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湖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系列分析之二

(2002年第144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2-12-2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省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快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全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科技事业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教育事业迅猛发展

    十三年来,特别是十五大后连续三年的高等教育扩大招生,我省加快了学校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力度,全省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截止2001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61所,在校本、专科学生33.13万人,比1989年增长3.64倍,当年毕业生4.97万人,比1989年增长2.05倍。硕士以上学历教育步伐加快,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2001年在校研究生为10589人,比1989年增长4.58倍,当年毕业研究生1639人。十三年来全省高校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累计达42.86万人。
(二)成人教育持续发展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为适应在职人员不断知识更新的要求,我省成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1年,全省共有成人高校26所,在校学生25.56万人,比1989年增长2.16倍,当年毕业生有5.03万人,十三年来累计有63.54万人通过成人教育取得了高等学历的结业、岗位培训等证书。
(三)中等教育结构日趋合理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各知识层次的需求,我省对中等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学科设置,及时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增设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急需的相关学科,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中等教育的质量。截止2001年,全省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25所,另有高校举办的中专教学部34个,在校学生24.09万人,当年毕业8.09万人,分别比1989年增加1.36倍和2.22倍。
(四)中小学教育稳步发展
    截止2001年末,全省共有普通中学4695所,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分别为425.59万人和103.42万人,分别比1989年增长171.36%和145.79%。初中升学率为60.45%,比1989年高21.95个百分点。全省共有小学29340所,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分别为601.26万人和135.71万人。2001年小学升学率为97.89%,比1989年高28.79个百分点。2001年全省小学辍学率为-0.54%,比1996年减少1.6个百分点,中学辍学率为3.4%,比1996年减少1.61个百分点。
(五)民办教育异军突起
    十三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民办(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截至2001年末,全省民办(私立)普通中学已达251所,比1989年增加2.54倍。在校学生146984人,比1989年增加10.68倍。全省民办(私立)普通小学261所,比1989年增加8.32倍。在校学生59962人,比1989年增加50.16倍。民办教育的兴起,对普及我省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文化艺术日益繁荣

    十三年来,随着我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建设的长足发展,加上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等等,这些都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使整个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界思想也空前活跃。
(一)文化设施建设丰硕,群文活动日趋活跃
截止2001年,全省共有文化馆124个,博物馆72个,公共图书馆115个,街道乡镇文化站2493个。我省还通过文化先进县、“三百工程”等创建活动,以及农村“五个一工程”(每乡一个文化站、一个广播站、一个电影队、一个图书馆、一个文艺演出队)建设,带动了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全省新命名“百强集镇文化站”94个,“百优群众文化艺术之乡”88个,“百佳民间剧团”52个。
(二)艺术创作全面丰收,演出活动色彩斑斓
截止2001年,全省共有专业艺术演出团体87个。十五大以来,我省始终坚持以繁荣文艺为中心,实施精品战略,创作了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艺术作品,巴陵戏《弃花翎》、小品《求诀》等8个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舞剧《边城》、湘剧《马陵道》获中华大奖;杂技《转毯》、《压泥杆》分获全国少儿杂技比赛金奖。在全省首届“田汉戏剧理论成果评奖”活动中,评出优秀专著3本,优秀论文10篇。
在艺术创作全面丰收的同时,我省演出活动频繁,十三年来,全省专业剧团年平均演出13000多场,其中一半以上是在农村演出,各地民间剧团更是常年上山下乡,年演出达数万场。
(三)图书出版稳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各种书报杂志迅速发展。2001年出版各类杂志10050.6万册,各类报纸92272.7万份,各类图书23808万册。1997年来,总计出版各类杂志49597.6万册,各类报纸405339.2万册,各类图书153493万册。全省群众读书看报的风气已日趋增强,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四)广播电视迅猛发展
十三年来,我省广播电视业在改革中迅猛发展。无线广播电台节目套数由1989年的11套,增加到2001年的53套,平均每日播出时间486小时,比1989年增加391个小时,广播覆盖率达81.62%。电视放映节目套数达101套,比1989年增加83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由493小时增加到8224小时,增长16.68倍。电视覆盖率达91.7%,比1996年增加5.2个百分点。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有线电视的普及更使人们的业余生活锦上添花。

三、医疗卫生明显改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全省卫生系统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深化卫生改革,理顺运行机制,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一)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十三年来,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增加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截止2001年底,全省已建立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05个,有卫生工作人员24.37万人,病床14.62万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03人,病床2.04张。九五期间,全省卫生行业的固定资产由29.42亿元增加到80.2亿元,房屋面积由1413万平方米增加到2163万平方米,专业技术设备由8.59亿元增加到27.47亿元,防病治病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二)预防保健成效突出
    十三年来,预防保健进一步落实,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全省提前一年实现了初保第一个十年规划目标。“九五”期间,婴儿、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32.76‰、59.31/10万下降到23.70‰和54.81/10万。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省儿童计免接种率达到“三个85%”的目标,继消灭天花、鼠疫、回归热等疾病后,又消灭了丝虫病和脊髓灰质炎,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28.06%。大灾之年均实现无大疫的目标。城市居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全省有9个城市成为“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农村改水改厕取得了较大进展,有46%的农村人口饮上了自来水,有45.8%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
(三)“三项建设”成绩巨大
    十三年来,各级政府多渠道筹集近10亿元用于农村卫生“三项建设”,改扩建县级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院(所、站)238所,乡、镇(中心)卫生院1979所,总建筑面积达258.2万平方米,筹资近亿元购置了专业技术设备。经过多年的建设,乡镇卫生院总资产由3.68亿元增加到12.68亿元。近年来,各级共筹资各种卫生扶贫资金3700万元,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卫生的“三项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地方的卫生落后面貌。
(四)中医事业稳步发展
    全省有中医机构118个,其中有7个全国示范中医院,有中医药院校和科研院所7所,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约3.6万人。全省有5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25名,省级名中医50名。十五大以来,全省获国家中医科研成果2项,部省科研成果59项,马王堆医书和土家族、苗族医药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及中医药新产品34个,总产值上亿元。全省有3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90%的乡镇卫生院有中医门诊和中药房,中医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四、体育运动成绩辉煌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竞技体育成绩有了新的进步
    1997年湘籍运动员在第十三届亚运会上夺了13枚金牌;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了7枚金牌;2001年在第九届全运会上夺得19.5枚金牌。十三年来,我省运动员在各类全国性比赛中共获金、银、铜牌1376枚;在国际比赛中共获金、银、铜牌414枚;特别是在2000年奥运会上,我省运动员共获7金2银1铜,奖牌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二)群众性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
    十五大以来,我省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群众体育运动有了新的发展。首创的大众运动会总人数超过300万人次,是群众体育的新创举,同时,千艘龙舟闹三湘,五十万人健身大展示、百万群众接力跑,具有湖南特色的群众体育蔚然成风,有33个县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

五、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十三年来,我省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科技工作者高举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旗帜,深入实施“科教兴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依靠、攀高峰”的科技工作方针,突出“创新、创业、创环境”的工作思路,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十五大以来,我省先后有近150个项目进入国家攻关计划。列入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计划的“水稻大面积示范工程”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5年来,全省共取得科技成果4800多项,100多项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500多项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取得了一批居国际领先水平的优秀科技成果,如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磁悬浮列车等。全省专利申请量15000余件,授权量7000多件,累计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8位,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9位。全省科技成果中应用技术成果比例由50%增长到70%左右,成果应用率由78%提高到84%。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发展支撑条件明显改善。与1996年相比,全省专业科技人员增长25%,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数从158人增加到198人,增长28%。每万劳动力中从事R&D的科学家工程师数由7.0人增至7.7人,省级重点实验室已从5年前的9家增加到目前的25家。目前全省已建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部属重点实验室和2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五大以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已成为我省经济增长格局中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2001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93.36亿元,创利税85.3亿元,分别为5年前的3.42倍和3.05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基地建设成绩斐然。“五区一园三基地”的软硬环境建设与发展力度不断加大,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五个高新区初步建成政策环境好、运行机制灵活、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的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1年5个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7.91亿元,创利税50.81亿元,分别是5年前的5.58倍和4.05倍。
(三)民营科技异军突起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由5年前的800余家发展到目前的1500多家,由不足40亿元提高到300亿元。民营科技企业占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总量由不足20%提高到50%左右,在高新区内达到60%,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四)农业科技取得长足进步
    十三年来,我省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科技开发体系基本形成,我省现有农业科研机构263个,科研人员2000余人,农业院校23所,建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联合研究中心,共建立农技推广机构8700个。二是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1997年至2001年,全省取得农业科技成果800多项。三是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份额不断提高。1997年至2001年全省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新品种覆盖率在80%以上,到2001年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47%。四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5年前的34%上升到45%;非农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不足40%上升到近80%,农民人平纯收入2001年达2296元,比5年前增长28%。
(五)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十五大以来,我省按照以项目为纽带,以引进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的国际科技合作思路,加大了引技、引资、引智力度,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我省执行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80多个。在引进项目时,我省不仅注重成果的“含金量”,更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5年来,我省共引进资金800多万美元。积极开拓海外智力资源,邀请国外专家2000多人次来湘讲学。

承办:人口社科处
执笔:戴信会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