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前三季度娄底经济稳步回升、持续向好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10-2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生产供给稳步复苏,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市场活力动力增强,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中等靠前位置,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前三季度娄底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4.59亿元,同比增长2.9%,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升了3.6和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71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61.83亿元,同比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625.04亿元,同比增长2.3%。

(一)产业发展稳步回升。前三季度,全市三次产业均呈稳步回升态势,尤其是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持续向好、加快回升,对全市经济稳增长贡献突出。一是工业经济加快回升。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连续8个月逐月稳步回升。工业主要行业中,钢铁、机械制造、建材等支柱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黑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3.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2%,金属制品业增长13.8%,汽车制造业1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0%。十条优势产业链建设势头向好,尤其是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工程机械及汽车配套这两条产业链,随着涟钢高速棒材、高强钢及“三一”产业园相关项目的快速推进,产业链条更加完整,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集聚性和规模化效应进一步凸显,前景向好,未来可期。全市园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快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提升到69.3%,高于上年同期0.5个百分点。二是建筑业保持领跑。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和房地产市场的稳步扩张带动了全市建筑业的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增长17.5%和13.8%,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6.9亿元,同比增长5.2%。三是服务业稳步复苏。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主要行业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分别下降2.5%、21.1%和4.4%,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了5.7、8.0和5.3个百分点;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0%、6.2%和7.4%,分别高于上半年1.8、0.4和0.7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9%,低于上半年2.2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十大行业(门类)中,有7个行业(门类)实现了正增长,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5%,文体娱乐业营业收入14.9%。

(二)市场需求有序恢复。前三季度,全市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市场需求紧跟生产端的回升逐月恢复。一是投资建设加快推进。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比1-8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全市积极对接国省项目政策,以“两新一重”建设为抓手,积极谋划推进了一大批重点项目,今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了3批次共12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项目计划总投资共计442.88亿元;国庆节后首日,娄底又与“三一”、湖南师大正式签约五大项目,签约总投资100亿元。同时,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资争项,分两批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30个、额度32.47亿元;实现内联引资325.2亿元,同比增长16.6%,实际利用外资5.21亿美元,同比增长14.6%。虽然当前全市投资增幅有所放缓,排位后移,但只要我们下阶段继续加大力度推动这些重点项目的开工落地和入统入库,全市重点项目有望掀起新的建设高潮。二是消费市场持续好转。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7亿元,同比下降4.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实现转负为正,同比增长2.2%,消费市场逐月回升。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中,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稳定增长,粮油食品类增长7.7%,服装鞋帽类增长6.7%;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幅加快,化妆品类增长11.7%,金银珠宝类增长22.2%,建筑和装潢材料类增长25.7%,汽车类转负为正增长1.1%,其中9月当月增幅达18.7%。三是进口情况明显好于出口。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04.56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出口额27.25亿元,同比下降20%,进口额77.31亿元,同比增长30.8%,进口额的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涟钢等企业的原材料进口;出口额持续负增长,部分企业积极探索出口转内销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三)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引领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展壮大,线上经济等新兴业态加速涌现,市场主体较快增加,全市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制造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前三季度,全市工业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制造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52.2%和15.2%,均大幅高于全部规模工业平均增速,制造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前三季度,全市有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312家,比上年同期增加71家;累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7.64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快于GDP增长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7.9%,高于上年同期2.4个百分点。三是新兴动能来势向好。移动互联网、网络直播、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区块链等新兴产业持续活跃,快速扩张,线上经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并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娄底南联创小镇互联网企业达400余家。前三季度,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17.85亿元,同比增长30.6%;全市快递业务量9.85亿件,同比增长39.0%。四是市场主体加速涌现。今年以来,娄底市积极落实保市场主体战略,开展“出实招、办实事、助实业、创实效”行动,出台了《关于加强“四上”企业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实现了市场主体“量质齐升”。截至10月10日,全市年内新增市场主体32803家,同比增长为26.1%,其中,新增企业7859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4944户,新增注册资本3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0%、28.48%、22.02%,增长率位列全省第一。1-10月,全市共申报入统“四上”企业149家,超过上年同期17家;扣除退出企业数,净增“四上”企业14家,净增“四上”企业数今年首次实现转正,根据我们近期组织的全面摸底,11月、12月的将有一大批“小升规”企业年度入统,全年有望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四)运行效益持续好转。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稳步回升带动了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等三大效益的持续好转。一是地方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64亿元,同比下降4.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35亿元,同比增长0.7%;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6.1%。二是企业盈利面逐月扩大。1-8月,全市9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94%的企业实现盈利,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7.02亿元,同比下降1.9%,盈利情况已基本恢复至同期水平;全市288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8.6亿元,同比下降7.8%,降幅逐月收窄,服务业企业盈利情况总体好转。当然,小微企业盈利情况要差于规模以上企业,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多。三是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前三季度,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20元,同比增长7.2%,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3.7%,快于GDP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3元,同比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81元,同比增长9.3%。

(五)社会民生保障有力。前三季度,全市积极推动“六稳”、“六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一是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前三季度,全市民生支出168.7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2%,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在财政收支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继续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二是城乡就业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9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87.4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8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5%的较低水平。三是物价涨幅较快回落。9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7%,涨幅连续两个月稳步回落;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3.4%。四是重点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4.09万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61.2%;自然村通水泥(沥青)公路222.9公里,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6%;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22.09公里,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6.3%;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1.43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3.4%;残疾儿童救助514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8.5%;巩固和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7.8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其他项目均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

二、工作建议

总体来看,当前全市经济循环基本畅通,钢铁、工程机械、建材等主要支柱行业仍处良性运行周期,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省中等靠前位置。但是也要看到,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小,经济仍处在恢复进程中,四季度各项指标稳增长仍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

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以《中共娄底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为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贡献娄底力量的实施意见》的落实落地为抓手,继续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筑牢民生保障基础,为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收好官、为明年开好局打下坚实基础。

(一)加强运行监测和预警预判,稳定发展预期

为确保全年各项指标圆满收官,要切实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准确把握运行趋势,挖掘产业发展潜力;要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时发现经济指标运行的苗头性问题,强化部门协调配合,研究制定针对性强、有实效的政策措施,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要把握重点关键指标、短板指标,既要继续夯实工业增长基础,也要重点抓好第三产业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和运行预警,确保工业和第三产业共同支撑全市经济稳步回升;要进一步压实县市区主体责任,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为全市经济发展夯实基础;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各项工作,增强发展信心,稳定经济发展预期。

(二)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要着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要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15条落实落地,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切实守好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一条底线;要牢牢抓住农业产业发展这个根本,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观光、体验型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化工业支柱作用。要统筹抓好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激发产业链发展活力;要加快推进“钢铁新城”建设,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进一步提升以涟钢、冷钢、VAMA为核心的钢铁深加工产业链集聚水平,提升产业链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以“三一”为核心的机械制造及配套产业,将钢铁深加工和机械制造产业链打造成全省、全国优势产业链,推动形成钢铁深加工和机械制造及配套产业“双引擎”格局,为推动湖南工程机械产业走在全球前列贡献娄底力量。三是要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要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扶持,引导政策、环境、资金、土地、人才、平台、交通的生产要素向服务业倾斜,以实实在在的扶持推动全市服务业发展壮大;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以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三)抢抓政策机遇,扩大有效投资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投资是关键。一是要对接融入全国全省“内循环”。要认真分析研究娄底在全国全省经济循环中的定位,充分发展全市交通、能源、人才等方面发展优势,将娄底钢铁深加工、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入全省产业链中,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争取主动、把握先机。二是要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对接中央、省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化危为机,抢抓机遇,围绕新基建、公共医疗卫生、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城乡环境设施、小农水等领域和全市产业链建设,加快布局一批基础设施尤其是“两新一重”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三是要突出发展重点,激活民间投资活力。要继续加大工业技改、高新技术等产业项目的引进落地,优化投资结构;要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领域,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全力推动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优势互补,共同促进。

(四)完善社会保障,释放消费潜力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消费是基础。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要花大力气着手解决医疗、教育、养老、社保等方面的民生难题,让居民愿消费、敢消费,全面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二是要推动线上消费本土化。要密切关注疫情对市场供求的影响,抢抓线上经济发展新机遇,以区块链经济、互联网经济、电商经济、直播经济等新消费业态的快速发展释放“双循环”的内需潜力,要最大限度减税减费减租,降低商贸企业经营成本,为线上线下消费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要以春田机场、呼南高铁及湘潭娄底城际铁路等重点项目为抓手,构建全方面立体交通网络,着力打造以湘中物流园、诚通物流园、城西冷链物流园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中心城市,提高消费和生产、仓储、销售业态的互动循环效率,抢占国内经济大循环格局中的优势核心节点。四是要激活农村消费潜力。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加大农业投入,做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章,真正激发农村消费市场活力。

(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一是要切实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当前全市研发投入强度仍然偏低,科技创新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持续不断加大投入,才会有颠覆性成果的出现,要从政府财政投入、鼓励支持企业投入、引导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等途径着手,切实提高全市研发投入力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娄底科技创新的优势是涟钢等大型企业自身有较好的研发基础,短板是高校、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实力不强,要继续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研发平台,以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促进大中小实体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三是要持续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制定完善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方面,要建立健全柔性引才引智机制,精准引进高端紧缺急需人才,从工资待遇、子女教育和就学、中长期激励等方面强化保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壮大全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

一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服务,着力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简化项目投资、企业开办、工程建设审批办理环节和流程,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资源保障问题,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要落实落细各项纾难解困政策措施。要全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足额及时落实到位,尽快研究将国家的指导性意见转变为切实可行的本土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发挥最大效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切实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全力帮扶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三是要抓实“四上”企业的培育和申报入统,夯实发展后劲。要积极推动《关于加强“四上”企业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实落地,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引导扶持培育“四上”企业发展壮大;要坚持奖惩并举,汇聚部门合力,引导和约束达标企业依法依规入统入库,努力提升入统入库“四上”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以新入统入库“四上”企业的增量作为各项指标运行的新增长点。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石峰 秦金莲 易丽花 肖泉]
[审核:徐 林]
[责编:张 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