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上半年衡阳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向新向好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5-08-1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七大攻坚”,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逐季向好、蓄势积能”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基本实现预期任务,坚定扛稳了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1.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2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688.6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294.40亿元、增长6.0%。

一、产业发展动能增强。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1%,生猪出栏、存栏量分别增长2.7%、2.8%,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4.7、8.9个百分点。工业正增长面扩大。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行业正增长面较一季度扩大5.4个百分点,主导行业中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增长19.7%、16.3%和14.1%。服务业营收增长加快。1—5月,全市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9.2%,重点行业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6.1%、30.4%。

二、消费需求充分释放。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8.47亿元,增长6.9%,文旅消费热度不减。清明、五一等小长假来衡游客持续增加,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3.3%、15.1%,带动限上法人单位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1%。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日用品、饮料类商品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7.5%、23.9%、13.2%。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稳。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4%,连续2个月实现正增长,商品房销售额、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回升22.2、18.3个百分点。

三、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二产投资支撑明显。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2.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8%,对全市投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政策作用持续引领。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引领下,全市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9.4%,高于固定资产投资5.5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高于一季度8.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推进。随着“两重”建设项目加快开工,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8%,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9个百分点,其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21%、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26.4%。

四、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聚势蓄能。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32.6%、36.4%;智能衡器产业园首开区正式启用,园区已成功引入广电计量、国检集团等26家重点企业。智能消费加速发展。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和促消费活动带动下,全市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38.3%、13.6%、43.5%、38.8%。创新投资持续增强。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4%,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2.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中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30.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8.4%,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五、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交通体系加速建设。1—5月,全市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收增长57.0%、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收增长33.6%,当前湖南高速衡阳物流港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物流保障。民间投资活力增强。上半年,全市非国有投资增长6.3%,连续5个月超过国有投资增速,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1.7%,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企业效益同比回升。1—5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9%,重点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营收和利润增长较快。

六、民生保障稳步向好。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总体增长较为平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357人。重点民生保障有力。在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占比较重的城乡社区、教育、农林水、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7.4%、1.9%、7.4%、15.5%。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经济增长后劲仍需进一步夯实。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释放政策效能,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持续巩固和增强全市经济向好向新的发展态势。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审核:范   夫]
[责编:刘昕毅]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