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郴州经济形势分析及2023年工作建议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郴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考察郴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和“十大重点工作”为抓手,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在扎实稳住经济大盘中勇挑重担,在爬坡过坎中不断开创新局,经济运行总体呈现逐步恢复态势。
一、2022年经济发展主要成效
(一)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22年,全市经济发展交出靓丽成绩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GDP、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一路飘红。GDP逼近3000亿大关。2022年全市GDP2980.5亿元,比上年增长5.7%;人均GDP首次突破6万元。财政收入创出新高。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地方税收完成126.1亿元,增长8.8%,地方税比70.8%。
(二)行业(领域)支撑协同发力。一是三次产业同时发力。第一产业增加值316.9亿元,增长3.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9%;第二产业增加值1169.9亿元,增长8.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3.5%;第三产业增加值1493.7亿元,增长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8.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6:39.3:50.1。二是“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7%;外贸进出口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出口增长6.2%;进口增长38.2%。三是各县市区齐心发力。在强中心区域战略推动下,北湖、苏仙GDP分别增长6.3%、6.1%,分别居全市第1、第3位,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6、0.4个百分点;两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为29.23%,比人口占比高7个多点。
(三)发展动能不断蓄积。一是产业聚集度增强。全市园区规工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6.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8.8%。郴州高新区和永兴经开区成功创建千亿园区。二是招商引资赋能有成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5%。全市实际到位内资1332.0亿元,增长15.5%。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3个、湘商回郴项目177个、重大招商项目(投资额2亿元以上)231个,合计总投资金额分别达到2696.5亿元。三是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近7万家,比上年增长70.2%,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2.45万家,增长1.1倍。全年新增入库“四上”企业860家,其中,工业、商贸、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分别新增入库147家、553家、107家、25家、28家。四是新兴产业进一步蓄能。固定资产投资中,产业投资占82.9%,增长16.9%。电池产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入统电池产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引进大中矿业、上海安能、科力远、鞍重股份等头部企业,签约投资1360亿元。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
(四)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一是现代农业发展向好。全市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认定基地86个,累计建成认定212个,稳居全国第二;“二品一标”优质农产品有效数275个,授牌30家“郴品郴味”单位。二是制造业增势良好。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27.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增长7.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3.6%。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89.1%。三是高技术行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0%。四是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市规模工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2%;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7.5%;38个大类行业中,21个行业利润总额增长,增长面为55.3%;亏损企业43家,比上年同期少11家。规模服务业利润快速增长。2022年全市规上服务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9.4%。
(五)民生民本充分保障。一是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总产量188.1万吨,连续3年保持在185万吨以上;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62.9万吨,增长3.9%。年末,出栏生猪618.6万头,同比增长2.6%。二是就业总体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4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3%。三是物价基本平稳。202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七涨一持平”,其中,食品烟酒(1.7%)、衣着(2.5%)、生活用品及服务(1.4%)、交通通信(6.9%)、教育文化娱乐(1.1%)、医疗保健(0.2%)、其他用品及服务(2.4%),居住价格持平。四是收入持续增多。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6.8%。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3%、7.5%。五是居民满意度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满意度得分为95.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得分89.1%,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二、加快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今年是发生新冠疫情以来全面解封的第一年,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同时今年全市举办旅发大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为经济活力加速释放提供了重大契机。但是经济要实现全面恢复,并持续保持全省领先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来源于,错综复杂外部环境,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另一方面来源于,全市多数行业市场主体实力总体不强的现状短期难以大幅改善,企业主体、消费主体完全消除疫情三年带来的影响尚需时日,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
(一)从外部环境看,外部环境错综复杂
联合国1月25日发布《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在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高通货膨胀和气候变化等影响下,全球经济形势、贸易形势不容乐观。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约3%降至1.9%。
(二)从供给侧看,市场主体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不少
1.农业生产方面:生猪行情进入淡季,价格走低,但饲料等成本仍然维持高位,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200元以上,影响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
2.工业经济方面:一是企业培育力度还不够。2022年全市工业仅新增入库147家。二是大型工业企业偏少。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营业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只有4家,仅占0.3%,过30、20、10亿元的也分别只有16、26、77家,分别仅占全部规工的1.2%、2.0%、5.9%;营业收入低于亿元的企业有784家,户均营业收入只有4037万元。三是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较多。2022年12月,因受疫情、国际需求减弱等方面的影响,全市3.2%左右的企业停产;退库规上企业34家。
3.服务业方面:一是实体零售业生存不容乐观。2022年,全市注销各类服务业市场主体4.66万家,同比增长1倍。二是新兴服务业后劲不足。规上信息服务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分别仅有4、8家;还没有规上研究和试验发展企业。三是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不够。2022年,全市规上服务业新增入库企业107家,退出43家,净增企业个数仅64家。
(三)从需求侧看,“三驾马车”进一步快马加鞭难度不小
1.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是可用于投资的政府资金有限。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政府类资金仅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左右。二是剩余投资下滑。目前全市在库项目同比下降8.6%。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和房地产在库项目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1%和16.9%。截止上年12月,全市全部在库项目剩余投资同比下降7.3%。三是房地产投资疲软态势仍然突出。房地产市场的寒冬仍未过去,2022年全市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9%,拉低固投增速0.5个百分点。
2.消费需求方面:一是居民消费释放不充分。2022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628元,增长5.7%;人均消费增速比收入增速低1.1个百分点,说明全市居民存款意愿较强,消费潜力释放不充分。二是大宗商品增长放缓的影响不容忽视。由于燃油车型已经进入了停产和禁售预演期,今年1月1日起取消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观望态度,将影响汽车消费的增长;此外,在原油价格高位势头减弱的趋势下,去年高油价产生的高基数,将导致今年成品油市场增长乏力。三是商品房销售仍未回暖。2022年,全市房地产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23.2%;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74.8%。房地产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同比去年分别下降16.2%、46.7%、29.0%。
3.外贸进出口方面:一是国际环境不优,对外贸易增长困难大。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争,叠加前几年疫情影响,部分行业产品出口业务萎缩,有的企业将产能及部分订单外迁东南亚的越南等地。例如,全市比较有优势的嘉禾锻铸产品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国内取消出口退税,美国加征进口关税,致关税增加35%,订单减少。二是外贸实体不强、结构失衡。有色金属行业受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金融政策调整影响,加工贸易严重下滑,代理贸易占比逐年提高;加之生产型及自营贸易实体企业招引不足,难以支撑外贸基数逐年高速增长。三是资金周转困难、业务难以拓展。企业出口订单量下滑,外汇来源减少,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难以拓展业务。
三、抓好当前工作的几点建议
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创新示范区、开放发展排头兵、湖南重要增长极”这一战略目标,牢牢抓住举办第二届全省旅发大会这一重大契机,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高标准谋定全年工作目标;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强力推进工作落实;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奋发务求实效,全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分解目标明晰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好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具体发展目标的量化分解,制定具体工作机制和工作举措。目标制定要坚持高标准;工作机制和工作举措要突出针对性、实用性、目的性。
(二)抓住重点出台政策。一是制定推动主要农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制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销路拓展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举措,确保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二是制定推动工业集聚园区发展、完善优势工业产业链、培育新兴工业动能增长的政策措施;围绕发挥新兴产业集群龙头引领作用,制定推动工业领域的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促进全市智能制造产业向中高端产业链延伸的有效举措。三是充分利用旅发大会的重大契机,制定针对文旅消费、汽车消费、夜经济消费、老幼消费、家电下乡等重点领域,以及刺激商品房市场的政策制度,并广泛发动、强力推动,全面激活消费潜力。
(三)稳定存量扩大增量。要想方设法稳存量。要加强对现有市场主体、项目单位的跟踪服务,继续落实服务企业“两员”制度,建立企业困难问题清单档案,实行“一企一策”,确保纾困解难实效。要多措并举扩增量。要锚定“七大千亿产业集群”“12条优势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围绕旅发大会招引一批文旅龙头企业;织好乡情纽带,更大规模推动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李诗军]
[审核:范 夫]
[责编:刘昕毅]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