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怀化经济由负转正 稳步复苏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双重影响,怀化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上半年经济呈现由负转正、稳步复苏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初步核算,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758.81亿元、同比增长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95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207.79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462.08亿元,增长1.3%。分季度看,第一季度下降0.9%、第二季度增长3.5%,呈现出二季度复苏有力、上半年全面转正的良好态势。
主要指标持续回升,增速好于全省平均水平。1-6月,GDP增长1.4%,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6.6%,与全省持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4.1%,降幅低于全省4.6个百分点。
一二产业由负转正,三产业增长稳步加快。农业生产稳步恢复。1-6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35亿元,由负转正增长1.1%,比一季度回升5.1个百分点。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9.82万亩,占计划面积的97.9%。主要农作物产量充足,其中油料增长6.2%、玉米增长3.5%、薯类增长10.1%、蔬菜增长2.5%、水果增长3.1%。生猪产能持续回升,存栏211.6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9.22万头,分别比一季度环比增长3%和3.95%。工业生产加快恢复,1-6月,规模工业增长2.4%,快于1-3月2.2个百分点,行业增长面过半、达58.8%,比1-3月扩面11.6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主力产业分别较快增长4.6%、5.6%、6.2%、5.1%。服务业发展不断向好,1-6月,服务业增长1.3%,比1-3月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长5.8%,比一季度加快增长7.5个百分点。
社会需求逐渐回暖,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今年来,全市把扩内需作为战疫情、稳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固定投资快速增长,1-6月增长6.3%,连续5个月增速稳定在6.0%以上。重大项目明显增多,6月末,在库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434个,占比47.2%,远超去年同期10.2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6个,同比增长49个。市场消费逐步回暖。通过“真金白银”促销、文旅惠民等消费振兴举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回升,1-6月虽下降6.6%,但降幅较1-3月收窄4.9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企稳回升,面对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利用“怀化-东盟班列”、加工贸易等平台,积极助力开放型经济复苏,1-6月进出口总额增长0.5%,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6.1%。
新兴经济加快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在疫情冲击的同时,新兴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传统行业受到的影响。新消费模式不断涌现,“直播带货”、“无接触配送”、“云”买菜、社区团购等线上商业新业态快速繁育滋长,1-6月限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增长13.5%。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1-5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2.7%、266.7%,电信业、邮政业总量分别增长51.8%、27.7%。新兴产业不断发展,1-6月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3.6%,高新产品增加值增长2.7%。
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活力明显回升。为应对疫情的冲击,中央出台了一揽子宏观政策积极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结合实际,配套完善了系列复苏经济的计划措施,当前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活跃度明显提升。信贷投放较快增长。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8.5%,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存贷比提高5.1个百分点。财税收入降幅收窄。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91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1-5月回升7.0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29.49亿元,下降5.6个百分点,降幅较1-5月收窄1.3个百分点。
社会民生保障有力,发展大局和谐稳定。就业形势总体平稳。1-6月,新增城镇就业2.3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9万人,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8%。民生支出保障有力,1-6月,民生支出达186.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4%,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物价水平持续回落。1-6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9%,涨幅比1-5月回落0.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1%,涨幅比1-5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二、疫后复苏面临的困难
疫情冲击仍在持续,经济复苏面临不小考验。境外疫情肆虐,经济萎缩预期加重,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预测至-4.9%。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弹,经济恢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同时,从上半年GDP增长情况来看,37项基础指标还有15项增速为负,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大幅下降36.6%、19.9%、21.6%,给经济复苏带来较大压力。
部分行业恢复较慢,不少市场主体经营困难。整体来看,疫情对我市部分传统行业冲击较大,目前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增加值增速仍未转正,1-5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利润分别大幅下降84.6%、80.2%。市场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其中限额以上占比较大的汽车、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分别下降16.7%、8.3%,分别拖累限上零售4.8个、2.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仍在下滑,1-6月规模工业企业营业利润下降7.1%,资金面仍然偏紧,1-6月规模工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42.3%,营业收入下降3.2%。
“四上”企业新增缓慢,后发赶超存在较大压力。1-6月,“四上”企业累计新增48家,其中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分别破“零”新增9家、3家,工业新增10家、房地产业新增26家,住宿餐饮业和服务业仍然为“零”。与此同时,“四上”企业退出较多,1-6月共退出43家,其中工业17家、批发零售业14家、住宿餐饮业2家、服务业10家。“四上”企业总量依然偏少,1838家,仅占全省的4.4%,后发赶超面临较大压力。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下阶段,在做好疫情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基本盘,奋力夺取“双胜利”。
强化监测预警,稳固经济恢复向好态势。建议下阶段进一步聚焦疫情影响新变化,做好主要经济指标的跟踪分析,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短板指标等监测预警,尤其是围绕疫情冲击较大的批零住餐、旅游、文娱等行业,加强分析研判,深入剖析新情况、新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稳步复苏。
提振市场需求,加快重点领域回暖复苏。积极推动消费优化升级,顺应群众消费趋势,提升居民消费品质,加快释放文化、旅游、养老、托幼、教育、体育等服务消费潜力。紧抓“绿色怀化”形象宣传,结合文旅重启契机,加大怀化避暑旅游营销,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怀化旅游不断升温。紧盯国家、省里出台的振兴投资、消费政策举措,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网络布局建设,加快支持新型消费的5G网络、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夜经济、地摊经济等多点开花,增强消费信心,释放需求潜力。
聚焦重点难点,力促“四上”企业培育新增。进一步加强“准四上”企业库建设,密切关注企业动态,加大对重点企业产能恢复、订单变化、用工用能等环节监测,积极落实援企惠企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用工等要素保障难题,做好入库基础。进一步打好政策组合拳,细化培育新增“四上”企业奖补措施,在财政、税收、融资、土地、水、电、气、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打消企业入库顾虑,推动企业积极入库。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