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股份制贸易业发展迅速
(统计信息094期)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湖南省商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格局得以形成。在市场竞争中,股份制贸易企业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现代企业运作手段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零售领域,股份制零售企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提升了湖南省零售市场的档次。
一、股份制贸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湖南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了有效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商品流通市场的主渠道作用,为促进湖南省经济发展、确保市场商品供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到2003年,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年商品销售额1038.24亿元,占全省贸易企业(包括个体经营户)商品销售额的30%以上,其中零售额253.81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比1998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在湖南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股份制贸易企业成为了主要拉动力量。全省股份制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逐步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快速增长,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到2003年,全省限额以上股份制贸易企业为215家,比1999年增加159家,从业人员46623人,增加25815人,实现商品销售额510.9亿元,是1999年的10倍,年均增长77.8%,占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的比重由1999年的8.3%上升到49.2%。
(二)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竞相发展
在湖南省股份制贸易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到2003年底,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115家,从业人员18540人,分别比1999年增加101家、15522人,实现商品销售额174.28亿元,比1999年增长13.2倍;股份有限公司100家,从业人员27224人,分别比1999年增加68家、11157人,实现商品销售额331.78亿元,比1999年增长8.1倍。
(三)股份制批发企业分布较为集中,零售企业较为均匀
在湖南省215家限额以上股份制贸易企业中,股份制批发企业133家,零售企业82家。从业内分布情况来看,股份制批发企业集中在3类企业中:石油及制品批发业42家、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业30家、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业20家,这92家企业占股份制批发企业数的69%,其商品销售额为334.09亿元,占全省限额以上股份制批发企业的78.8%。而股份制零售企业单位分布较为均匀,几乎涉及到了所有行业,但除百货零售业外,其余零售企业的规模都较小。全省7家股份制百货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32.45亿元,占全省限额以上股份制零售企业的39.6%。
(四)经济效益良好
2003年,全省限额以上股份制贸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83万元,比1999年增长4.55倍,占全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利润总额的72.3%,特别是股份制零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715.8万元,比全部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利润总额高2975.9万元(国有企业亏损3529.4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
在商品流通领域,规模效应十分明显,但湖南省股份制贸易企业偏小的问题较为突出,抗拒风险的能力弱。到2003年底,湖南省限额以上股份制企业实收资本为39.45亿元,平均仅为1835万元;资产总额209.95亿元,平均为9765万元;净资产为69.8亿元,平均3246.5万元。
(二)体制不顺的问题仍较突出
湖南省的股份制贸易企业绝大部分是通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而成立的,先天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部分企业甚至仅仅是换一个名称、改一块招牌,而运行机制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改制后仍然陷入亏损境地。2003年,全省限额以上股份制贸易企业亏损面高达39.1%。
(三)结构不合理
在股份制批发企业中,农畜产品、服装及日用品批发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不能有效地促进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建设。到2003年,全省仅有限额以上股份制农畜产品批发企业4家,且其商品销售额仅为32357.5万元,平均每家仅为8000万元,米、面制品及食用油批发业企业仅1家,年销售额仅3100万元,起不到带动湖南省农畜产品销售的作用,与湖南省的农业生产规模严重不匹配;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业企业仅3家,年商品销售额15300万元,平均仅为5000万元。
从零售企业来看,反映零售市场水平高低的超级市场零售业股份制限额以上企业为20家,但其年商品销售额仅为17.89亿元,平均不足9000万元,这与零售市场的发展规律格格不入,整体上影响了湖南省零售市场档次的提高。
承办:贸外处
撰稿:陈智勇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