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湖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系列分析之十六

(2002年第164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2-10-1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省财政工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培植财源,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政管理,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综合财力明显增强,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

一、财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高

    1994年,我省改革税收制度,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局面,扩大了地方财权,调动了地方各级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初步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之后,湖南财政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坚持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财思想。一是树立发展观念,着力支持经济发展、拓宽生财范围、培植多元化的财源体系;二是树立效益观念,形成"经济发展看效益,效益提高看利税,利税增长看入库"的共识;三是强化全局、平衡和法治观念,实现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近年来,我省围绕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宏观调控三个方面,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补充的新型的流转税制度,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开展了所得税收入分享、工资统发等多项重大改革,进一步强化了财政职能,规范了政府和部门的理财行为。目前,以分税制为核心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相适应的湖南财政运行机制已初步形成。前不久召开的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核算改革,将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实行收缴分离,收支脱钩,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取消执收单位预算外资金账户,使所有非税收入直接汇缴财政专户。要不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确保农村改革顺利的圆满成功,大力实施"金财工程"。
    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高。全省财政监督工作以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为中心,逐步探索出了"内外审查并举,收支监管并重"的新路子。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认真贯彻〈〈预算法〉〉,强化了预算约束,调整和优化了支出结构。同时规范财政体制,强化了税费收入征管,加大依法治税力度,有效防止了税费收入的"跑、冒、滴、漏",促使财政收入一年一个台阶。加强了预算内外资金统筹,1994年,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湖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把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一系列重要的地方性财政法律规章,如《湖南省会计条例》、《湖南行政性收费实行预算管理办法》、《湖南省农业特产税征收办法》、《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湖南省财政监督条例》等已陆续出台,依法理财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依法理财的水平也逐年有所提高。

二、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实现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1989年以来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从当年的640.80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983亿元,总量增加了3342.2亿元,增长了5.2倍,年均增长9.5%,比改革开放以来的1978年到1989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快1.4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54元,是1989年的5.6倍。今年上半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1772.59亿元,同比增长9.6%,经济运行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收入稳步上升,从1991年起,全省连年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1993年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27.56亿元。1995年突破200亿元,达到203.47亿元。1999年全省财政收入登上300亿元台阶,达到302.28亿元。2001年全省财政收入361.71亿元,比1989年增长4.3倍,年均增长1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5.41亿元,是1989年的3.0倍,年均增长9.5%。今年1-6月,全省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92.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9.19亿元,上划中央“两税”83.42亿元,分别增长19.0%和8.9%。

三、财政收入结构改善,收入质量有所提高

    在财政收入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收入结构得到改善。工商税收一直是财政收入的一项稳定来源。13年来,一般预算收入中的工商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稳定在60%左右的水平上。以企业利润为基础的企业收入逐年上升,1989年为-1.48亿元,到1992年为-0.78亿元,1994年企业收入止亏,实现2.70亿元。1997年以后,随着企业效益的进一步好转,企业收入呈高速增长态势,到2001年达19.35亿元,年均增长63.3%。

四、财政支出总额逐年上升,分配结构优化,支出重点突出

    13年以来,全省地方财政支出逐年增加,力度明显加大。1989年全省财政总支出74.23亿元,2001年增加到431.70亿元,增长4.8倍,年均增长15.8%。在资金投向上,我省财政始终坚持为全省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支出重点,充分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人民财政本质。按照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我省着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重点突出工资发放、社会保障、教育以及基本建设和企业挖潜改造等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等全局的重点支出需要。
    (一) 采取一系列确保工资发放的政策措施,通过实行财政统发工资,在人民银行国库设立工资专户,按省核定比例将收入划入工资专户,加强资金调度等积极有力措施,基本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消化老欠、不出新欠的目标。
    (二) 加大了社会保障支出力度,对养老、失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予以重点安排。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全省财政用于抚恤救济、行政事业单位离退费、社会保障支出分别为24.67亿元、41.69亿元、55.51亿元、73.17亿元,占当年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9.0%、13.3%、16.0%、16.9%。
    (三) 大力支持文教、科卫事业发展,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方面的事业费逐年大幅增加。2001年全省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91.62亿元。比1989年增长3.43倍,年均增长13.2%。
    (四) 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基础。2001年全省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共计49.17亿元,占当年地方财政支出的11.4%,是1989年的6.72倍,年均增长17.2%。
    (五) 大力支持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我省是农业大省,支持农业一直是财政支出的重头戏。仅以农业综合开发支出为例,1997至2001年5年间,全省财政该项支出共计15.84亿元,建成了一大批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贡献大的多种经营项目,以及具备一定产业化水平,能够影响和带动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项目。
承办:核算处
执笔:肖首雄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