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学生减负 任重道远

(2001年第60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1-06-1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对于学生减负,2000年教育部专门作出了规定,一年来,减负执行情况如何,我们就此走访了邵阳市四所小学及四所中学的部分师生及学生家长和学生。结果表明,对于学生减负,看法仍不一致。

一、学生减负各持己见

.学生赞成。几乎所有学生对减轻学业负担表示坚决拥护。据学生反映;减负后,学习比以前轻松了,课外作业明显减少了,”心理压力也小了。据某小学四年级男生反映,现在课外作业30一40分钟就可以完成,比以前减少了20一30分钟,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当问及课余时间,如何安排时,多数同学回答是;打乒乓球,学英语、看书、玩耍等。许多学生利用课余和双休日、节假日参加一到二门特长学习,如绘画、写字、唱歌、跳舞、学乐器、打排球、打羽毛球等。

2.老师担心。据江湖小学一位领导反映;减负工作我们拥护并严格遵守,但老师都比以前更担心了。如取消周考、单元考、月考、少考便无法得知学生成绩好坏,老师心中没了底,工作难度加大了。此外学生和老师认识产生了片面性。从学生来讲,认为学习太苦太累,现在减轻学习任务,要好好玩一玩,因而对老师布置的正当作业有了拒绝的理由和借口;从老师来讲,则认为学生学习成绩不佳是减负带来的后果。

3.家长发愁。据多数家长反映,减负后,孩子们学习吃苦耐劳精神差了,心比以前野了,管教难度大了。比如学生在校时间缩短,但回家的时间却比以前晚,在外逗留时间长了。这样,从负面效果来看,增加了孩子接受外界不良影响的机会,容易结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因而沾上恶习,如何让孩子们好好利用课余时间作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情,有的家长觉得无可奈何,叹息道“真难呀,让我们发愁。”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学生减负的具体作法上仍存在一些偏差。一是超时补课在一些学校仍时有发生。例如某中学规定初一年级每周六的上午补课,某中学规定高三周六、周日两天补课。还有的学校在校外租房补课,且大多是收费性补课。二是布置家庭作业违规超时,多数学校难以执行到位。据某小学老师反映;该校一、二年级90%以上的学生家长要求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老师只好听从家长的,布置一些作业。中学执行情况更差一些,例如:某中学初一年级家庭作业超标0.5小时,高三学生家庭作业远远超过2小时的标准。三是中学使用外来成套单元测试题;升学模拟题、练习题册、老师自编练习题等情况仍不少见。我们测称某中学初一一位学生书包,重达15斤,远远超过标准用书重量。

据分析,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多数教师仍未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解脱出来,如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仍是以卷面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二是老师待遇较差,工作强度大,收入相对偏低。为增加收入,部分学校及教师便借给学生补课来弥补收入的不足。三是学校自身办学条件有限,教学设备远远跟不上教学需要,多多少少成了学校收费的理由和借口。四是社会环境欠佳,公益娱乐设施滞后。邵阳市区在校中、学生近10万人,而有限的校外活动场所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且几乎没有公益服务设施,更无大型公益场所让孩子课余玩耍。而另一方面,校外网吧、街头书摊、低劣音像制品则泛滥成灾,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如何使学生减负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建议,一是加强和提高全社会对学生减负的理解与认识,开设社会实践课堂,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学习社会知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二是要号召全社会来关心孩子们的成长环境,重点整治文化娱乐场所中的黄、赌、毒恶流,净化社会风气,改善整体环境。三是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尽快解决减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执笔:刘湘林 郑  洁
核稿:罗  凯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