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上半年郴州规上服务业发展稳定向好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8-06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21年,郴州市各级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6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呈现持续恢复增长态势,生产性服务业支撑稳定,高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服务业表现亮眼,新增企业拉动明显。但在运行中,行业增速普遍放缓,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等因素不容忽视。

一、总体发展情况

1-6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21.1%。分行业门类看,十大行业“8升2降”,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49.0%;教育业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5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62.6%。分县区看,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正增长,9个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中心城区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占全市规上服务业总量的67.0%,累计增长12.1%,低于全市规上服务业8.9个百分点,拉低全市增长8.7个百分点。

二、主要运行特点

1、增速持续稳中向好,发展活跃。今年以来,全市规上服务业克服疫情影响,呈现出强势反弹的蓬勃发展活力,但与全省还是存在一定差距。1-6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4.6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比总量居全省前两位的长沙、株洲分别低14.6和2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期末用工人数3.7万人,同比增长1.0%;应付职工薪酬12.7亿元,同比增长17.2%。在规上服务业的29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有21个行业增速领先全市平均水平,行业增长面达到82.7%。

2、生产性服务业增势强劲,支撑稳定。1-6月全市377家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2.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83.2%,同比增长22.5%,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18.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28.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29.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27.4%。

3、新动能支撑作用凸显,继续领跑。“互联网+”带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互联网+交通”发展,赋能数字物流,加快产业互联。推动我市网络货运平台、出租车客运平台以及快递业快速发展,成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新动能。1-6月,全市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同比分别增长43.0%和61.5%。 互联网相关行业继续保持两位增长。1-6月,全市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2.4%和23.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延续增长态势。1-5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29.7%和27.4%,分别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长5.3个和3.2个百分点。

4、居民消费类行业快速增长,恢复加快。1-6月,规模以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分别增长49.0%和62.6%,比2020年全年分别快20.4和35.1个百分点。分别比全省该行业平均增速快21.9和33.8个百分点。 旅游业相关行业加速恢复。1-6月规模以上游览景区管理、体育组织和健身休闲活动同比分别增长144.4%、133.3%和105.9%,比上年同期分别快212.1、133.3和105.9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规模以上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看到这种增速也与同期基数偏低的特殊背景因素密切相关,行业增速普遍放缓,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产业结构仍需调整等问题需要关注。

1、近五成行业增速放缓。受同期疫情影响不断弱化,政策因素边际效益逐步减弱等影响,1-6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比1-5月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规上服务业29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增速较1-5月出现不同程度减缓,回落面达48.3%。增速回落20%以上的行业有房地产中介服务、文化艺术业、体育行业;增速回落10%以上的行业除了以上几类还有租赁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

2、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一是营业成本增长过快。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普遍面临成本持续上涨的问题,1-6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2.0%。二是企业亏损面较大。1-6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5.6亿元。从企业情况来看,377家规上服务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70家,企业亏损面达45.1%。三是企业经营面临实际困难。1-5月景气调查结果显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有17.1%的企业反映资金周转紧张;8.3%的企业反映下季度固定资产计划比去年同期减少;17.1%的企业反映招聘员工困难。

3、产业结构仍需调整。1-6月,全市营业收入达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共10家,属于人力资源服务业、电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道路运输业等传统行业,上述四个行业亿元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亿元以上企业的44.6%;在营业收入前20的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三大电信运营商、物流运输、人力资源等企业,互联网服务、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企业一家都没有。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在规模、收入、企业覆盖面等各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行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有关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快产业融合。一是要同产业升级相融合。提升金融、物流、研发、设计、营销、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产业聚焦专业,提升服务的能力,为实体产业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进而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二是要同消费升级相融合。文化、旅游、体育、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要顺应消费升级大势,不断创新服务产品、提升服务品质、便捷服务渠道,从而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激活更大的消费市场。三是要同科技创新相融合。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激活了“宅经济”,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5G商用步伐的加快、大数据规范而广泛的使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赋能。

2、进一步精准施策。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惠企优惠政策,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应该看到,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不同行业对政策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要帮助更多企业走出困境还需要提供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对现有的政策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针对不同的行业适当延长部分惠企政策时限,确保惠企政策实效得到充分释放。

3、进一步促进行业协调发展。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服务业的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质量和水平。尤其要加大新兴产业和民生行业的扶持力度,实现产业多元化快速发展,补齐行业短板,努力形成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功能齐全、产业结构合理、比较优势突出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