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湘西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1-0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支柱性、综合性产业,是当今世界众多国家公认的朝阳产业。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把它作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200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湘西视察时,作出了“发展旅游业是湘西今后最大的门路”的重要指示,为湘西后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多年来,我州积极顺应时代经济发展潮流,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带动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湘西州旅游产业也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在今后5-10年期内,湘西州更加要紧随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步伐,用战略的眼光,采取超常的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实现全州旅游业的科学和跨越式发展。 

  一、湘西州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设得到很大改善。全州建成7条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县县通二级路,乡乡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道路硬化,重要景区通二级以上公路,乡村游景点全部连通生态旅游公路,大大方便旅客进入,到2020年,随着高铁、机场的通车通航,交通状况将进一步改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也得到极大改善,吉首、凤凰等县市相继建成一批四星级、五星级宾馆,一些特色村镇还建起了星级农家乐、民宿屋等,大型停车场,景区厕所等配套设施都相继建成。旅游接待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二是推出了一批有一定市场影响的旅游产品。目前湘西州已打造出土家族、苗族两条旅游精品线,先后推出了凤凰古城、黄丝桥古城、南方长城、乾州古城、老司城遗址、王村古镇、花垣边城、里耶战国古城遗址、矮寨大桥、悬崖玻璃栈道、猛洞河漂流等一批有一定市场影响的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凤凰古城、矮寨大桥、老司城和里耶古城四大旅游板块,全州共创有旅游等级景区(点)26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点)10个,跻身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地区,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三是旅游的文化含量不断加厚。老司城土司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实现湖南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争创了沈从文故居、里耶古城遗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等13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乾州古城、芙蓉镇、边城茶峒、浦市镇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及区域性防御体系——南方长城等1500多处历史文化古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2项,高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土家族、苗族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民族文化也逐渐与旅游融合、交织,绘就了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茅古斯、苗族鼓舞、土家族“打溜子”、苗族“赶秋节”、土家族“社巴节”等土家族、苗族的传统文化节目及节日庆典,得到了挖掘和展现。一批体现土家族、苗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工艺品得到了传承和光大,形成了一批非遗生产性保护龙头企业,创立了一批民族非遗文化产业品牌。 

  四是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到2017年末,湘西州的旅游业增加值达到79.8亿元,占GDP比重为15.5%,全州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达4450万人次、325亿元,比十年前分别增长了4.2倍和7.4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湘西州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湘西州的旅游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湘西州旅游产业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业发展速度相对落后。2008年,在恩施、张家界、湘西、怀化、铜仁周边五市州中,湘西的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收入都仅次于张家界,名列第二,十年过去了,张家界市坚定不移地突出旅游产业主导地位,多渠道、多途径不断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使得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始终处于领跑地位,名列第一,2017年底,张家界市旅游达到7250万人次,旅游收入620亿元,分别是湘西州的1.6倍和1.9倍。恩施州通过加快景区标准化建设 ,积极创A级景区,加大营销力度,带领企业、旅行社出去对接。恩施州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在2011年就已经反超湘西州,2017年达到5132.89万人次和367.46亿元,分别是湘西州的1.15倍和1.07倍。铜仁市旅游业持续强劲发展,其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于2011年超过湘西州,2017年分别达到6465.8万人次和517.9亿元,分别是湘西州的1.5倍和1.6倍。怀化市提出旅游强市的战略构想,通过培育精品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文化旅游品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客源市场,提高产业素质等,旅游产业获得飞速发展,其旅游收入于2010年超过湘西州,其旅游人次于2011年超过湘西州,2017年分别达到5000万人次和350亿元,分别是湘西州的1.12倍和1.09倍。2017年,湘西州的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在周边五市州中位居末位。    

  (二)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比如凤凰古城旅游搞起来后,其他不少县市如吉首、龙山、花垣、永顺、泸溪都跟着搞古城、古镇游,大众化的多,个性化的少,乡村游也是一样,众多的乡村旅游景区千篇一律,雷同性十分严重,大多数就是游客去了就是“爬爬山、赏赏花、尝尝果、吃吃饭”,对文化的梳理和挖掘在众多的乡村旅游规划中显得尤为缺失,因此导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得景区变得苍白,缺乏长久的吸引力。这些都导致全州的旅游精品项目不多,到目前为止,湘西州还没有一个5A景区。 

  (三)品牌集中度不够,对外宣传中整体宣传不够,没有唱响“神秘湘西”这个主题。目前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现在人们出游都慢慢习惯于先上网查看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在线预定门票、酒店、餐馆等业务。“互联网+旅游”已成为各地推介本地旅游产品的一种重要手段,上网一查就会发现,我们周边的恩施州打造出了“天赐恩施、一生相思”的旅游品牌,铜仁打造的是“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主品牌,张家界则是把“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其主品牌,怀化打出的是“洪江古商城、财富伴你行”旅游品牌,在他们的旅游官方网站或者企业网站,都有一个叫得响的统一旅游品牌。而我们在这方面与他们差的太远,连一个正式介绍湘西旅游的网站都没有,更何谈唱响“神秘湘西”这一品牌。“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对外宣传上存在着品牌形象分散,各县市只注重本县旅游品牌和塑造宣传,而不是建立统一的湘西旅游大品牌。从而造成“神秘湘西”这个母品牌形象被“天下凤凰”“土司王城”等子品牌所遮蔽。此外品牌形象模糊,旅游品牌缺少一个标志性的吸引物让人自然会想到它的归宿地。我州除凤凰古城外,其他景区景点“画面”识别不够清晰,缺乏旅游形象传播的标志性吸引物。 

  (四)旅游特色商品开发不够。一是没有突出旅游商品的“商品”性,旅游商品存在“有艺术性却不便携带”,“有特色却没有品牌”, “有产品没有产业”的状态,没有形成旅游商品这样一个产业。二是旅游商品纪念性不够,品牌不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湘西州涉及生产旅游商品的企业约有 500 多家,其中人数较多、产量较大的有酒鬼集团、老爹公司、湘泉制药等公司,规模大的商品品种有白酒、茶叶、猕猴桃、姜糖等。但这些商品本身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永久性珍藏价值,这些旅游商品虽然具有湘西特色。但由于纪念性不够、文化气息的相对薄弱和缺乏、艺术性的普通等等也就造成很难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发挥旅游商品的功能。三是旅游商品经济效益低下。湘西州虽然形成了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专业村寨,建立了一批专业市场,如竹编之乡、织锦之乡、苗绣之乡等。但由于大多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效率低下。四是旅游商品的购物线路没有形成。湘西州有一些专业性旅游商场。如湘泉白酒城、沱江银器市场、白沙菊花石雕市场,但没有形成一定的销售网络,至今尚未开发出一条比较完整的有购物内容的旅游线路。 

  (五)旅游市场环境不优。近年来,湘西州虽然大力整顿旅游市场,对非法拉客、“黑社”、“黑导”、“黑车”、“黑店”、演艺场所、购物场所、“不合理低价游”、商业贿赂等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虽然卓有成效,但“黑导游”拉客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购物游、低端团鱼龙混杂,旅游市场恶性竞争,特别是个别旅行社把到湘西旅游项目当成送给旅行团的一种“福利”、一种“搭头”,使湘西的旅游严重“缩水”,对湘西的旅游市场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所以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持续整治,维护游客及合规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市场健康发展。 

  三、加快湘西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由于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要坚持“合理开发,有效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使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一是保护好旅游资源,建立旅游资源保护机构,制定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对重点风景名胜区,制定保护条例,确保有法可依。特别是要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整治,加强市容市貌建设,强化景区环境监管,禁止乱设摊点、乱丢弃废物,为游客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还要加强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工程,禁止在景区内滥采乱挖,毒鱼捕猎,做到植被不被破坏,水不被污染,为开发建设高品位的旅游区创造条件。二是规划好旅游资源,全州要制定总体旅游产业开发规划,并因时间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在此基础上,各县市也要编制旅游产业规划,特别是要加强旅游景区规划的编制和论证,防止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同时还要严格执行规划,避免州内旅游产品近距离、低水平重复和雷同,以形成合理的旅游开发布局。 

  (二)提高认识,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目前各地都十分注重发展旅游业,旅游竞争十分激烈,从盈科旅游在中央台搞的 “魅力中国城”评选活动就可见一斑。而旅游区域发展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环境的竞争。哪里环境好,哪里就成为生产要素的聚集地,反之,则成为生产要素的流出地。从周边地区来看,我州自然旅游资源已具备优势,北有张家界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南有铜仁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还有周边的常德、怀化、恩施,交通条件比我们优越,湘西州虽有老司城土司遗址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但其对旅游的影响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湘西州的旅游今后将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客观现实,只有通过更优的环境,更好的政策,才能吸引资金和人才,提高我们的发展速度。一要优化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各级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旅游企业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搞好服务,创造一个有利“大办旅游产业”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二要优化交通环境。进一步加强旅游公路建设,以便形成一个便利、快捷、安全、舒适的旅游交通网络,沟通各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连接,改善通往主要旅游景点的交通条件,提高主要景点的可进入性,逐步解决旅游景区、景点还存在进入难,道路等级低、行程长,游览时间短的问题,做好城镇交通路网与主要景区、乡村游景点的连接,形成畅通、完备、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构建“快旅慢游”新格局。三要优化市场环境。旅游业必须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的方针,通过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旅游市场,让旅游执法有依据。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宰客拉客、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消除旅游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及分会在规范市场秩序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共同培育开放型旅游市场,特别是要加快武陵山区旅游一体化进程,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商圈。四要优化旅游信息服务环境,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顺应旅游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着力解决湘西州旅游信息保障与旅游发达地区形成的“服务代差”问题。以游客满意为导向,及时提供旅游咨询、交通气象、旅游预订等服务,打造高效便捷的旅游信息中心、导游服务中心、旅游车辆服务中心、旅游投诉中心、旅游票务中心等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服务。 

  (三)加大宣传,努力打造湘西特色旅游品牌。树立大品牌意识,在对外宣传上,要做到全州规划一盘棋、宣传一个网站的思路,理顺县市之间旅游区域关系,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形成品牌集群发展。彻底打破我州旅游景区景点相互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和呼应,旅游产品相互孤立、同质重复化的局面。突出各地旅游特色和主题。各旅游景区的建设,一定要主题鲜明,突出特色,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出现相互恶性竞争,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损失。比如,凤凰景区就要突出“文化游”,吉首德夯景区就要突出“民族风情游”,猛洞河景区就要突出“生态游”等。要树立精品意识,提升旅游品牌层级,增强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目前我国旅游业尚处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过渡的阶段,国家最高级别的5A级景区,在各类景区中仍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州5A级旅游景区为零,大多为3A级景区,品牌层级低。因此,要加快凤凰“申遗”、创建5A级景区,芙蓉镇、猛洞河、坐龙峡等创建4A级景区的进程。 

  在品牌的塑造上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十年前,在全州的优质旅游资源还没有充分发掘之时,湘西犹如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对外界来说是神秘的,我们可以打造“神秘湘西”品牌。如今,通讯信息十分发达,神秘湘西的面纱已逐步揭开,神秘湘西已不再神秘。“神秘湘西”特色应该逐步转移“魅力湘西”层面上来,由于湘西州有土家族、苗族两个主体少数民族,打造的也是土家族、苗族两条旅游精品线路,结合这两点,我们可以打出具有湘西特色的“土司故都、苗疆圣土” 魅力湘西旅游新品牌形象,把湘西的历史文化魅力、生态环境魅力、地理地质魅力、民族风情魅力、特色美食魅力,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实现从“神秘湘西”到“魅力湘西”的华丽转身。一要注重文化底蕴与旅游的融合,打造“魅力湘西”旅游新品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相生共兴,相辅相成。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旅游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 二要注重地理地质景观与旅游的融合,打造“魅力湘西”旅游品牌。三要注重自然生态与旅游的融合,打造“魅力湘西”旅游品牌。打好“生态”牌,让游客对湘西的“绿色”、“山水”产生神秘的向往,把我州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四要注重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创新融合,打造“魅力湘西”旅游新品牌。 

  (四)招商引资,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湘西州旅游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表明:通过引进大公司经营旅游景区,不仅引进了资金,而且引进了优秀的管理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让我州的旅游得到快速的发展。比如:凤凰古城、红石林、南华山、矮寨大桥等主要旅游景区先后采取把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大胆引进公司投资开发旅游业的创新模式。景区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都得到快速增长,秀兰集团去年收购矮寨大桥和德夯旅游公司的经营权,新成立了吉首秀兰大德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大胆投入资金修建玻璃栈道,今年试营业之后游客火爆,营业收入成倍增长。目前,湘西州大多数旅游资源均由政府控制,经营主体基本由行政主导,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与经营模式,既要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又要履行市场经营职能,且易受行政人员变动的影响,经营机制缺乏活力、动力和稳定性。这些旅游景点通过财政支持和银行贷款,投资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旅游公路、游客服务中心等等,建成之后却发现由于缺少特色,收门票就没人来,不收门票,投资多么大,又没什么收益,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时候就要大力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县市政府要着重帮助协调景区与附近居民的利益,解决投资开发商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简化审批手续,落实税费减免、土地优先等优惠政策,引导民间社会资本和外商投资,采取股份制、合资、独资、经营权拍卖等多种方式参与到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中来,形成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一同开发的局面,把旅游资源全面推向市场。 

  (五)创新机制,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产业的发展,而一个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对龙头企业的培育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地方政府要抓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抓企业、企业找市场、市场出效益,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成为龙头。职能部门抓企业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对本职能部门管辖的行业企业进行摸底,也可以利用经济普查得到企业名录;三是对摸底得来的企业建档立卡;三是按月度或者季度,至少也要按年度对名录中的企业进行跟踪关注,主要关注企业的经营情况,主要关注四个指标:营业收入,从业人数,营业利润,上交税费。企业的人数或者营业收入达到一定的标准,就要向统计部门申报,争取进入全国“四上企业”联网直报名录库,进了这个名录库,才能按月上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数据,作为GDP核算的依据。对于已经进行“四上企业”联网直报名录库的单位要建立考核机制,对营业收入和上交税费达到一定额度且连续几年实现增长的企业要进行重奖。对于文化旅游业来讲,要紧紧抓住旅游产业链中“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包括饭店旅馆、旅行社、车船公司、文化娱乐场所、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行业,以及相关产业如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品工业、观光工业,以及交通运输、商品购物、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中的企业发展情况的监测,认真抓好州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10大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落实,以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格局。 

[供稿: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何孝干]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