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郴州经济延续回升
5月份,郴州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有序推进,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多项指标降幅收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全市经济延续回升态势。
一、运行特点
(一)工业明显回升。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降幅比1-4月收窄1.4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重点企业贡献突出。5月份,湖南省中烟工业公司郴州卷烟厂工业增加值增长1.4倍,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个百分点。1-5月,台达电子产值同比增长18.6%;裕湘食品产值同比增长20.8%;宜章弘源化工产值增长19.0%。重点行业形势好转。5月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增长9.4%,累计增长8.7%;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4%,累计增长34.5%;GDP核算基础指标中的规模以上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5月份分别增长8.4%、5.3%。高新产业发展较快。5月份,全市高技术、高加工度、装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8.3%、0.5%、10.1%;全市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7.4%。主要产品产量增长。5月份,20种主要产品有12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3.2%、锌金属含量产量增长46.2%、大米产量增长9.6%、精制茶产量增长18.2%、服装产量增长12.0%、自来水生产量增长34.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1.9%。企业效益有所好转。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7.2%,降幅比1-3月收窄6.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9.9%,比1-3月降低1.8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速转正。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增幅比1-4月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9.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2%。重大项目推进有力。1-5月,全市5000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44.9%,比1-4月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增长0.7%,完成投资增长46.9%,比1-4月提高12.4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投资加快。1-5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2.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8%;民生工程投资增长7.0%;生态环境投资增长8.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5%;分别比1-4月提高3.4、8.2、5.4、6.8、7.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长5.0%。全市5000万以下项目个数下降55.1%,完成投资下降53.3%;
(三)消费持续回暖。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5亿元,同比下降7.1%,降幅比1-4月收窄1.4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分地域看,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各为216.2亿元和88.3亿元,分别下降5.6%和10.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零售额依次为24.4亿元、242.1亿元、4.6亿元和33.5亿元,分别下降14.9%、3.2%、25.1%和14.2%。假日市场升温。据市商务局监测的36家市内重点商贸领域企业数据显示,“五一”长假期间累计实现销售额约1.4亿元,同比增长8%。1-5月,全市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食品分别增长12.6%和15.1%;烟酒类增长9.3%。网络消费火热。1-5月限额以上法人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29.9%,增幅比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单位平均高28.7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同比增长31.6%。消费升级加快。1-5月,可穿戴智能设备同比增长44.0%;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21.4%;新能源汽车增长33.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8.2%;中西药品类增长50.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6.3%;金银珠宝类增长2.4%。
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1%,商品房销售额下降4.0%,降幅分别比1-4月收窄1.2个和0.8个百分点;房屋待售面积下降14.9%。
(四)外贸大幅提速。1-5月全市进出口总额21.8亿美元同比增长48.6%,比上年同期提高76.9个百分点,比1-4月提高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比上年同期前进13位。其中,出口17.1亿美元,增长88.5%,居全省第1位。出口主要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58.2%。进口4.6亿美元,下降16.5%,居全省第10位。
(五)引资稳定增长。1-5月,全市新批准外资项目17个,实际利用外资8.1亿美元,同比增长7.2%。实施内联引资项目575个,实际到位内资338.2亿元,居全省第2位,增长18.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但比1-4月提高1.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
(六)金融保持稳健。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60.8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比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23.4亿元,增长18.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但比1-4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新增贷款167.5亿元。1-5月全市保费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5.3%,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比1-4月提高3.2个百分点。
(七)民生保障有力。民生投入增加。1-5月,全市民生领域支出13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4%。12个省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22个指标已有11个指标进度过半,其中6个指标已提前完成(4个超额完成)。就业形势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397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2.5%;5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72%,比4月末提高0.3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年度控制线。消费价格回落。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涨幅比4月下降0.7个百分点;1-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4.6%,涨幅比1-4月下降0.4个百分点。
二、面临问题
(一)企业生产要素不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不畅,工业企业生产要素不足,有的企业海外进出口订单出现退订和减少。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员工工资上涨、防疫物资额外支出、资金回笼较慢、企业抵押物不足融资难等因素影响,全市中小型企业和加工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缺口较大,影响企业达产达效。5月和1-5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分别为97.8%和98.6%,同比下降2.2个和1.4个百分点。多种有色金属价格回升,但大多数仍然低于上年同期。1-5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全省差距较大。
(二)部分投资降幅较大。从项目个数看,1-5月,全市新开工项目个数减少73.0%;5000万以下项目个数下降55.1%,完成投资下降53.3%。从经济类型看,全市民间投资下降9.2%。从国民经济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9.7%,第二产业中工业技改投资下降13.9%;建筑业下降95.5%;第三产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投资下降33.7%,住宿餐饮业投资下降39.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下降34.5%;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下降62.6%。
(三)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尽管近几个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所回落,但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高于全国、全省,连续多月保持全省第1的位次,主要是畜肉类食品和鲜活食品价格涨幅较高,5月分别同比上涨67.8%和15.1%;1-5月分别累计上涨81.7%和25.7%。在全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居民增收困难的情况下,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加重了居民的消费负担,降低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消费意愿。
三、工作建议
(一)抓实政策落地。加大督查力度,倒逼“干货”政策落实落地。主动帮扶企业强化要素保障,解决贷款难、招工难、用地指标紧、用电用气贵等困难,降低制度成本。加快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和生活服务业恢复到正常水平,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积极发展地摊经济、网络经济,为保障民生、促进就业、刺激居民消费和经济恢复带来新活力。鼓励领导干部带头消费,助力住宿餐饮业企业恢复热度,提振人民群众消费信心。建议加大金融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司法部门涉及到期债务案件执行的要适当延缓,给困难企业一些喘息的时间,帮助其渡过难关。
(二)抓实有效投资。以“三重”工作、“三个推进年”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大力促进项目建设。加大在建的重点项目、“五个100”项目等纳入省里调度项目、重大前期项目的推进力度,确保实物量、工程量达到形象进度。建议6月底或7月上旬组织召开重点产业项目观摩活动,到现场看、评、比。
(三)抓实运行调度。加强经济形势“预研、预警、预测”,把准经济发展趋势、态势、走势。各级部门要认真落实统计工作一岗双责,做到管行业必须管统计,定期调度经济运行,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对策建议,补齐短板,破解难题。
(四)抓实申报入统。及时摸清5000万元以上项目、5000万元以下项目、准“四上”企业、新建投产项目情况,建立台账,及时跟踪进度,加强对接指导,确保及时入统。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