主要靠短波无线电路维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为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在经历邮电分营体制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电信重组后,通信行业不断焕发活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积极响应“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光进铜退”工程,落实“提速降费”等政策,通信网络容量不断扩大。2018年全省拥有移动电话基站23.33万个,是2002年33.5倍,年均增长24.5%;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0123万户,是2002年的12.1倍,年均增长16.8%;行政村4G网络覆盖的比重达到99.6%。全省“千兆光网城市,百兆光网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光纤网络全面覆盖城乡。2018年光缆线路长度203.25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达到4.63万公里,比2002年增加2.77万公里。行政村通光纤比例达100%,光纤接入FTTH/O用户在全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中占比达到89.9%。
(二)移动电话不断普及,提速降费稳步推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通信技术不断创新突破,固定电话用户经历了逐渐增多达到顶峰又回落的过程,从1949年区区上千户增长到2006年1341.26万户的历史最高点,再回落至2018年的648.39万户。移动通信历经了5代升级,通信质量、速度不断提高,2G、3G用户向4G、5G迁移,移动电话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全省移动电话用户由2000年的279万户增加到2018年的6302.89万户,年均增长18.9%,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94.2部/百人;其中,4G用户总数达到4710.94万户,占全部移动电话用户的74.7%。移动宽带加速普及,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比重达82.8%。随着“提速降费”深入推进,2018年末,移动数据流量平均单价同比下降68.3%,资费下降带来了流量消费的爆发式增长,2018年末,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6.74亿G,同比增速高达251.4%。
(三)互联网用户数快速攀升,“互联网+”助推转型
截至2018年末,全省拥有固定互联网用户1635.32万户,是2005年的12.6倍,年均增长21.5%;拥有移动互联网用户5389.15万户,物联网终端用户达731万。互联网用户持续攀升,为互联网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带动了电信业务总量加速增长。2010年-2017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16.2%。2018年,全省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474.65亿元,是1999年的29.4倍,同比增速高达166.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等一系列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式创新不断涌现,改变了人民的生活,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极大提升社会经济效率,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互联网+”成为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回首70载,湖南交通运输邮电事业日新月异,硕果累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强化邮电通信安全、优化服务水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将打赢交通运输邮电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为高质量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坚实的交通邮电保障。
备注:铁路相关数据来源于广铁集团、南昌铁路、南宁铁路等;公路水路相关数据来源于湖南省交通厅;民航相关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机场集团,不包含岳阳机场数据;邮政行业相关数据来源于省邮政管理局;电信行业相关数据来源于省通信管理局。
承办:服务业处
执笔:谢妮莉
核稿:徐 林
责编:刘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