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投资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作用持续发挥——新中国75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六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4-09-29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坚定不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称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装备技术水平、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湖南将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力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推动产业转型迈向新台阶,为人民美好生活增添了璀璨光彩。

一、投资水平不断提升,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积极抢抓发展机遇,聚焦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1950-2023年,湖南累计完成投资35.77万亿元,投资年均增长15.0%。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基础薄弱,湖南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建成了一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1950-1978年,湖南累计完成投资275.67亿元,投资年均增长1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湖南投身改革开放大潮,投资领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投资体制、主体、渠道和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投资规模、结构、效益和质量取得显著成就。1979-2012年,湖南累计完成投资71382.39亿元,投资年均增长21.2%,成为投资增长最快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质量,拓展投资新空间,投资领域突出补短板、强弱项,积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13-2023年,湖南累计投资286015.79亿元,投资年均增长11.7%。

投资是增加社会资本存量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是驱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动能。1952年,湖南资本形成率为5.9%,1959年迅速攀升到39.6%;1978年,湖南资本形成率为28.9%,2011年快速上升到55.3%。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发掘内需潜力,经济增长向投资、消费协调发展转变。资本形成率在2013年达到峰值,此后稳定在一定区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45%-60%区间,形成了有效投资与消费升级良性互动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二、投资结构逐步优化,促进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了一、二、三次产业稳步发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增添强劲动力。

从投资构成来看,1978-2023年,湖南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年均增长20.3%,占总投资的比重达76.5%。2023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总投资的81.4%,比1978年提高30.2个百分点,为建材、建筑、工程机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年均增长16.9%,占总投资的13.6%。

从隶属关系来看,中央项目投资比重下降,地方项目投资增长较快且比重上升。1978-2023年,中央项目投资年均增长13.2%,占总投资的3.7%;地方项目投资年均增长19.6%,占总投资的96.3%。

从投资产业结构来看,三产业投资占比迅速扩大,一产业投资占比缩小。一、二、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从1978年的40.7:40.7:18.6调整为2023年的2.1:43.2:54.7。

实体经济领域投资快速增长。1978年以来,湖南大力推进工业化,将财力投向现代工业部门。1978-2023年,湖南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9.3%。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南优化投资结构,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2013年-2023年,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5.7%,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3.1%,推动产业经济向高端化、现代化迈进。

三、基础设施沧桑巨变,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950-2023年,湖南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占同期总投资的23.4%,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在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化交通体系逐步完善。新中国成立75年来,湖南不断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交通运输电气化建设,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建成。1950-2023年,湖南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完成投资27784.63亿元,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33.4%。建成了比较完备的铁路网,2022年全省14个市州实现了“市市通高铁”,成为全国第8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建成长沙地铁线、磁悬浮、城际铁路等城市交通,进入地铁时代。2023年末,湖南铁路营业里程6078.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4.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530公里。行政村全面联通公路,农村交通面貌大为改观。水运运输网络基本建成,空运条件持续改善。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1950-2023年,湖南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4512.59亿元,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5.5%。重点加强了城乡广播、电视、电话网络扩容改造、移动电话网络升级和互联网络建设,形成了以长沙为中心,覆盖全省,连接国内外的门类齐全的邮电基础通信网络体系。湖南接入网络基本实现光纤化,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在全国领先。随着信息传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经济蓬勃发展。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不断增强。1950-2023年,湖南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完成投资44255.37亿元,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53.2%。新中国成立75年来,湖南不断加强洞庭湖和四水治理,加强病险水库除险保安等工程建设,兴建防洪骨干工程和水源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推进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跨越,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提高,初步形成良好的水利工程体系。洞庭湖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四水流域治理步伐加快。供水保障水平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解决,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立。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保投资快速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发展转变。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湘江保护和治理持续推进。同时,湖南不断加强和改善公共设施建设,城市扩容提质快速推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环境美化和保护设施建设稳步提升。

四、民生投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摆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更加注重民生领域项目建设,相关投资大幅增长。2013-2023年,湖南民生工程投资年均增长16.7%,比同期全部投资增速高5.0个百分点。

持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湖南从1994年开始实施“安居工程”,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有效解决了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1995年,湖南实施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对改善城镇居民生活、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2023年,湖南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52774.16亿元,投资年均增长17.5%。随着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居民居住水平不断提高。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末的3.9平方米,提高到1995年末的8.8平方米,再提高到2023年末的50.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末的10.5平方米、1995年末的13平方米提高到2023年末的64.8平方米。

五、民间投资日趋重要,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形成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湖南投资主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呈现多元化发展,其中民间投资从无到有,逐步成长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就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前,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他主体投资比重较低。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被充分激发。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投资呈现“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多元化格局。1978-2023年,湖南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年均增长15.5%;非国有经济投资年均增长20.7%,高出国有投资增幅5.2个百分点,成为投资的主要力量。湖南非国有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1978年的27%提升到2023年的79.8%,而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占比则由73%下降到20.2%。

1949年至改革开放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为国家预算内财政拨款,民间投资占比极小。1978年,湖南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仅为4.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投资持续做大做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民间投资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3-2023年,湖南民间投资年均增长9.0%,高于同期全部项目投资增幅2.6个百分点。2023年湖南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4.0%,高于全国13.6个百分点。

六、资金来源逐步改变、融资方式呈现多样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在投资资金来源方面,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发展,投资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各渠道资金相互补充,为投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财政资金占比大幅降低。1978-2023年,湖南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年均增长12.1%。2023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占项目建设全部资金来源的6.4%,比1978年下降45.5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体现了投资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发展,财政资金在投资中的引导作用更加精准有效。

国内贷款支撑有力,1979年起,银行开始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业务,信贷投资比重逐步提高。1988-2023年,湖南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累计占全部资金来源的9.1%,年均增长11.5%。国内贷款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促进了各领域的投资与发展。

利用外资成为有益补充。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88年以来,湖南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断拓宽吸收外资渠道,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品质和水准。在此过程中,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发展。1988-2023年,湖南投资资金来源中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7.1%,累计利用外资占全部资金来源的0.6%。利用外资为湖南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广阔的市场,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自筹资金是主体。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的投资积极性,湖南进行了大规模的放权让利改革,投资资金来源中项目单位自筹资金的比重迅速上升。1978-2023年,湖南项目单位自筹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来源的69.9%,年均增长21.8%。2023年,湖南项目单位自筹资金达1.47万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70.2%,比1978年提高22.1个百分点。自筹资金的增长,彰显了项目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为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网络纵横交错,产业投资持续升温、优势产业集群熠熠生辉,文化旅游投资增长迅猛、张家界和凤凰古城等旅游胜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民生投资力度不断增强、教育和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布局日益完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为湖南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审核:综合研究室]
[责编:左华文]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