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19年郴州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02-26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19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升级困难增多等严峻形势,郴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以“六抓”促“六稳”,全力以赴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按统一核算口径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41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较好地发挥了郴州作为湖南“新增长极”的作用。

  一、主要特点

  (一)产业发展稳中向好。一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36.5亿元,同比增长3.2%。粮食产量183.6万吨;烤烟产量6.5万吨,增长6.2%;油菜产量11.5万吨,增长1.3%;蔬菜产量320.4万吨,增长3.9%;新建、改扩建猪场77个,生猪产能逐渐恢复,生猪出栏292.0万头;牛出栏7.5万头,增长1.9%;羊出栏35.6万头,增长0.5%;家禽出笼1656.5万羽,增长7.3%;水产品总产量8.9万吨。产业融合步伐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1016亿元,增长12%;实现利润67.9亿元,增长10.2%。成功创建1个全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全国五星级休闲农庄,嘉禾县精铸小镇、汝城县辣椒小镇入选湖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比全省高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二是高端工业逐步发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代表中高端水平的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和17.3%,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7和9.6个百分点,此两项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2.1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76亿元,同比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1.8%。三是新兴服务业来势较好。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3.8亿元,同比增长7.7%。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249.9亿元,增长8.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0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1.4%。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7.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34.6%。2019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92.8%;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2.3%;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增长7.0%,业务收入增长5.0 %;接待旅游人次8006.1万人次,增长11.1%;旅游总收入788.7亿元,增长19.7%。会展经济蓬勃发展,郴州市荣获“中国十大优秀会展城市”称号。

  (二)内需拉动稳定发力。一是投资结构优化。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0%;产业投资增长25.2%,占全部投资比重的70.9%,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民生工程投资增长41.1%;民间投资增长18.9%,占全部投资比重的80.1 %,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29.7%,占全部投资比重的36.9 %,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占产业投资的比重为33.3%,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6%,占全部投资比重的14.4 %,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8.8%。二是消费升级明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4.0亿元,同比增长10.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分地域看,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各为774.8亿元和369.2亿元,分别增长10.2%和10.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零售额依次为185.6亿、821.3亿、36.0亿和101.1亿,分别增长9.1%、10.5%、10.3%和11.1%。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五金电科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达到15.5%、73.9%、148.7%、69.7%、61.1%、28.4%,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增长39.9 %。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2%,低于规模工业增速3.5个百分点;原煤、钢材产量分别下降14.9%、87.4%;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0%。房地产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7%,商品房销售额增长8.2%,房屋待售面积比上年下降21.0%。1—11月,规模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35元,同比下降0.75元。二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以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抓手,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湘南国际物流园被评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产业承接基地。全市进出口总额46.5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其中,出口30.1亿美元,增长18.3%,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全市新批准外资项目41个,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比上年增长11.0%。签约内资项目797个,实际到位内资763.3亿元,居全省第2位,增长18.6%,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正威湖南新材料产业城项目顺利落地,开创了单个引进投资额过百亿项目的成功案例。

  (四)发展质效稳中有升。一是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140.5亿元,比上年增长5.12%,增速比上年提高2.7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97.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地方财政收入中的非税占比30.7%,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二是金融运行总体稳健。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08.9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56.0亿元,增长18.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其中,新增贷款245.3亿元。全市银行存贷比66%,金融风险总体可控。2019年全市保费收入74.1亿元,增长5.7%;股票成交额增长14.3%。三是市场主体活力增强。 “放管服”改革成效显现,新增入统企业不断增多。全市新增“四上”企业492家,申报数量和审核通过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新开业企业194家,成长型企业298家;新增限上个体户153家。减税降费初见成效。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税金及附加下降15.3%,营业利润增长33.1%。企业创新能力增强。2019年底全市高新企业582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6%。民营经济活力增强。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速为8.0%,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3.3%;非公有制投资增长15.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8.9%,比全部投资增速快7.4个百分点。四是民生事业继续改善。就业形势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7756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9.6%;城镇登记失业率2.3%,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居民收入增加。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36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60元,增长8.5%,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39元,增长8.8%,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民生投资增多。全市民生工程投资增长41.1%,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0%以上。省市30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其中16个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85万个、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2478个。脱贫攻坚有力。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宜章县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环境治理喜人。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级标准,38个省控断面达标97.4%,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19家,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稳居全省第一,荣获“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治安综治基础不断夯实,公众安全感民意调查满意度名列全省第一。

  二、面临困难

  尽管2019年全市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完成较好,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体制性、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工业效益持续下降。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06.7亿元,下降11.1%,连续7个月呈下降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71个,同比增加18个;亏损面为6.2%,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受市场需求不足、要素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12月底全市停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家,其中有色、煤炭、机械、轻功、化工等5个行业停产88家,占比为71.6%。

  (二)重大投资明显减少。全市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分别下降16.0%、12.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分别下降20.1%、14.3%。

  (三)对外贸易大幅回落。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增速比上年回落20.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6.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25.6亿美元,同比下降23.0%。

  (四)物价涨幅继续走高。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5.4%,增速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1-12月累计上涨3.2%,增速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畜肉类价格比上年上涨32.8%,鲜活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16%,“肉贵”成为民生难题。

  三、工作建议

  (一)加快工业转型。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领军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小巨人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推动有色冶炼、精工铸造等传统外贸型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

  (二)扩大有效投资。积极争资立项,加强项目调度,定期开展产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推动投资增速和投资结构“双优”。

  (三)推动消费升级。聚焦提质挖潜,鼓励汽车、家电、电子产品更新消费,点亮夜间经济,扩大文化旅游消费,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

  (四)保障市场供给。加强物价监测,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完善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切实保障 “菜篮子”和“米袋子”商品供给。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胡平金]
[审核:徐  林]
[责编:张  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