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02年湖南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入

(2003年第021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3-02-12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2年,我省农作物秋冬播面积在调整中发展,秋冬播总播种面积为2152.4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67.51千公顷,减3.0%。分品种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谷物播种面积大幅度调减,蚕豌豆、马铃薯面积保持稳定

    2002年,全省秋冬播粮食作物面积为266.6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2.48千公顷,减少4.5%。谷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13.51千公顷,仅为107.77千公顷,降幅达11.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88.30千公顷,减少11.5%;大麦播种面积8.44千公顷,减少16.4%。谷物播面减少主要原因有:1、大小麦的种植比较效益不如其它作物,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仍然是今年种植调整的主要对象。2、政策性调减。2002年各市州都加强了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的工作力度,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对谷物面积减少有一定影响。
    相比之下,蚕豌豆、马铃薯等冬季作物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明显,发展较快。全省蚕豌豆和马铃薯的秋冬播种面积分别为56.07千公顷和102.84千公顷,保持了稳定水平。

二、经济作物面积略减,凸显结构效益

    2002年,全省秋冬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760.2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6.3千公顷,减0.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主要是因为油菜籽播种面积减幅较大。近几年来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需求不足,导致油价低迷,油菜籽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13.35千公顷,为721.21千公顷,减1.8%。尽管油菜籽的种植面积减少了,但油菜品种改良的力度加大,双低油菜播种面积达到653.39千公顷,占油菜籽总播种面积的90.6%,较上年上升了2.7个百分点。
    全省其它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39.0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7.05千公顷,增长22.1%。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逐渐改变我省经济作物生产结构单一、模式老化、效益低下的局面,具有高效益、市场前景看好的经济作物品种得到了发展,各地大力种植百合、金银花、黄姜、板蓝根等药材以及其它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取得很好的效果,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蔬菜、青饲料播面稳定增长,绿肥播面持续减少

    我省秋冬蔬菜播种面积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全省播种面积为474.7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7%。各市州因地制宜,改良品种,大力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蔬菜生产,订单农业、大棚蔬菜发展迅速。一些县市还充分利用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出口省外蔬菜增长较快,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随着我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青饲料的种植也得到了强力拉动。全省秋冬青饲料播种面积为152.8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率7.44,增5.1%,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地区,还把种植青饲料作为一项产业,向外地销售加工后的精饲料,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于谷物播种面积减少以及化肥过量使用等原因的影响,绿肥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下降,比上年减少35.3千公顷,为488.28千公顷,减6.7%。绿肥面积的减少,不利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其理化性质,与生态农业是背道而驰的,各地区应加大发展生态农业的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以面对入世后我省农业面对的挑战。
    当前秋冬播种面积的变化基本反映了我省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趋势,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深入,我省农作物“改粮扩经”继续增加,结构调整更进一步趋向专业型和经济型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我省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农产品的低附加值仍处于较低水平,农业产业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承办:农调队
执笔:曾  勇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