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湖南省养殖业生产稳中有热
(2002年第042期)
一、生猪生产发展平稳
一季度全省生猪饲养量5630.51万头,同比增长3.1%,其中出栏肉猪1889.62万头,同比增加58.69万头,存栏3740.89万头,同比增加111.44万头。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减缓。
生猪发展趋缓,其主要原因:一是猪价呈下跌趋势,农户养殖盈利减少。一季度猪肉批发价格在8.5—9.0元/公斤之间徘徊,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9%。同时,饲料价格上涨,每公斤玉米上涨了0.1-0.2元,增加了养殖成本。农户每出栏一头猪,可盈利45-90元,盈利有所减少;二是随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宣传和鼓励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加上政府扶持力度大,农民养殖以草食为主的家畜积极性很高,而饲养生猪积极性受挫;三是人们对畜产品的消费习惯逐步向鲜活、多元化、营养、科学方面转变,消费结构也由过去的单一猪肉品种,向牛羊禽蛋肉、特种养殖产品转变。
促进我省生猪生产进一步发展,要合理调整粮猪比价,使农户养猪有利可图。下大力气加快生猪品改,提高产品质量,拓宽市场销路。大力发展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如桃江县推行“5+1”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专业户大幅增加。同时,应多开发一些精深加工、小包装、半成品、冷却肉产品,通过提高猪肉的附加值,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二、草食动物发展较快
草食动物在近几年的结构调整中,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成为畜牧业生产中的热点。一季度全省出栏牛、羊分别为44.85万头和186.05万只,同比增加3.94万头和19.58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9.6%和11.8%。牛肉的市场价格稳定在14—15元/公斤的水平。羊肉消费日趋火爆,市场需求渐盛,羊肉价格保持在16.5—18.5元/公斤之间。牛羊的饲养仍是较好的致富门路。肉牛的分散饲养、集中育肥的饲养模式也随市场的扩大得到发展,由于市场缺口较大,今年优质奶牛、杂交育肥牛、肉用羊等货紧价扬的局面不会改观。
各地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呈现可喜局面。涟源市组建牛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00余万元购进夏洛来、西门塔尔杂交良种肉牛1500头,从新西兰引进纯种安格斯供体母牛86头,种植牧草2000余亩,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组建全国最大的胚胎移植中心,采取集科研、良种繁殖、肉牛生产、肉类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发展良种肉牛1万头,并配合扶贫办共同开辟了羊牛与扶贫相结合的开发式扶贫之路,在涟源北部江、伏口等贫困山区,启动“金牛脱贫工程”。郴州市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草山资源,积极引进优质牛、羊新品种,促进草食动物的良性发展。桃江、安化等县利用山地优势,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体系,解决了养殖户后顾之忧,调动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
三、家禽生产来势较好
一季度,全省家禽出笼11637.18万羽,比上年增长8.2%;禽蛋产量15.72万吨,比上年增长6.8%。禽价保持稳定,活鸡价格在12元/公斤左右,主要畜禽产品发展来势较好。郴州各县市大力发展地方品牌,如永兴的四黄鸡、北湖的中华绿鸭、临武的临武鸭等,都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南县、沅江市利用湖区地阔水便的优势,大力发展土鸡、水禽养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衔接,促进了养殖规模的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养殖品牌,以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发展拳头养殖业。 浏阳市葛家乡通过能人带动、科技创新、加强管理、政府引导,涌现出了养鸡上5万羽的大户12户,上1万羽的大户100户,5000羽以上的大户188户。全年共出笼鸡300万羽,形成了以集裕、龙潭、青新等为主的养鸡村。并成立信息服务中心,筹建龙华鸡业集团公司,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创税。
四、水产品发展良好
一季度全省水产品产量37.11万吨,同比增加2.35万吨。近年来,加快集中连片的商品鱼基地的建设,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行科学养殖的管理,养殖平均单产提高较快,鳖、龟、河蟹、鳜鱼、黄鳝、乌鳢、优质鲫、银鱼等名贵水产继续升温,养殖效益有所增加。增长较快的资阳区在2000年增加了精养水面0.35千公顷,为今年水产品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季度水产品0.25万吨,同比增加0.1吨,增长25%,其余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增长。
五、奶牛、牛奶发展出现新的热点
全省一季度牛奶产量5181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67.2%。奶牛饲养在上年效益颇丰的基础上又有提高。农户饲养一头奶牛,年可收益3000—5000多元,成为畜牧业中饲养效益较好的项目,一是得益于奶类消费的大幅度增长,二是得益于乳品加工业的发展。
我省部分地区非法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等药品,严重影响我省畜牧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人们身体健康。要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监控,加大对饲料、兽药、动物及其产品、水域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的检测、监管与查处力度。
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是农民收入重要的增长点,据省农调队对3700户农户抽样调查显示:一季度农民人均牧业收入为134.3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7元,增长3.5%。养殖业要加大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和特种水产,突出抓好畜禽品种的改良,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和高效渔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比重,促进畜牧水产主导产品、特色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和开发,提高我省畜牧产业的综合效益。
承办:农调队
执笔:吴 罡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