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一季度娄底经济实现有序运行 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回升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05-06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经济实现有序运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1-2月稳步回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靠前位置。近日,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安排,娄底市统计局围绕“疫情过后全市经济怎么抓、怎么发展”,组织开展了专项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全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分析研判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下阶段工作建议,供各级领导参阅。

一、一季度娄底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按照GDP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59.8亿元,同比下降0.7%,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12亿元,同比下降2.7%,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132.13亿元,同比下降0.5%,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第三产业增加值200.55亿元,同比下降0.6%,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5:36.7:55.8。

(一)农业生产基本平稳,春耕备耕有序推进。全市农业生产受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春耕备耕稳步推进,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2.1万亩,同比增长2.6%;蔬菜产量28.7万吨,同比增长4.4%;秋冬播油菜籽播种面积50.38万亩,同比增长10.3%,目前总体长势较好,产量预计保持增长;全市家禽出栏448.98万羽,同比减少13.5%;牛出栏3.66万头,同比增长2.6%;羊出栏15.8万只,同比增长18.7%。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茶叶、水果、中草药材等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发展较快,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

(二)工业开局好于预期,重点企业支撑有力。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0.1%,增幅比1-2月回升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其中3月当月增长4.3%,高于1-2月6.8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4%、0.7%、-4.8%。一是大中型企业支撑有力。一季度,全市大中型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小微型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0%,大中型工业企业贡献突出。其中涟钢、冷钢、VAMA等35家重点规上工业企业春节以来一直保持连续生产,这35家企业一季度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40%以上。二是机械制造等钢铁行业的上下游产业稳产增产。一季度,钢铁行业的稳定生产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稳产增产,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3.3%、19.8%和36.0%,机械制造企业产销两旺,来势喜人。三是园区工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一季度,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快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提升到70%。

(三)服务业运行分化,新兴动能较快成长。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5.8%,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进一步凸显。分行业看,疫情对批零住餐、文体娱乐和旅游、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较大,但互联网及相关行业发展提速,非营利性服务业贡献突出。一季度,全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6.9%、32.1%和14.8%,营利性服务业中的居民服务业、文体娱乐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0%和7.4%。实现增长的主要是金融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等4个行业。一是金融业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证券交易额和存贷款余额均保持较快增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5.0%和13.6%,带动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快于全市GDP增长4.4个百分点。二是邮政业务量较快增长。一季度,得益于电子商务活动的持续活跃和快递市场的较快恢复,全市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6.5%,居全省第1位。三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扩张。一季度,全市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68.9%,居全省第1位,娄底南联创小镇移动互联网产业产值达13.5亿元,移动互联网企业直播业务、电商业务快速增长,持续火爆,前景向好,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6%。四是非营利性服务业贡献突出。GDP统一核算改革落地之后,非营利性服务业由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4大行业劳动工总额增速来推算。今年一季度,得益于相关补贴费用的发放,这些行业工资总额实现稳定增长,带动全市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7.98亿元,同比增长10.1%,快于全市GDP增长10.8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18.9%,仅次于工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直接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

(四)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投资实现逆势增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增速高于1-2月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3月7日,全市举行了2020年产业项目建设暨第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集中开工41个重大产业项目,竣工9个项目,总投资137.99亿元。同时,全市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及地方债专项债增发等政策机遇,加快谋划项目包装项目,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季度,全市22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73亿元,21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14亿元,13个省“5个100”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52亿元,完成进度均超过15%,快于往常年份一季度完成进度。一季度,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其中一季度全市建筑业增值税同比增长35.6%,全市建筑业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五)市场销售缓慢恢复,网上零售相对活跃。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2.43亿元,同比下降11.1%,高于1-2月2.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其中3月当月下降6.8%,高于1-2月6.4个百分点。一是批发零售业的复苏好于住宿餐饮业。一季度,全市批发业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8.8%和18.4%,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下降40.9%和31.6%,住宿餐饮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二是基本生活类消费稳步增长。日用品类、药品类、粮油食品类消费比较活跃,部分消费者选择一次购买较多米面粮油储存备用,但线下服装鞋帽类、礼品类等非必需品类及汽车、家具等大宗消费品消费的恢复不及预期。大中型生活超市销售额同比保持增长,中高端酒店也随着商务活动、公务活动的恢复入住率明显提升,但小微型的餐饮、住宿仍然比较艰难。三是网上零售继续扩张。一季度,全市在库限上批零住餐电商企业达到66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家,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5.52亿元,同比增长13.2%。同时,不少商场、便利店开展“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新模式大受欢迎,销售额快速增长。

(六)企业培育力度加大,申报入统进度前移。3月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四上”企业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娄政办函【2020】8号),将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奖补措施引导扶持培育“四上”企业发展。同时,今年申报入统的年度目标任务首次分行业、分县市区在市政府下达的《关于下达202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通知》文件中予以明确。截至目前,全市完成申报入统“四上”企业19家(贸易企业3家,建筑业企业3家,房地产企业13家),入统进度创非普查年度新高。

(七)财税运行总体稳健,收入质量仍待提升。一季度,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2.83亿元,同比增长4.6%,增幅居全省第2位;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为56.3%,居全省第6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

(八)返岗就业总体稳定,社会民生保障有力。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0.9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8万人,就业市场总体比较稳定。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出台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支撑全市城乡居民返岗就业,先后组织多趟高铁专列、包车等方式点对点输送农民工,派出“抗疫情保用工稳就业”联县进企下乡小分队,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用工保障,全面落实社保费减免和稳岗补贴等各项政策。物价涨幅从相对高位逐步回落,物资供应充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正常水平。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元,增长3.3%,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9元,增长2.1%,增幅居全省第1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0元,增长5.0%,增幅居全省第2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行业恢复缓慢。批零住餐、文体娱乐、旅游、教育培训等行业的恢复期明显长于预期,消费信心的恢复和消费潜力的激活难度较大。

(二)企业复工难达产,达产难达效。虽然当前全市企业的复工复产率较高,但全市企业员工到岗率、产能利用率仍然不高。根据4月7日-9日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25%的规模工业企业、28.8%的批零住餐企业、33.9%的规模服务业企业、40.5%的房地产建筑业企业,反映员工到岗率在80%以下;31.4%的规模工业企业、44.8%的批零住餐企业、53.3%的规模服务业企业、57.3%的房地产建筑业企业,反映当前只恢复到正常生产经营水平的80%以下。同时,全市大部分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利润同比下降,资金周转困难,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调查显示,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经营成本上升、资金周转困难和新接订单不足等3个问题,选填这3个选项的企业分别占59.5%、39.2%和21.3%。

(三)政策落实落地仍待提速。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企业表示相关政策尚未实质性享受到位,企业反映当前最需要的帮扶是减免或延迟缴纳税费社保费等费用、增加信贷等资金支持、提供援企稳岗补贴等3项,选填这3个选项的企业分别占41.8%、33.4%和30.6%。

(四)工业稳增长难度较大。部分重点企业虽然一直比较稳定,但产能基本饱和,增量有限;新兴行业规模较小,拉动作用有限,部分工业企业原材料供应出现一定程度短缺,尤其是进出口企业出口受阻,订单减少,下阶段工业增长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一季度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开局较好,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但负增长的指标较多,无论是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还是要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均面临诸多挑战。下阶段,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要求,继续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脱贫、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关注重点基础指标,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有效激活消费市场,扶持培育“四上企业”抓实抓细申报入统,推动各项指标逐月回升,全力争取各项指标增速排名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一)精准调度,科学指导。一是要落实责任,重点关注目前排位相对靠后的指标及权重大的指标。市、县两级及相关责任部门要结合当前新的季度GDP统一核算方法,进一步落实责任,继续执行落实好联网直报期间的值班值守制度,确保37个核算基础指标最大限度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支撑,排名靠前的指标,要努力争取保持并扩大优势;排名靠后的指标,要对标对表,加速赶超。重点要关注7大行业劳动工资总额增速(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4个非营利性服务业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2个营利性服务业行业;房地产业)、工业中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营利性服务业中的居民服务业、租赁服务业、文体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批零住餐四行业中的零售额增速、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速、工业用电量等核心支撑指标和匹配指标。尤其劳动工资总额这个指标,一季度以4个非营利性服务业行业劳动工资总额增速推算的非营利性服务业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贡献突出。二季度,相关行业的复苏依然会比较困难,仍然需要劳动工资总额来支撑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二是要加强调研,分类施策。要强化调研,报表期间随时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具体的行业、具体的企业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要在调研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分类指导分类施策,既防虚报,也查漏报,努力提升数据质量。三是要落实政策,释放产能。要强化防疫防控物资和水电煤气运等生产要素的保障供应,确保国家省市各级财税金融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落细,确保各项政策发挥最大效益,帮扶企业复工复产释放最大产能。

(二)聚焦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大力抓好产业经济,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全市经济高质量水平。一是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15条落实落地,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切实守好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一条底线;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着力培育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型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二是要提振工业产业链发展水平。要聚焦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研究出台本土化产业链发展扶持政策,激发产业链发展活力;要加快推进“钢铁新城”建设,进一步强化钢铁深加工产业链集聚水平和综合实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娄底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产业链及配套产业链,将以“三一”为核心的机械制造业打造成全市工业经济新支柱,推动形成钢铁深加工和机械制造“双支柱”格局。三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已超过50%,且服务业发展涵盖的范围和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要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扶持,以实实在在的扶持推动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加快文体娱乐旅游、健康养老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线上经济、数字经济等未来潜力较大的“朝阳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谋划项目,夯实后劲。一是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对接中央、省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化危为机,抢抓机遇,围绕全市产业链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移动互联网、在线教育等新兴产业,加快谋划和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为下阶段全市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增添后劲。二是要全力推动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3%,低于全部投资增速8.3个百分点。要积极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创新PPP项目运营模式,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领域,激活民间投资活力。三是要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要求,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强化项目建设土地、用工、运输、项目审批等要素保障,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推动项目快进快成快上。

(四)精准帮扶,激活消费。一是要研究制定专门针对中小微型商贸企业的政策措施。要最大限度减税减费减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切实帮扶商贸企业渡过难关。二是要精心策划开展一批消费刺激活动。要加大刺激力度,全面激发消费市场活力,要为线上消费发展创造有力条件。三是要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要进一步解决医疗、教育、养老、社保等方面的民生难题,让居民愿消费、敢消费;要密切关注疫情对市场供求的影响,推动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有序恢复营业,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激发市场活力;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农业投入,加快推进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发展,做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篇文章,真正激发农村消费市场活力。

(五)培育企业,应统尽统。一是要加大扶持培育力度。要推动《关于加强“四上”企业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实落地,引导扶持培育“四上”企业发展壮大。二是要优化营商环境。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简化审批流程,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三是要加大摸排,推动入统进度前移。要加大已达标企业和拟达标企业的全面清查摸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商等新兴行业,要加强引导,应统尽统;同时,要推动申报入统工作进度前移,尽量在上半年多入统,对全年多形成增量。四是要引导和约束并举,汇聚部门合力。调研中,我们有针对性地了解了企业和大个体的申报入统情况,发现了一些已经明显达标但未申报入统的零售、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经营主体。从了解的情况看,县市区部门多次要求他们申报入统,但因为没有约束手段,效果不佳。建议从引导和约束两个角度来推动:比如我们走访的一个搞文化旅游的经营主体,已经初具规模尚未入统,其反应希望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我们建议可以在符合相关项目资金申报的前提下,以项目资金引导其“个转企、企升规”;比如我们这次调研入住的三个酒店,就有两个达标但没有入统的,对于不愿意入统的,建议以税务稽查等方式,约束其依法依规入统。

(六)千方百计畅通进出口。当前全市口罩、中成药、消毒消杀用品产能不断扩大,要抓紧研究当前国际市场变化对娄底外向型企业进出口的影响,出台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加大产销对接,畅通进出口渠道,为娄底防疫防控物资、锑品、耐火材料等产品的出口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提前思考谋划铁矿石等重要原材料的进口情况,做好预案,努力保障重点企业生产需求。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石峰 秦金莲 肖泉]
[审核:徐 林]
[责编:张 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