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矢志山乡巨变 续写益美益阳

——党的十九大以来益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2-09-3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党的十九大以来,益阳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经济规模稳步壮大

益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7年的1522.6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019.27亿元,突破2000亿元大关。2018-2021年以来GDP累计增长30.2%,年均增长6.8%。三次产业均取得了较快发展,2021年全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24.35亿元、893.33亿元、801.59亿元,累计分别增长21.5%、31.5%、31.8%,年均分别增长5.0%、7.1%、7.2%。

二、智慧农业成效显著

十九大以来,益阳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数字乡村,将智慧农业和5G技术的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同时发掘地域农业特色,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周边优势资源,将科技农业和农耕文化、乡村旅游全方位融合,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益阳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7.53亿元,2018-2021年累计增长42.4%,年均增长9.2%。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稳定在36.7万公顷、230万吨左右,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成果丰硕,“一县一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茶叶、稻虾、水产、蔬菜、休闲食品等五大产业综合产值突破千亿,达1120亿元。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小镇5个。安化黑茶、南县稻虾米首次进入中南海,并被评为湖南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安化黑茶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县稻虾米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特等金奖”,桃江竹笋获评全国农业十大领军地理标志品牌。益阳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内唯一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市,创造了绿色农产品供给“益阳特色”、农业产业化“益阳路径”、互联网+农业“益阳模式”。

三、新型工业化不断增强

近年来,益阳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主攻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培育更多“单项冠军”和“领航企业”,着力打造以金博碳素等企业为基础的“中国碳谷”,全市先进制造业迈出坚实步伐。益阳还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并在全省率先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不仅获得了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奖励,还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表彰,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日益显现。2018-2021年益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累计增长30.1%,年均增长7.5%。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高于全省年均增长率0.3个百分点。2021年,益阳规模工业企业1407家,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建材、竹木加工、化学、有色金属冶炼、电力、医药等九大支柱产业,2021年规模工业企业九大支柱产业年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90.9%。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68家;主板上市企业7家,总市值超过700亿元;拥有全国最大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制造基地,占据全球铝电解电容器市场份额30%以上;PCB线路板、船舶制造、纺织、食品加工、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分别达90%、70%、20.9%、14.8%、6.7%。目前,益阳共有12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四、开放型经济实现飞跃

近年来,益阳高度重视开放型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发展。通过成立益阳海关,架起了一座沟通世界、接轨国际的桥梁,有力促进益阳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东接东进步伐,推进大益阳城市圈建设。益阳外贸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进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贸易市场日趋多元,对外贸易规模快速增长。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将有力推动益阳电子信息、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在RCEP成员国区域内融合,降低进口资源性产品的采购成本,显著扩大益阳市与RCEP成员国间享惠贸易规模。2021年益阳进出口总额为34.07亿美元,2018-2021年累计增长3.3倍,年均增长44.1%。2018-2021年,益阳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真抓实干先进市。

五、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十九大以来,益阳发挥资源优势,努力建设益山益水的生态之城、益文益游的文化之城、汇智聚力的智慧之城,推动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益阳城镇化率由2017年的47.03%提升至2021年的51.24%;2021年益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42元,比2017年增长33.1%,2018-2021年年均实际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1元,比2017年增长42.5%,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3,比2017年下降0.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新增通车里程23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常益长高铁益长段开通运营。建成新型智慧城市项目27个,获评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市县城区和重点乡镇5G连续覆盖、行政村光网和4G全覆盖。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镇污水处理、镇村垃圾收集和中转实现全覆盖。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38.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9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抢抓新一轮现代农业综合改革机遇,选派1085支工作队驻村帮扶,统筹推进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各项工作,促进共同富裕,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

六、中心城区首位度大幅提升

2017年,益阳和华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在智慧城市、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平安城市、云数据中心、互联网等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益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发展,推进益阳市无线城市建设,共建平安城市为益阳市民保驾护航。2021年,益阳中心城区(赫山区、资阳区和高新区)的GDP为862.27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7年的1.32倍。2021年,益阳中心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6.83亿元,占比40.7%;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为368.72亿元,占比45.0%;工业增加值增速10.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对益阳的高质量发展明显起到了“领跑”作用。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杨刘航]
[审核:范夫]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