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湖南省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3年第056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3-03-19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2年我省畜牧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投资完成额500万元以上的畜牧生产企业达到27个,畜牧业生产增加值比上年增加了5.9%,农、林、牧、渔的增加值中牧业的增幅最大。据统计,2002年全省肉类总产量、禽蛋产量和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542万吨、82.5万吨和3.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8%、7.4%和87.8%。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市场丰盈,肉类产品价格平稳,饲料价格有所下降,农民从畜牧业中得到的现金收入增加。草食牲畜和家禽的生产产量连年刷新历史纪录,全省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生猪生产稳步发展

    2002年,由于省内省外生猪销售的进一步拓展和取消屠宰税等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使生猪生产形势仍然看好。同时养猪仍不失为我省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农民饲养的积极性高,存栏相应增加。全省全年肉猪出栏达到6447万头,比上年增长3%;生猪出栏率达到174%,比上年增加近2个百分点;猪肉产量达到444万吨,比上年增长3.5%;年末生猪存栏3845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

二、牛、羊养殖发展较快

    几年来牛、羊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与上年相比集贸市场牛羊肉价格分别上涨5.44%和5.31%。我省各地抓住有利时机,对养殖业进行充分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草食牲畜得到了长足发展。全省出栏牛、羊分别为151.22万头和658.02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9.8%和15.6%,牛、羊存栏分别为518万头和603万只,比上年分别减0.9%和增16.4%,其中奶牛存栏增42.5%。出现这种持续较快发展的原因:一是市场需求的拉动。追求“绿色食品”、讲究科学饮食逐渐成为城乡居民新趋,而以食草为主的牛、羊肉生产正迎合了人们的口味,因此牛、羊肉的需求呈逐年增长之势;二是养殖效益较好。需求的增长拉动市场牛、羊肉价格始终保持在较高价位并向上波动,同时,随着安格斯肉牛、高产奶牛、波尔山羊和马头羊等优良品种在各地的推广,我省肉牛羊的单体重增加、出肉率提高,农民养牛、羊效益稳步增长。三是结构调整草食畜种养殖比重增加。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全面推行,为发展草食牲畜饲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家禽养殖持续升温

    2002年,我省家禽养殖业继续走规模化、小区化、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道路,这些龙头企业、养殖小区通过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或“合作办场、承包经营、风险独担、让利于民”的紧密联合型的“反租承包”经营模式等,极大地调动了村集体和群众个人建场养鸡的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和优化分配方式的目标,使全省家禽养殖业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2002年全省家禽出栏达到4.94亿羽,比上年增长10%;年末家禽存栏2.65亿羽,增长6.1%;禽蛋产量达到82.5万吨,比上年增长7.4%。近几年,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养殖龙头企业,如2000年落户长沙市宁乡县的广东温氐禽畜集团,该公司拥有年孵化1500万只鸡苗的能力,运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了大批农户养殖;衡阳市衡山县的 “衡山湘黄鸡”,享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国内国际市场。该县年出笼5000羽以上的专业户就有近1000家,年销鸡过100万羽的专业队伍8支。现已形成种苗生产、技术指导、成鸡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家禽养殖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商品化的生产格局。 

四、调大特色养殖规模,名特优品种迅速普及

    近年来,我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水产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狠抓名、特、优、禽牧品种养殖,成效凸显。2002年全省出售和自宰的肉用驴比上年增100.6%、肉用兔比上年增79.4%、鹌鹑比上年增10.9%,肉鸽比上年增92.4%,其他肉产量(除猪、牛、羊、驴、骡、马、禽、兔)比上年增95.6%,蜂蜜产量比上年增25.3%,蚕茧产量比上年增90.2%。各地市从外地引进几十种名特优品种如:鹌鹑、鹧鸪、珍珠鸡、竹根鼠、鸵鸟、蛇等,特种养殖专业户也越来越多。

承办:农调队
执笔:梁尔郁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