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从发展靓点看邵阳服务业十八大以来踔厉奋发新成就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2-09-1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十八大以来,在省委、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视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应对和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力促服务业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全市服务业经济稳步发展,新兴产业蓬勃兴旺,民生效益日渐显现,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显著增强,服务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全市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助推器”,十年发展靓点展现十八大以来全市服务业踔厉奋发新成就,全市着力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翔实统计数据反映全市服务业经济发展理念,以优异成就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从全市服务业发展靓点看成就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二中心一枢纽”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全市争先创优擦亮邵阳名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成功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市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务人员舍生忘死,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复工复产,在大战大考中彰显了邵阳力量和邵阳担当。

一是全市产业构成不断完善。2013年到2021年,全市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服务业(第三产业)在邵阳经济发展方面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2013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30.04亿元,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4.89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39.5亿元,增长11.6%,服务业(第三产业,下同)完成增加值435.65亿元,增长12.8%。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2.5:38.9:38.6,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经济增长稳中有进,发展结构不断改善。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61.5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08.9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86.2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66.5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6:31.9:51.5,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3年到2021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虽然增速有起伏,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服务业经济占比不断提升,对全市经济的影响力作用不断增强。

二是生产总值总量不断扩大。全市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虽然服务业中各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平衡,但服务业的发展轨迹变得更为理性。2013年以来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发展服务业经济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服务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有效推动了全市服务业平稳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到2021年,全市服务业生产总值的总量发生明显变化,服务业生产总值总量分别从2013年的435.65亿元,递增到2021年的1266.5亿元。2021年全市服务业生产总值总量占全市全部生产总量的比重51.5%,大大领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三是行业内部发展日趋看好

1.消费市场活力充沛。邵阳批发零售市场业态纷呈、竞争激烈,促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较好增长。2013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87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79.87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1.99亿元,全市城镇实现零售额374.14亿元,其中城区实现零售额130.2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57.73亿元。2021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2.4亿元,增长14.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608.2亿元,增长15.9%;限额以上 法人企业零售额518.1亿元,增长15.1%。在限额以上法人企业中,城镇实现零售额497.2亿元,增长15.2%,其中城区为307.5亿元,增长14.7%;乡村实现零售额20.9亿元,增长13.3%;批发和零售业487.8亿元,增长15.6%,住宿和餐饮业30.3亿元,增长7.4%。

2.区位优势日趋增强。自从邵阳先后成功纳入大湘西开发、国家武陵山区域发展与集中连片脱贫攻坚、全国问题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等重大政策扶持范围后,邵阳交通快速改善和较好的区位优势,造就了邵阳服务业发展丰富的外部资源。2015年11月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七届湘商大会在邵阳召开之契机,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原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基础上,交通银行、广发银行、长沙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纷纷陆续登陆邵阳,给一些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到2021年,邵阳区位优势日渐显现,境内铁路干线纵贯南北,沪昆高铁横跨东西,怀邵衡铁路连接南北,永郴赣铁路、张家口至南宁客运专线开通。邵阳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顺利推进,开工建设邵永高铁,争取启动娄邵高铁、怀邵桂高铁、兴永郴赣铁路前期工作;加快白新、永新、新新、城龙高速公路建设,持续推进国省干道提质改造。目前邵阳已迈入“高铁时代”,将构筑起以沪昆高铁、呼南高铁为基础的“三纵三横二连”;以“一东一西”(邵东军民两用机场和武冈机场)两支线机场为核心、以多个通用航空机场为点的特有的航空网络。邵阳即将形成铁路、公路、航空、水路通联畅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全市服务业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3.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和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全市统筹协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明显加快。2013年到2021年,是邵阳市交通建设投资最大、发展最快的10年,重大交通项目多点开花。建成洞新高速、安邵高速、邵坪高速、武靖高速等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新增高速里程288公里,相当于以前高速公路的总和;获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市,实现村村公路畅通。全市加快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6.06%提高到2021年的53.04%。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审,全国文明城市获得提名。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西苑公园等一批主题公园建成,魏源路、新城大道、学院路二期等一批骨架路网贯通,主干道路“白改黑”完成,雪峰桥、桂花桥、桃花桥通车,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中心投用。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3327个村集中整治,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9个,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3个。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54座、垃圾中转站104座。基础设施明显加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2公里,干线公路里程2944公里。“气化邵阳”一期建成,城镇燃气普及率达80%。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县市全覆盖、5G网城区全覆盖、宽带网行政村全覆盖。各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提速,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卫生大为改观,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4.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到2021年,全市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实惠,民生福祉持续增强。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7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8万元增长到2.3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5.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社会保障扎实有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全面推行,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逐年提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评为省A级。居家和社区养老在全国率先试点,关爱儿童邵阳做法在全国推介。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跻身全国50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高水平承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成年组)。高标准建好湘中幼专。建成公办幼儿园523所、芙蓉学校16所。新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三级综合医院4家、三级中医类医院1家。

二.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看成就

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0.0%,而第三产业比重则明显提高,达到46.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比重高2.2个百分点,这是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全市服务业发展势头从2013年开始就发生了重大转折,服务业GDP增长贡献首次超过工业。服务业能够带来更多就业、更低能耗和污染,服务业的大发展有助于全市经济未来更“轻盈”更亲民。服务业发展更加迅速,进一步刺激消费,提升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从而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202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61.5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08.9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86.2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266.5亿元,增长8.6%。据目前测算,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对全市GDP权重的影响在7%-9%之间,展现了发展新动力,从2021年运行情况来看,全市规模服务业重点行业占GDP的比例逐渐明显,对GDP权重的影响达到了13.8%。

三.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看成就

一是发展服务业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是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从目前来看,经济增长依赖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的增长。从2013年到2021年全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已经取得圆满收官,“十四.五”全市经济发展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服务业能否以快于其他两大产业的速度增长。就目前邵阳市经济增长的三大产业而言,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需求弹性比较低,市场竞争力也不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作为潜力最大的第三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邵阳市整个经济的增长势头。

二是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居民再就业的需要。经济发展规律表明: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三产业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将由农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单位转移,全市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因此,发展服务业,对缓解邵阳市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发展服务业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进入小康后,城乡居民对教育、文化、旅游、医疗保健以及住房、出行条件等生活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必须发展服务业。

四是发展服务业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建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长期以来,邵阳市服务业开放度不够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的各种竞争,只有提高全市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才能生存和发展。同时,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更好的、更多的服务,也是增强这些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四.从规模服务业企业发展态势看成就

一是规模服务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从2013年起步,从2013年75家单位发展到2021年的591家单位。

二是超亿元规模企业作用显现。2013年以来,全市把培育骨干企业作为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部分骨干企业现已初具规模。到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有22 家企业,其中营业收入超10亿元有3家企业,营业收入在2亿元到10亿元之间区间的有9家企业。过亿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营业收入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增速,显示出大企业较好的发展势头和引领带动能力。显示出骨干企业较好的发展势头和带动能力,助推全市规模服务业经济迅猛发展。

三是规模服务业发展态势逆势上扬。2013年以来,全市规模服务业企业运行稳中向好,总体规模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已实现利润总额20.84亿元,同比增长21.7%。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稳中有增,从业人员达到6.05万人,同比增长5%;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居民和其他服务、科研和技术服务、文体和娱乐服务、互联网软件服务等核算行业发展势头较好,营业收入总量分别实现17.44亿元、12.97亿元、5.66亿元、5.46亿元、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7%、52.5%、36.7%、29.4%和40.3%。全市规模服务业行业繁荣活跃,发展动能充足,营业收入超以往同期水平,市场发展态势看好,逐渐摆脱疫情影响逆势上扬。

四是各项政策优势助力明显。2013年到2021年,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做好稳就业、促增长等工作。随着全市各项政策靠前发力,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正常的经济秩序已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很快回归正常轨道。当前,诸多优惠政策助力帮助为邵阳加快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谋发展动力。

五是社会维稳作用不断彰显。从外部因素看,世界经济下行,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事件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全球经济运行和资本流动造成较大外溢影响,对市场信心造成了明显冲击。从内部因素看,新旧动能处于转换接续之中,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行业传统模式企业经营面临挑战;加之受疫情冲击,市场需求不足,生产物流不畅,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增多,企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生产连续性、稳定性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市克服重重困难,出台相关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稳就业稳岗位,帮扶指导企业渡过难关,全市规模服务业经济顶住了压力,相关行业发展迅速,加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员工待遇的提高,促使农村大量劳动力和城镇就业人员安心就业。

六是规模服务业利润总额平稳增长。2021年,全市全部规模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20.84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税金总额5.18亿元,同比增长46.4%。利润增速超20%,税金增速超40%。

七是企业职工薪酬逐年稳中有增。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稳中有增,从业人员达到6.05万人,同比增长5%;应付职工薪酬37.77亿元,同比增长15.3%。企业用工人数和职工薪酬待遇的提高,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全市劳动用工保障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全市规模服务业接纳从业人员就业压力得到了缓解,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八是重点行业营业收入持续稳定。2021年,居民和其他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互联网软件服务、文体和娱乐服务、科研和技术服务、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等重点行业发展势头较好,营业收入总量分别实现12.94亿元、17.44亿元、3.2亿元、5.46亿元、5.66亿元、1.42亿元;以上六大行业分别同比增长52.5%、42.7%、40.3%、36.7%、29.4%、9.8%。

九是重点行业资产总计影响力强。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1393.84亿元,同比增长9.11 %。从行业大类来看,对资产总计增长影响明显的行业主要分别是土地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卫生、教育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这六个行业企业的资产总计分别实现789.65亿元、357.3亿元、53.31亿元、42.95亿元、34.39亿元和31.98亿元,六行业资产总计对规模服务业企业资产规模影响力强。

十是快递服务业行业繁荣活跃。业务旺季主要集中在电商促销活动期间,如6.18、双11、双12、春节四个时段,业务量基本占据全年业务总量的80%以上。2021年以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全市社会经济原有的发展节奏,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疫情解控后,全市快递服务业逐渐摆脱疫情期间影响,行业繁荣活跃逆势上扬,营业收入超去年同期水平,市场重回高位运行区间,快递行业发展动能充足。

五.制约发展瓶颈

一是规模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从服务业企业个数和企业发展规模来看,虽然邵阳市服务业个数不断增多,企业发挥着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全省发达市州相比,全市企业个数、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

二是重点行业服务业发展滞后。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等方面,而物业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发育不足,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房地产行业发展层次还比较低,导致该行业发展水平仍徘徊于低层次。

三是全市服务业高级人才匮乏。从当前情况来,邵阳服务业的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远不能适应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如果要推动服务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整体质量的提高,就要提高对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随着全市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在进一步吸纳劳动者就业的同时,如何吸纳到胜任就业岗位的劳动者将成为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四是品牌规模服务企业不多。全市规模服务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数量少、总体规模小,主要原因就是品牌服务企业不多。从2021年营业收入来看,全市只有3 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其他过亿元企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相对较弱,有不少企业还处于不同程度的亏损之中。一个好的品牌可以提升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可以转化为企业直接的经济效益,可以帮助企业加速市场扩张。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当前,全市部分规模服务业重点行业企业由于缺乏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服务和科学化管理,造成有知名度品牌的企业太少,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六.对策建议

一是经济运行措施要得力。要落实落细企业当前复工防疫的主体责任,制定得力措施,加强疫情宣传指导。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企业生产运行和疫情防控,帮助企业解决影响生产运行困难问题。重点在项目审批建设、资源要素供给、运行调度协调、精准服务、资金保障、市场开拓、物资运输等方面,为企业生产运行提供强有力保障。各行业部门要主动对接联系“准四上”企业培育,抓好政策宣讲解读,全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力抓好企业生产运行,促使全市服务业经济稳步发展。

二是扶持政策力度要加大。针对当前全市服务业企业存在“小而弱”问题,各级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相关部门就服务业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用热和用人等方面提出具体政策措施,努力为企业运行创造良好外部经营环境,扩大企业盈利空间,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促使其健康快速发展;为企业整合资源形成大规模,发展成便捷高效优质规模企业创造条件;引导企业通过主动调结构、转方式来适应市场变化,转变运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服务业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

三是服务业发展步伐要加快。各级在着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要加快旅游、快递物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步伐,推动规模服务业的行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要立足邵阳市实际,发挥比较优势,选择重点行业率先突破,尽快建立“覆盖面广、带动力强、增加就业机会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要以规模服务业商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实现经济互动,要利用外部的力量推动本地区发展,“能动加互动,带动经济的起动”,从而带动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研发设计、会展服务、文化旅游、居民服务等行业发展。

四是品牌培育步伐要迈大。名牌产品由于市场覆盖面广,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知名品牌的巨大市场穿透力将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能够促进规模服务业经济的加速发展,对邵阳社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各级要加快全市服务品牌目标的制定和培育步伐,立足现有优势,加强品牌企业中长期目标的规划和科学布局,建立和完善品牌评价体系,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品牌商标的注册步伐,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企业知名度,积极打造优势品牌,强化品牌意识,精准定位,突出优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号召力的知名产品品牌。

五是大型“骨干企业”要做强。加快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必须依靠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把大型骨干企业做强作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全市各级要倾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着力培育,不断扶持中小企业,要在居民、旅游、体育、健康、卫生和快递服务行业等幸福产业领域,选择一批改革到位、成长性好的加大政策扶持;积极鼓励资源整合、上市融资等方式做大做强,促使大型企业尽快成为幸福产业的中坚力量;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体。

六是“引凤还巢”工程要持续。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外地邵阳老乡回乡创业这篇“引凤还巢”文章,大力改善软硬件环境,在用地审批、税收贷款等方面要对回邵创业人员提供方便,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要将目光放到长远利益上,及时宣传推介一批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对成功典型大力表彰,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加强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投入,挖掘人才,知人善用,加强注重回邵创业人才后续教育,努力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人性化的服务,为回邵投资老乡构筑还巢创业平台。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 杨佳国 何敬忠]
[审核:范夫]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