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郴州2021年四季度企业景气调查分析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2-01-27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近日,郴州市统计局通过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1217家“四上”单位进行2021年四季度企业景气抽样调查。抽查企业中工业216家,建筑业217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391家,批发零售业15家,住宿餐饮业5家,服务业373家,抽查企业数占全市在库“四上”单位总数的比重为37.2%。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企业景气调查基本情况

在宏观调控措施作用下,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整体良好,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信心趋于增强。

(一)企业两项指数持续走高。2021年四季度,郴州市全行业景气指数和企业信心指数均明显上升,分别为134.2、135.6,保持在〔150,120〕“较为景气”区间。从分专业所处区间来看,工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仍处于〔150,120〕“较为景气”区间,住宿餐饮业、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处于〔120,110〕“相对景气”区间。多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总体向好,预期乐观。两大指数较上季度均有上升,分别上升1.2个、2.0个百分点,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继续看好,生产经营情况持乐观态度。

(二)企业经营状况总体平稳。在被调查的1217家企业中,认为四季度企业经营状况综合评价良好的占33.7%,较上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占56.0%,较上季度上升0.7个百分点,认为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的占10.4%,较上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大部分企业对下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的合理预期持续上升态势,其中评价“良好”和“一般”的占90.5%,较上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评价“不佳”的占9.5%,表明全市企业生产运营状况总体平稳。

(三)企业订单环比逐步上升。四季度企业产品订单量总体上升,除工业订货量减少,其它各行业订货量均比上季度订货量增多。

(四)企业盈利状况得到改善。四季度盈利增加的企业较上季度上升5.1个百分点,盈利较少的企业下降3.0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建筑业盈利增加的较上季度上升8.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盈利增加的较上季度上升2.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盈利增加的较上季度上升40个百分点。全市大型、小微型企业盈利增加和盈利减少基本是持平,但中型企业盈利增加仅占13.7%,盈利减少占40.6%,不太容乐观。

二、行业景气指数运行特点

(一)工业企业景气指数持续走高。四季度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与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40.1、143.1,持续走高,比2020年同期上升10.8个、9.2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情况较上季度有所提高,下季度企业用工计划及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比四季度持续增长,行业发展趋势向好。下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与企业家信心指数有望继续保持双双上升的势头。

(二)建筑业企业两项指数双双略降。四季度建筑业企业景气指数与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19.1、121.3,比2020年同期分别下降7.5个、10.6个百分点。受建筑材料购进价格及人工成本上涨的影响,四季度新开工工程量比2020年同期有所下降。企业下季度计划劳动力需求及固定资产投资均达到正常水平,下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与企业家信心指数有望上升。

(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景气指数持续抬升。四季度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购货合同、商品销售景气指标指数分别为142.7、141.3,比2020年同期分别上升19.5、20.2个百分点。企业资金基本正常,企业盈利扭亏为盈和持平变化指数为93.3,批发和零售业行业走势有望持续走高。

(四)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景气指数大幅下降。四季度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04.0,比2020年同期上升7.5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96.0,下降17.3个百分点。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与上季度相比,四季度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降幅为八大行业之首,高达16.0个、24.0个百分点,行业形势相当低迷。

(五)房地产业企业景气指数仍显低迷。四季度房地产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08.3、108.9,环比下降3.5个、0.8个百分点,处于[110,100]“微景气”区间。从景气指标分析,除劳动力需求(下季度比本季度)指数处于“微景气”区间外,土地购置、商品房预售等景气指数均比上季度不同程度的下降,融资难度增加,待售商品房数量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盈利低于正常水平。

(六)社会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平稳运行。四季度社会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与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4.7、136.0,比2020年同期上升5.1个、5.2个百分点。从分项景气指标来看,业务量(比2020年同期)有所上升,人工成本与物料成本均比上季度降低,下季度行业发展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指数趋稳。四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景气指数与企业家信心指数没有延续上季度下降的势头,分别达到119.7、126.9,比2020年同期均上升3.0个百分点。劳动力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下季度比本季度)指标分别有所上升,预计下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将有望上升。

(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景气指数回落明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景气指数下降。作为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产业,多年来景气指数一直保持高位运行,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上季度分别下降15.6和12.2个百分点。

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全市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信心较为乐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整体状况良好,但受国内、省内零散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挑战。

(一)企业资金周转仍然较难。调查结果显示,四季度资金周转紧张的企业比重较上季度低0.1%、四季度资金周转充裕的企业比重较上季度持平。分企业看,住宿与餐饮业资金周转紧张的占40%;卫生和社会工作资金周转紧张的均占33.3%、资金周转充裕的均为0;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资金周转紧张的占34.0%、资金周转充裕的仅为2.3%;建筑业资金周转紧张的占29.5%、资金周转充裕的仅为0。

(二)企业固定投资仍然减少。调查结果显示,四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比2020年同期增加的比率较上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减少的比率较上季度增加2.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四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比2020年同期减少占17.4%、增加仅占4.6%;房地产业和房地产中介服务四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比2020年同期分别减少12.5%、33.3%、增加的都为0;建筑业四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比2020年同期减少占15.2%,增加仅占7.4%;住宿与餐饮业四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比2020年同期减少占20%,增加仅为0。

(三)企业税费负担有所加重。调查结果显示,四季度税费负担较上季度基本加重,本季度税费负担上升的占13.8%,较上季度增加2.1个百分点,下降的仅占5.1%,较上季度减少2.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建筑业的税费担负上升的占20.7%,较上季度增加7.5个百分点,服务业税费负担上升的占15%,较上季度增加2.2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税费负担上升的占21.5%,较上季度增加3.0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税费负担上升的占19.1%,较上季度增加7.3个百分点。

四、对策建议

企业作为城市建设主力军、产业发展重要力量、民生服务根本基础,需做大、做强、做优,要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贡献度。

(一)加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当前大环境下,企业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要求得生存并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立足全局高瞻远瞩,才能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一是优化管理,用足用活惠企政策,向管理要效益。好的管理是一个企业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管理是否顺畅和有效将直接决定企业的工作流程,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力优化管理层,注重合理人才的培养、激励和储备等,利用管理人才加强与政府部门配合,用活用好政府各项惠企帮企政策,如用足、用活金融、低保、就业和再就业等政策,把国家政策落实到位,有效掌握市场信息,改进、优化企业运转流程,减少优化企业运行成本,尤其是处理好债权、债务,减轻企业负担。二是要建立健全企业成本体系,向成本要效益。加强对员工成本意识的培养和行为规范,查找和分析影响产品成本构成的因素,推行成本责任制,应用成本中的有效方法寻求成本改善空间和进一步降低成本。 三是要研发、优化产业结构,向产业结构要效益。发展良性的循环经济,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开发合适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自主开发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赢得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产业结构不优的,采取出售、入股、破产、兼并、联营、重组、租赁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二)加紧企业培育,提升发展动能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能创造财富、带动经济增长,也可提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企业培育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紧企业培育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是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突出培育重点,企业着力培育企业发展梯队,积极构建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竞相发展格局,促进经济更有质量、更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进一步着力培育企业产业发展优势。聚焦产业体系打造,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等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壮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发展品牌,不断增强企业发展产业优势。要着力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引导企业家以先进理想、科学手段加强企业管理,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带领企业实现更大发展走向更远舞台。要不断优化企业发展政策环境、要素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三是要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要紧跟市场脉搏,着力业务运行,提高精细经营、精准营销水平,以防风险、增效益为目标,深挖市场潜力,调整营销布局,补齐短板,创新经营,稳中求进,不断创建新效益增长点,实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企业效益稳中有增的新局面。推进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进度,提升企业发展动能,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大企业创新, 提供服务引领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服务企业为主线。一是积极走访,加强政策宣传。走访科技企业,主动送科技政策上门,积极与企业负责人和主要业务人员座谈交流,实地了解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助力企业强化自主创新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争取资金,积极与上级对接。为减轻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要主动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汇报,争取各类科技项目获得支持。三是出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度、促进自主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科技创新的政策;聚焦企业创新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出实招、求实效,为企业创新发展当好“服务员”,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李红珍]
[审核:廖闻菲]
[责编:张  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