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简明信息114期
一、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2013年,全省资源枯竭城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格)1233.66亿元,比上年增加114.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3.24亿元,第二产业671.54亿元,第三产业398.8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2:54.4:32.4,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2012年提升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2012年下降0.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为合理。全省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三次产业结构均呈现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调整优化。
湖南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 ||||
单位:亿元 | ||||
地区 | 2012年GDP | 2013年GDP | 2012年三次产业比重(%) | 2013年三次产业比重(%) |
耒阳市 | 302.13 | 321.4 | 16.9:43.5:39.6 | 16.6:42.2:41.2 |
常宁市 | 198.86 | 221.68 | 19.4:45.7:34.9 | 18.2:44.9:36.9 |
资兴市 | 222.61 | 247.37 | 7.9:70.1:22 | 7.6:69.6:22.8 |
冷水江市 | 212.43 | 236.41 | 3.7:70.9:25.4 | 3.5:69.8:26.7 |
涟源市 | 183.4 | 206.81 | 21:48.8:30.2 | 20.4:48.0:31.6 |
2013年,全省资源枯竭城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一是建立一批特色农业基地。耒阳市建成上规模的农业园42个,其中省星级休闲农庄5家。涟源市建成湘中黑牛育肥示范基地6个、湘村黑猪规模养殖基地3个。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冷水江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9家;耒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81家,家庭农场2467家。三是新增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涟源市新增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16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冷水江市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15家,销售收入达5.35亿元,同比增长18.0%。
三、传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全省5个资源枯竭城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绩。2013年,全省资源枯竭城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284.97亿元,比上年增加202.75亿元;其中,主导资源采掘(伐)业总产值421.9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8.5%,比2012年下降3个百分点,产业优化调整初见成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化发展。2013年,全省资源枯竭城市科学技术支出达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R&D经费投入10.66亿元,增长29.2%;实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81.11亿元,比上年增加20.53亿元。
四、服务业发展水平继续提高
全省资源枯竭城市充分发挥交通、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服务业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2013年,冷水江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68家,新增22家;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亿元,增长33.0%。涟源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8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5.28亿元,增幅达14.0%。耒阳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86亿元,增长26.6%;服务业增加值为132.39亿元,增幅达7.6%。
承办:农经队
执笔:邓 静
核稿:周颖江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