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湘潭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稳健发展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05-1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湘潭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公经济“三个没有变”的论述,即“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开展全民创业,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2019年2月,湘潭市出台了《关于促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非公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对促进全市就业和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非公经济制约瓶颈凸显,创新动能有待提升,全市非公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绿色、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一、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工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1、主体快速增长。在全市全面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推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也蓬勃发展。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企业个数达到963个,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4.3%,较2018年增加126个,增长13.1%。

2、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全市非公规模工业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9.0%,较比2018年提高1.4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1.8%,较2018年增加了4.3个百分点。

3、全年增速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长速度。2019年,全市非公规模工业经济同比增长速度在10%左右,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每月均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贡献率达到75.3%。

4、吸纳就业稳民生效益明显。2019年,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数124258人,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81.4%,非公经济企业对提高就业率、稳定经济民生、提高居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非公规模工业重点行业发展不一

湘潭市非公规模工业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随着国家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智能装备、新能源、信息技术等节能环保型非公规模工业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同支撑湘潭经济增长。

1、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该产业2019年总产值同比增长19.6%,比2018年提高7个百分点。一是产品体系实现全覆盖。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61家,全部属非公经济体。覆盖了汽车产业上中下游。其中整车生产企业2家,动力传动系统设施制造及运营企业4家,汽车座椅制造企业8家、其他配套设备制造业47家,具备锂电池材料、曲轴、排气、线束等配套系统的制造生产能力,产品体系覆盖较全面。二是整车企业生产能力凸显。目前,全市整车生产企业主要为吉利汽车,产品主要为基本型乘用车、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等。2019年,累计汽车产量为23.7万辆,同比增长22.8%。三是汽车配套零部生产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发动机、动力电池、变速箱等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生产体系,全市汽车行业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四是新能源汽车有所突破。2019年9月,吉利汽车首批新能源SUV下线,新能源相关零部件如正极材料、高能锂离子电池和电池包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云平台、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循环利用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2、装备制造业活力继续增强。全市专用设备制造业非公企业达到90家,占全部专用设备制造规模企业的94.7%。矿山设备(不含起重机)、物料输送设备、工程机械、电子系统设备及配套件等系统成套设备的生产制造成为该行业的主导,同比增速达到10.1%。2019年,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对该行业的累计贡献率达到10.7%。通用设备制造业中非公经济占97.4%,该行业对全市规模工业累计贡献率达到12.6%。

3、食品医药产业发展放缓。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1+4”重点产业中的食品医药产业,基本为非公有制经济。受医保控费、招标降价等政策压力,全年增速明显放缓,全年增速为7.3%,低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全市食品产业链和医药产业链企业整体营业成本分别增加4.8%、6.9%,营业成本的上升一定程度导致企业效益下降阻碍了其发展。

4、新兴产业发展稳健。湘潭市高度重视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已经成为湘潭产业发展的立足之本,推动湘潭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更是非公经济资本注入的新阵地。2019年,全市高加工度、高技术、智能装备制造分别增长10.0%、10.4%、8.9%。特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办公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效果显著。环保方面的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速达到32.3%。新兴产业充分发挥了在调整产业结构、支撑经济增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非公规模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资金、土地、用人方面存在困难。融资难,依旧是企业生产经营最突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企业授信度不高、财务不规范不健全、缺乏有效抵押,致使企业合作的银行级别较低,融资手续复杂,审批流程长,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紧等。企业用地政策落实较难存在项目建设用地规划用途与现实发展需要不相符、储备土地与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存在差异等问题,一些企业所属土地为集体所有,在贷款融资、扩大再生产方面,受到了严重制约。由于湘潭市经济发展、地理位置不如省会城市、沿海城市,加之非公企业规模相对小、实力较弱,与国有大企业相比不具体竞争优势,企业较难招聘到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性人才,也难以留住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大型规模企业整体实力还不强。全市非公规上工业企业以中型企业为主,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一方面有规模、有品牌知名度、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少。全市大中型非公规模工业企业只有54家,仅仅占全部非公规模工业企业的占5.6%。全市大中型企业户均营业收入比2018年下降0.8亿元,同比减少5.4%。另一方面小型企业盈利不高。从全市2019年非公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布情况看,60%的非公规上企业年均营业收入为0-1亿元/年/户,较2018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且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处于产业中低端,装备水平普遍落后,盈利能力弱;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在0-1亿元范围内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2.6%,仅比2018年提高0.3个百分点。

3、企业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一方面全市非公规模企业高加工度、高技术产业领域实现营业收入和增加值均约占全部非公规上工业的五分之三,但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非公规模企业比重并不高,个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全部非公规上工业企业的7.4%、1.5%和1.3%。分领域看,高端技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环保领域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仅仅占全部非公规上工业的1.5%、2.0%、0.21%和0.01%,虽然其整体发展较快,但对重点企业依赖性强,具有较高水平的企业相对较少,拉动力偏弱。另外非公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拥有专利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企业更少,品牌产业保护意识不强,特色产业优势也不明显,在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产品在市场上知名度低,竞争力弱,企业只能靠压缩利润空间求生存,发展难以为继。

四、非公规模工业企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

1、缓解要素制约,破解发展难题。一是破解资金要素制约。继续实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减税降费措施,推动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和企业电信资费,逐步开放非公规模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积极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如成立金融协会。不断完善信用贷款机制,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重视诚信建设,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强化日常监管,规范运作模式,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加大民间资金的规范运用,积极鼓励设立非公银行,拓宽非公企业融资渠道。二是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重视非公企业发展需求,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土地指标。加大非公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力度,推动非公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鼓励创建非公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一批适应产业导向、符合非公企业发展实际的标准厂房,并且适当实施企业标准厂房建设补贴政策。三是破解人才要素制约。组织开展对非公企业业主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定向培养、定期培训等形式,加强非公企业与本地大专院校的合作,努力改善人才创业和生活的环境,切实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2、推进创新驱动,努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做强支柱产业。用好基础优势,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及能源装备等比较优势产业,推进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二是培育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结合湘潭产业基础,加快关键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引导投资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基层设施短板等领域,着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性能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非公经济增长新格局。三是引导自主创新。建议设立创新扶持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非公企业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支持非公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机构。大力改善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发展环境,引导非公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努力拓展中高端市场,提高科技创新力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

3、优化服务手段,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非公发展的重点放在培育扶持龙头、骨干企业上,大力优化营商环节,培育一批、引进一批、扶持一批、壮大一批。一是设立大型骨干非公企业名录,鼓励发展总部经济,一企一策重点发展。二是着力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切实消除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三是实施“个转企”工程。个体经济是非公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非公经济85%以上的市场主体、一半的就业和三成的营业收入,建立“个转企”重点培育库,在税收优惠、收费减免、融资服务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扶持措施,支持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邓丽萍]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