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发展理念 加速推动岳阳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12月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今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更大功夫,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岳阳地处中部地区的中心地带,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肩负着在推动湖南崛起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调研分析,结合《湖南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全面分析了当前岳阳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梳理了存在的主要短板,提出了加快推动岳阳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建议。
一、当前岳阳高质量发展情况
近年来,岳阳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岳阳发展“一三五”基本思路,践行一线工作法,大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环保整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行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来势不断向好。
(一)综合质量效益提升明显
一是经济规模稳步扩大。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1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9.87亿元,仅次于长沙和衡阳。制造业增加值1088.11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2位。人均GDP 59165元,列第4位。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18亿元,仅次于长沙。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143.89亿元,仅次于长株常,为推进岳阳大城市建设、加速打造湖南发展新增长极、推动中部崛起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9.7:43.1:47.2调整为9.4:41.7:48.9。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1.5%,超过第二产业6.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三是收入水平稳步提升。2018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2元,列第5位;增长9.0%,列第8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32425元,列第5位;增长8.0%,列第10位;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15513元,列第6位;增长8.7%,列第9位。四是市场主体快速增加。全年新入库“四上”单位693家,居全省第2位。“四上”单位在库总数3435家,比上年净增575家,净增数居全省第2位,在库总数从2017年的第7位提升至第4位。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79万户,居全省第2位。
(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一是科技投入和产出增长加快。2018年,全市研发投入70.9亿元,增长23.9%,比上年同期加快17.2个百分点。R&D经费占GDP比重2.08%,比上年提升0.25个百分点。从企业调研的情况来看,湖南科伦药业2018年科技投入2.05亿元,湖南科美达电气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6.0%,岳阳恒盛石化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9.0%以上,预计今年达到11.0%左右。2018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8家,增长40.6%。622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716.93亿元,占GDP比重达21.0%,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8.2%和8.1%,分别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0.6和0.5个百分点。二是人才工程加速实施。推出创业扶持、创新资助、引智补贴、政府奖励、配套服务、绿色通道6大扶持政策,引进柔性挂职专家117名、博士以上人才30名,岳阳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活力、创新动力加快释放。三是专利成果丰硕。201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3831件,同比增长36.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占全省总数的9.3%。专利授权量2251件,同比增长26.3%,占全省总数的10.6%。全市有效注册商标25217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驰名商标总数49件,稳居全省第二。湖南省金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岳阳市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三)协调发展稳步推进
一是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小城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稳步提升城镇化水平。2018年,全市城镇化率58.0%,仅次于长株潭,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二是文化产业稳定增长。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16家,其中:文化制造业80家,文化服务业175家,文化批发零售业61家。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68.6亿元,居全省第3位,占GDP的比重为4.95%,居全省第五位。三是脱贫攻坚成效明显。2018年,全市109个贫困村出列,6.06万人成功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超过87.0%,农村自来水人口405.9万人。四是空心房整治成绩斐然。全市52个重点乡镇腾退土地4.95万亩,复垦耕地1.26万亩,我市“空心房”整治新模式获评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四)绿色发展持续向好
一是持续淘汰落后产能。近年来,全市严格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采取关停关闭、整治整合、搬迁重组等举措,进一步淘汰造纸、农药、有色冶炼等落后、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近两年,全市退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耗能、高污染、粗放型企业占半数以上,为今后工业经济质效提升和绿色发展甩掉了“包袱”。二是水质和空气质量全面趋优。2018年,全市31个地表水考核断面监测达标率为89.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东洞庭湖7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监测达标率为98.7%,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9,同比改善2.4个百分点,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8.6%。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5.31%。三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持续向好。2018年度,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4.26%,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削减总量及削减率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五)开放经济加速推进
一是开放指标高速增长。2018年,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1.21亿美元,增长33.7%,列第4位;外贸依存度为6.0%,比上年大幅提升1.3个百分点。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6.8万标箱,总量大幅超过九江和宜昌。岳阳综保区进出口总额稳居全省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第一位。进口粮食、肉类总量均实现翻番,平行进口汽车突破5000台,居全国26个同类口岸第5位。二是开放平台持续拓展。推动组建湖南省港务集团,岳阳航运交易中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外贸联检锚地等建成运营,新港二期、综保区二期、跨境电商平台等扎实推进。坚持“南客北货”定位,出台空港经济区发展规划,三荷机场建成通航,岳阳正式步入航空时代。三是开放主体逐步增多。鼓励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全市245家外贸企业走向海外,同比增加39家,114家企业“破零倍增”,外向型经济市场主体争相涌现、竞相发展。四是大项目招商成果凸显。全年共引进过100亿元工业项目2个、10—50亿元工业项目23个、5—10亿元工业项目20个,其中签约引进“500强”工业企业16家,竣工投产“500强”工业项目4个。华为高端制造基地项目、新金宝打印机项目、恒大新能源汽车项目、复兴合力新材料项目等一批“”成为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雁。2018年,全市实际利用内资630.7亿元,仅次于长沙和郴州,增长1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列第5位。实际利用外资5.59亿美元,增长1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列第4位。
(六)共享发展力度加大
一是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大。2018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395.6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超过70.0%。其中:教育支出70.8亿元,增长8.9%;农林水支出62.9亿元,增长14.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7亿元,增长18.4%。二是就业总体稳定。2018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29万人,超过目标任务0.0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5%,失业人员再就业2.79万人。三是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2018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预计达到77.3岁,比上年同期增加0.7岁,高于全省均值 (76.7岁)0.6岁。
二、岳阳高质量发展存在短板
当前,全市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尽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但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岳阳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产业体系仍然不优,创新驱动仍然不足,市场机制仍然不活,发展动能仍然不充分,现代化经济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亟需聚焦主要矛盾,补齐突出短板,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和深层次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一)从经济基本面看,宏观上实体经济大而不强,存在“向虚”特征,微观上企业散而弱,缺乏龙头支撑
实体经济是岳阳的“立身之本”,岳阳市一直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强调以实体经济为“主抓手”,推动岳阳高质量发展。从近几年发展趋势看,总体虽未“脱实”,但“向虚”特征明显。随着实体经济走弱,岳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4年的43.6%持续下降到2018年的31.9%。2014年-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1、0.4、0.7、1.4和0.7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下降,由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变为次动力。此外,岳阳产业链协同性不强,一断二短三恶性拉长比较突出,企业整体面临着小、弱、散、乱,商业模式落后,产销脱节,品牌缺失等问题,缺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引领产业协调发展的龙头企业。比如依托岳阳本地优势资源形成的传统优势产业--纺织产业,52家规模企业中,棉纺纱加工、棉织造加工及麻织造加工企业共35家,其它多为毛巾、床上用品等企业,缺乏上下游样板设计、布料生产、印染加工、成衣制造等精深加工企业,产品只能作为初级原料运往外地。
(二)从经济深层次结构看,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之间“小不足以补大、新不足以补旧、增不足以补减”矛盾突出
依托资源禀赋和有利市场条件,岳阳建市30多年来实现了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全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行业掣肘压力较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产业生机不足。受价格利润下滑、生产成本提高、同质化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全市石化、食品、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发展受阻,占比偏大,但增长缓慢,在现代化产业竞争中失去新动力和新优势。2019年1-9月,全市四大传统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56.1%,增速同比增长6.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其中,石化产业同比仅增长3.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二是优势产业拉动乏力。全市重点发展的机械、医药、有色及循环等行业在全市所占份额相对偏小且占比下降,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力不足,2019年1-9月,全市机械、医药、有色及循环三大新兴优势行业合计占比仅为25.1%,与两大主导产业和四大传统产业相比都有较大差距。三是高耗能行业占比依然偏高。2019年1-9月,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6%,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从创新驱动看,研发创新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只有不断创新并把创新成果充分运用到经济活动中,产品质量才能提升,经济质效才能提高,经济才能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近年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岳阳市创新活力逐步激发,但存在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研发投入强度偏低。2018年,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1.3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1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大都没有自主创新的产品,从材料、元器件、专用设备到产品关键部件都严重依赖进口,他们普遍创新意识淡薄,认为自主创新投资高、风险大、收益小,创新动力不足。三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对于大多数的工业企业而言,一些科研成果过于“高深”,大量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创新热情。
(四)从市场活力看,共享发展不充分,开放程度不深,国民经济循环“不畅通”,导致经济运行效率效益低下
一直以来,受地方保护、行业垄断、行政干预、准入限制、所有制歧视等诸多因素影响,各类市场主体不能在公平市场环境下竞争,市场高效率配置资源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循环“不畅通”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一是居民城乡收入水平偏低。2018年,岳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42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27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826元,分别为全省和全国的88.3%、82.6%。二是开放程度不深。2018年岳阳进出口总额205.02亿元,仅占全省总量的6.7%,比九江少152.7亿元,比衡阳少73.9亿元。对外依存度仅6.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5%) 2.5个百分点,低于衡阳(9.2%)3.2个百分点,低于九江(13.2%)7.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5.59亿美元,排全省第8位,与常德、衡阳、九江相差甚远。三是综合质效不高。表现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含金量长期偏低、排名靠后,与岳阳经济总量全省第二的位次不匹配。2018年岳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面落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相当于九江、宜昌、常德、衡阳的53.8%、60.7%、82.5%和89.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相当于九江、宜昌的66.7%和93.9%,总量比常德和衡阳略高,但发展速度偏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165元,为全国平均水平(64644元/人)的91.5%,低于同为本省第二大经济体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39104元,仅为宜昌(98269元/人)的60.2%;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22万元/人,为全省平均水平(9.64万元/人)的95.6%,为全国平均水平(10.73万元/人)的85.9%。
(五)从发展后劲看,新旧动能接续不畅、市场预期不稳、风险防控压力大,高质量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目前岳阳经济正处于从旧动能向新动能转换的过渡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速度不及全省及长江沿岸城市群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呈现总量排名靠前、速度排名靠后的趋势。201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8.9%,虽然同比提高了1.7个百分点,但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9个百分点,分别低于衡阳和常德6.4个和3.0个百分点;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仅为4.2%,分别低于九江、宜昌、常德、衡阳5.7、1.6、0.9和1.1个百分点。此外,新动能尚未完全发挥其支撑引领作用,全市“三新”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岳阳战略性新兴产业仅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约10%左右,规模偏小、占比偏低、实力整体偏弱,无法领跑全市产业发展。这些因素都将从深层次上影响岳阳高质量发展进程。
三、岳阳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岳阳被确定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并进入湖南大城市的“新方阵”,全市经济总量、区域活力快速提升,开放度、影响力与日俱增,空间优势、区位优势实现历史性飞跃,岳阳高质量发展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凸显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自然优势力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岳阳南临洞庭,北枕长江,不仅是中国南北东西交通要道、国务院首批沿江开放之重地,且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湖南首位门户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境内长江、京广铁路、蒙华铁路(在建)、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三荷机场等国家交通主动脉在市区交织成网,形成了"水陆空铁"四位一体的交通新格局。二是自然资源优势。岳阳市境矿产资源丰富,有矿藏、矿点近200处,包括以黄金、铅等为主的金属矿产,以云石、萤石等为主的非金属矿产,以铌、钽等为主的稀有及轻稀土金属矿产;农业基础得天独厚,是全国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国家牲猪、水产品养殖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三是文化底蕴优势。岳阳历史文化悠久,是楚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骆驼精神、求索精神、忧乐精神、平江起义精神等有助于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文化,形成岳阳独特的奋取精神,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助推岳阳经济发展,彰显城市内涵。
(二)政府能动力
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而经济环境的营造必须政府发挥能动性,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引导来实现。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岳阳市大力落实“一三五”基本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大城市建设,“五个新格局”加快形成。坚持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底线工作来抓,生态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成功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精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省政府已批复同意平江县脱贫摘帽;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取得实质性进展,市本级隐性债务总量较去年下降明显。积极落实“四个十条”和“实体经济二十条”,以“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综合施策,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岳阳高质量发展正以铿锵之势迈出坚实步伐。在软件环境建设方面,岳阳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必将在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发展新格局,引领发展新常态中赢得主动,在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上取得突破。
(三) 产业优势力
岳阳加快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的建设,延伸了丙烯、碳四、芳烃、碳一四条主产业链,有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实施造纸技改示范项目,构建了装备先进、生产清洁、循环节约的现代造纸产业体系;放大洞庭湖区物产优势,提升了粮油、饲料、水产、茶叶等食品加工业;以国信军创(岳阳)六九零六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大力扶持“北斗导航”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的建设;特别是今年来,全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2+10”工程和20个重点企业建设,坚持以大项目筑牢大城市建设的根基,成功引进新金宝自主项目和华为高端制造等重大项目,成功引导一批重点企业扩能倍增,将从根本上改变岳阳石化“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加快立起岳阳现代产业新格局的“四梁八柱”。
(四)外界互动力
岳阳作为1992年国务院首批的全国五大沿江重点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洞庭湖经济圈最发达的城市。近年来国家密集批复同意岳阳设立综合保税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固废进口制定口岸等开放平台获批运营,城陵矶港纳入起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成功开通城陵矶港至港澳台和上海洋山港直达航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岳阳—东盟接力航线,在建设大口岸,促进大流通,加快大通关,推动大开放,实现大发展的进程中拥有天然优势。
四、推动岳阳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一)补齐创新短板,建设创新型城市
岳阳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上。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围绕科技创新制度设计、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转化等关键问题,“量身定制”政策措施,坚决破除阻碍创新的制度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要建立多元投入保障体系,通过设立创新引导基金、科技人才专项基金、以奖代补等形式,建立市、县科技投入逐年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创新投融资体系,形成鼓励创新的鲜明导向。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增强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要深入实施“巴陵人才”工程和产教融合发展,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水在全社会充分涌流。
(二)壮大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
工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岳阳是工业大市,工业制造业对全市产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变石化“一业独大”局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要突出重点,抓好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空间大、增长速度快、转移趋势明显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制造业,推动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品牌做优,为岳阳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奠定基础。要打破瓶颈,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围绕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储备蓄积力量,推动产业化,力争在这些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要再造优势,着眼于前沿技术、先进实用技术的研究,不断培育制造业技术新优势,对石油、电力、轻纺、化工等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等手段对其进行改造提升、转型升级,使其能够进入新一轮生命周期,保持产业生命力。要支持和保障先进制造业资本投入,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税费减免、土地优先供应等措施,切实保护先进制造业投资者的利益,在制度上给制造业新的定位、新的发展空间、新的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制造业的投资与发展。
(三)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园区
近两年,岳阳大力推进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园区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专业化特色化进度不断加快,但由于存量企业较多、发展思路转变不快,园区从“大而全”“散而乱”向“特而强”“聚而专”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全市产业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实施方案》,加快落实重大产业项目准入联审、招商引资联动、协作利益共享办法,完善园区硬件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将园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主战场。要以延链、补链、强链思维促进产业集群和园区发展,围绕12条优势产业,加快绘制产业现状图和全景图,精准招商、久久为功,着力引进一批“顶天立地”的行业领军企业,以龙头带链条、以链条带集群,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强、相互依存度高、企业成长性好的现代产业集群,确保到2025年,全市优势产业链规模突破1万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
(四)聚焦开放经济,构建开放新格局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的开放推动岳阳高质量的发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最优的市场营商环境。突出“一带一路”引领,发挥岳阳文化、区位、产业、市场等独特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发挥三荷机场、湘欧快线专列作用,构建起影响更大、线路更多、辐射范围更广的“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空中和陆上通道。加快建设岳阳城陵矶港,加强与国内主要海运港口合作,打通东进西联的出境出海通道,占据未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持续提升开放平台的支撑能力,利用岳阳保税区等开放发展平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坚持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城市,不断扩大辐射带动力、资源集聚力。构建全域开放新体系,从过去单纯的产业开放向经济发展、科技交流、教育资源共享、城市互动、社会融合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转变。
(五)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建设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从河道清理、防治水土流失等方面着手,切实落实河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优化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度消耗资源向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转变,依托我市旅游、交通、区位、文化等优势,大力发展金融、旅游、现代物流、跨境电商和信息服务等绿色服务产业。积极推广高效节能、新能源等绿色消费产品,积极策应绿色需求。依据我市的能源结构、空间格局、产业布局、资源禀赋、生态条件等,进一步创新资源与环境的产权制度、交易制度、价格形成制度以及利益分配制度。在全社会倡导和鼓励绿色生活与绿色消费,增强全民生态责任感,使绿色低碳、简约适度、勤俭节约成为社会价值共识。
(六)服务民生改善,促进共享发展
咬定脱贫底线目标,抓住“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对焦、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切实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着力解决好城乡居民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精力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补足社会事业短板聚焦,充分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着力解决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公平正义问题,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人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保障教育公平、创业就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把发展的蛋糕做大,不断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供稿:岳阳市统计局邓兴亮 王力王鑫怡 黎静]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