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压力和疫情冲击对衡阳市交通运输影响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衡阳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两级政府关于交通运输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和疫情持续冲击,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大力帮扶运输企业,全市交通运输体系运转正常。为了解在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和疫情反复冲击影响下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压力,市统计局深入部门、协会和企业开展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影响压力增大
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彼此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政府性债务规模偏大、民生改善任务偏重等现实问题,给交通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近年来,衡阳市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不断推动交通优势转化为枢纽优势、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物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求实现“建设枢纽基地,促进要素集聚,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目标。但在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和疫情冲击的影响下,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基础不牢,发展不充分、供需局部失衡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需求结构分化、供给受到冲击、运行成本高企、市场预期不稳、风险隐患增多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疫情冲击持续反复,物流畅通面临压力增大
今年2月下旬以来,全国疫情突发,省内多个地市受到波及,衡阳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省内外流通环节受到防控措施严厉管制,区域疫情防控政策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堵点卡点随时可能出现,跨省跨区运输中断和停顿的不确定性增加。从多家物流企业及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了解到,目前全国多个地区及省内部分市州处于道路交通管制状态,制约了物流供应链的有序运转,导致一些干线运力下降,区域配送受到限制,流通效率降低,此轮疫情在国内多地蔓延后,所有货物的全程物流都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加上物流运输出行难,货物进出必做检测消毒,大部分地区驾驶员需提供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装卸货物前后车辆也必须做全面消毒,无形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疫情严重的地区,本地物流企业出不去,外地物流企业不敢来。同时对于一直奔波在各省市之间的一线驾驶员、押运员,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各省市的防疫安排,跟进货物运输途中的道路信息及通行证信息,还需在运输途径各省市之间反复做核酸检测,导致货物无法准时到达客户手中。
(三)市场需求大幅收缩,运输生产指标下行压力增大
年初以来,受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和疫情冲击影响,全市人流和物流需求明显下降,交通运输市场收缩,1-5月,全市各项运输生产指标降幅明显,从省交通厅发布的数据看,全市一季度公路水运总周转量44.53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1.5%,其中公路周转量27.76亿吨公里,下降11.4%,水运周转量16.78亿吨公里,下降11.6%。各运输指标大幅下滑,一是公路运输量大幅下滑。今年1-5月,衡阳市公路客运量854.43万人,同比下降50.4%,降幅高于全省17.2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2719.68万吨,下降7.8%,降幅低于全省0.7个百分点。二是水运客货运输量不同程度下降。一季度水路旅客运输量14.25万人,同比下降21.4%,水路货物运输量672.91万吨,下降5%。
(四)运输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经营面临压力增大
调研15家物流和客运企业,均不同程度反映今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盈利状况不良,企业经营面临压力增大。15家企业中,反映燃油支出上涨的有15家、防疫开支增加的有15家,人工成本增加的8家,场地房租上涨的5家。综合各企业反映的情况,成本上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燃油成本飙升。今年以来,国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4月初每吨汽柴油零售价比年初累计上升近2000元,分别上涨24.4%和26.9%。由于部分道路通行受限,只能绕道行驶,导致燃油费用进一步提升。二是防疫成本高。受疫情影响,各地纷纷出台消杀政策,在货物进口、城市配送等各环节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物流企业在经营中的消杀和防疫成本大幅上升。多家物流企业反映,驾驶员、押运员平均48小时做1次核酸检测,公司车辆、办公场地、生产场地每天消杀2次,外来车辆进入公司前进行消毒,同时还需采购大量个人防疫物资,以上费用基本上由企业承担。三是人工成本提升。由于各地产生黄码标准不一致,导致驾驶员、押运员行程码经常产生黄码,需要居家隔离,致使劳动力使用效率大幅降低,无形中增加人工成本。同时困在中高风险地区的驾押人员也不在少数,驾押人员的时间成本大量增加。四是议价能力低。虽然油价等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但公路、水运等货运价均未见明显回升,多数普通货运服务同质化竞争激烈,在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物流服务价格联动存在滞后性。
(五)运输企业营收锐减,规上服务业运行压力增大
衡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单位数及营收总量均占据较大比例,是规上服务业中的重点行业,对规上服务业运行支撑作用明显。今年以来,受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和疫情影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运行不佳,规上运输企业业务量受较大影响,营收锐减,并传导致整个规上服务业,导致规上服务业运行压力增大。一是大幅拉低了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1-4月,全市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4家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5.25亿元,同比下降49.4%,低于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48.1个百分点。二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规上服务业中比重明显下降。近年来,规上服务业多个行业单位数及营收总量不断扩张,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却不升反降,从营收占比看,1-4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规上服务业比重为16.1%,比2021年1-3月低15.7个百分点,比2021年1-12月低4.3个百分点。
(六)企业景气状况不佳,行业预期转弱压力增大
一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景气状况调查明显表现不佳,行业贷款余额比重下降,行业预期转弱压力增大。从92家运输企业参与景气调查情况看。对本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评价,评价良好的占14.0%,低于规上服务业4.8个百分点,评价不佳的占14.1%,高于规上服务业2.6个百分点;对下季度企业经营状况预期,选择乐观的仅为16.3%,低于规上服务业8.3个百分点,在规上服务业10个行业中垫底,选择不乐观的占13%,高于规上服务业5个百分点;对下季度本行业运行状况预期,乐观的占21.7%,低于规上服务业2.4个百分点,不乐观的占13.0%,高于规上服务业6个百分点。
(七)企业诉求广泛,纾困解难政策细化和落实压力增大
调研中,15家运输企业均表达了不同的政策诉求。企业诉求主要有:一是实施力度更大的减免政策,3家企业希望在税收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减免企业土地、房屋租金。二是希望加强对企业的资金扶持,有3家企业希望能提供贷款减息政策和更加合理的贷款抵押政策,有2家企业希望政府加强对小微企业资金扶持。三是期盼加强对企业防疫支持,4家企业建议对企业自筹资金购置的防疫物资和设备给予补贴,或由政府统一发放和调配,将客运车的防疫检测的支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四是多家客运企业建议,落实公交车的运营补贴,调整部分线路班车运营性质,提高燃油补贴,因燃料价格不断上涨,希望上调城乡客运车辆燃料补贴标准。
二、工作建议
交通运输是衔接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纽带,是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和疫情反复冲击影响下,交通运输行业面临多重压力,发展受到制约,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出台纾困扶持措施,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助力交通运输体系正常运转,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省域副中心建设发挥引领支撑作用。
(一)实施税收减免政策
提高政策实施的覆盖广度、减免力度和时间跨度,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扩大“六税两费”适用范围,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从事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的公交客运、出租车、长途客运企业免征增值税,对公路、水运和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实施税收资金补助。
(二)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倾斜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续贷条件的运输市场主体按正常续贷业务办理,不得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运输企业的动产质押类贷款产品,切实解决公水路运输企业抵押贷款难的问题。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和承担疫情防控任务较重的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三)落实严格、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
交通运输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交通主管部门和卫健部门要指导和督促运输企业认真落实严格、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指导运输企业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在技术和资金上支持企业开展有效的防疫工作。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不得突破疫情防控相应规定进行中断交通,有效恢复和保持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
(四)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
政府及运输行业主管部门要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政策宣讲会等形式加强政策解读,提高政策解读宣传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媒体,通过短视频、微信小程序等方式,扩大政策知晓度,确保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扎实开展千人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百日行动,帮助全市重点运输企业纾困解难,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广政策事项办理途径和方法,确保政策直达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审核:范夫]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