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供应形势趋好 存在问题仍待解决
(2001年第23期)
春耕备耕在即,据从各市县调查获悉,我省农资企业生产形势趋旺,产品质优价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 供应数量增加、供应品种增多 据省农资部门调查,今年备耕、春耕期间,我省化肥、农膜等主要农资商品的可供货源,分别达到了去年同期实际销量的两至三倍。据常德市城调队调查,该市农资生产企业根据今年气温偏暖,春耕备耕提前的特点,为满足农民需要,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湖南雄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门玉叶化肥股份有限公司2月份开足马力,共计生产磷肥6518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产量分别增长14.7%和2.4倍。该市农资公司抽调精干力量组织货源,扩大供应品种,化肥、农药由上年的100来种增加到120多种,确保了春耕生产的需要。 二、 农资价格小幅下跌 从农资零售环节看,1-2月份全省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3.7%,其中化学肥料、农药及农药械分别下降9.4%和5.9%。据常德市对该市安乡等5个县的市场价格调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呈稳中有降态势,如汉寿县的尿素、碳酸氢铵、复合肥、甲胺磷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5.8%、4.5%、16.6%、6.3%。 从农资出厂环节看,大部分品种出厂价格也有所下降,湖南雄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磷肥与石门玉叶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磷肥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7.4%和5.6%。湖南海达化工农药厂生产的40%乐果乳油和90%杀虫单粉剂出厂价格每吨分别为10442元和15400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和3.8%;洞庭氮肥厂生产的尿素出厂价格(不含税)由上年每吨1050元~1100元跌至950元~980元。 三、农资生产流通中的主要问题 1.产销价格倒挂,企业经营困难。化肥系支农产品,属于微利行业,化肥行业也是走向市场较晚的一个行业,1997年国家才把化肥由行政主导型转为市场主导型,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化肥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经营困难。如全国化肥行业的骨干企业、湖南最大的化肥生产基地--洞庭氮肥厂,从1996年到2000年生产的尿素生产成本(不含税)从每吨850元增加到1250元左右,而出厂价格(不含税)却从每吨1200元跌至950元~980元,每多生产1吨尿素,企业就要增亏200元以上。 2.农资产销形势地区间有差别。虽然常德、慈利等市县农资产销形势较好,但有些地区存在产销困难。据岳阳市对全市七家大、中、小型农资生产企业调查,今年头两个月,这七家企业共生产尿素3.45万吨,销售3.59万吨,分别为上年同期的75.4%和80%,仅为生产能力的28.8%;共生产碳酸氢铵5.94万吨,销售5.57万吨,分别为上年同期的91.4%和88.6%,仅为生产能力的40%。在七家企业中,有一家完全停产,三家处于半停产状态,没有一家满负荷生产。 3.农资生产结构不甚合理。由于我省加强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单质肥的需求减少,对复合肥、专用肥等需求增加,而有些化肥生产企业产品仍旧是碳酸氢铵、尿素两个老面孔,产品结构单一,不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要求。 4.农资经营部门采购资金紧缺,部分地区农资库存告急。随着银行商业化程度提高,对效益欠佳的农资经营部门在贷款上表现冷淡,本来效益不好的农资企业资金更加紧张。据邵阳市供销社反映,上年底省农资公司计划向该市调运1000吨化肥,因资金困难最终没有落实。据常德市调查,石门县因冬储不足,复合肥由上年每公斤0.88元上涨到1元;桃源县因货源紧张,尿素和碳酸氢铵价格分别上涨55.2%和24.4%。 |
执笔:谌 滨 核稿:罗 凯 |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